李珂
首先我要申明,我的這篇文章不僅是百分百的原創(chuàng),而且真誠,絕不矯情。
YFJ老師為我們準備了這本書《教育的智慧》,說實話我直看到了第3章,我看不下去了,就像一個剛學會游泳的新手,想讓自己的身體沉入水底,但水的浮力卻拼命的把你的身體往水面拉。
我努力了,我真的盡力了,我看不下去,真的看不下去。
但讀書心得還是有的。我要說抱歉,我要說說自己為什么看不下去的原因。
一、文字的可讀性
最近KAP老師推薦我看了遲子建的《白雪烏鴉》,我驚呆了,多么美的文字,多么細膩的描寫,一百年前發(fā)生在東北的一場鼠疫,在遲子建的筆下娓娓道來,沒有強烈的大悲大喜,也沒有鮮明的愛憎褒貶,更沒有強加于人的偏執(zhí)與獨斷,而是心平氣和、善解人意式的微風細語與舉重若輕。相對而言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第一章告訴我們什么是教育,嚴謹?shù)矄伟?,系統(tǒng)但也冰冷。可能你們會說,小說與純理論的學術文章怎么可以相提并論?小說有故事情節(jié),有劇情的起承轉合,學術文章與它放在一同比較,本身就是吃虧的。自己沒有上進心就算了,何必把責任推到作者頭上呢?
嗯!
知道了。
二、文字的厚度和深度
大學時期,為了寫學士論文,細讀了中國美學大師宗白華的《美學散步》和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兩位大師的美學著作,不僅使我輕松的通過了學士論文,而且給了我一美的顆種子,種在了心田。
認識蔣勛這位作者是從《漢字書法之美》開始的。這是一位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在他的字里行間有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也有著對漢字藝術的傳承與反思,他也曾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挫折,也為了學術上的頓悟而開懷、歡喜。就是這么一位懷有赤子之心的畫家、作家,他愿意洗凈浮華,摒棄吵雜,潛心寫作,用他的真摯來打動每位讀者。因此我看到了“花一下午,徜徉于漢字的時光長廊;用一輩子,體味書寫的敬意與喜悅。”“漢字書法之美,不僅在指腕之間,而且是‘呼吸,是養(yǎng)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成為‘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時光就在這樣的文字中靜靜的流淌,這樣的閱讀對于我還說就是一種享受,我在享受一頓真正的文化大餐。不幸的是,在學習《教育的智慧》的時候,蔣勛老師的《說宋詩》剛看完,《說唐詩》正在開始,優(yōu)美真摯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在眼前流淌,像茶香般在唇齒間回味輾轉。看著《教育的智慧》中的教育的定義,教育的文化功能、經(jīng)濟功能、政治功能--------,腦子里經(jīng)常會跳出“獨立小橋風滿袖”,“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何須論得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多美的文字,多恰當?shù)脑u論呀!
于是,我就像個上課偷玩手機的學生般,悄悄地翻看《說唐詩》。
內心又充滿了罪惡感,交論文的時間在慢慢地逼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三、文字的誠意---師德
我又開始啃書本了!
痛苦之感,瞬間襲來!
為什么?
閱讀的愉悅在哪里?我是一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教師的知識如同流動的水,需要不斷的流通,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才能給學生帶來更精彩的講授。“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怎能放棄呢?
為了不放棄,我又繼續(xù)啃書。是我出問題了,還是這本書的作者自己要改進呢?
這時,出現(xiàn)了;瑞安一高中食堂早餐驚現(xiàn)鼠頭,網(wǎng)友憤怒的惡搞校長。
海南小學校長“開房門”。
這是近期發(fā)生的,就在這一個月內。
遠的還有很多,不細數(shù)了。
一則則社會新聞,如同警鐘,震耳欲聾!
師德何在,道德何在,底線何在?低頭翻看這本告訴我們師德與師魂的《教育的智慧》,你可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天翻地覆的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
你能告訴我嗎?你會告訴我嗎?
但你沒有,如同一位塵封的雕像,遙遠、冰冷,毫無感情!
那么我為什么要誠心實意的閱讀你,我為什么要推薦你,我為什么要討論你呢?
誰能夠給我答案?
四、致青春
小時候,想學畫畫,媽媽不理解,問,為什么?我說,人生來是孤獨的,我的性格耿直,不會轉彎,以后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必須得自我調節(jié)。畫畫可以讓我忘記現(xiàn)實的不公,可以讓我得到美的愉悅。
現(xiàn)在寫了這篇文章,
沒想到憤青了一回,開懷了一下;
我高興了,歡喜了。
若不小心,有不周之處,
那,對不起。
我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們,閱讀對自己的專業(yè)、理想、或者疑惑有幫助的書籍,然后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記錄下來,不為學分、不為任務,只為共同的閱讀的喜悅!
五、青年教師的鞭策
前幾周陸續(xù)的聽了幾位老師的校級公開課,其中新加入我們這個教師大隊伍的DYF老師的課給了很深的印象。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大部部分學生的背都是直的,可千萬別忽視這點,對于我們學校的職高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能讓學生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就沖這一點我就要好好的向這位年輕的老師學習。
學生為什么愿意去聆聽老師的授課呢?
1.老師的態(tài)度和藹,教態(tài)自然,而且在講課過程中從不吝嗇對學生微笑、鼓勵,只要學生哪怕有一絲的閃光點,老師馬上給予最熱情的肯定。我想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智慧》提到的皮革馬利翁效應。
2.準備充分,課堂模塊之間的銜接流暢自然,在講授過程中丁老師不停的穿插著自己在不同閱讀時間上,對文章的不同感悟。學生會感受到老師對這篇文章的喜愛,所謂“愛屋及烏”既然老師對學生是關愛,那么學生也會對老師喜歡的文章感興趣了。
3.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我想做到這一點,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沒有平時不停地累積,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于是,又回到了閱讀最初的本質,閱讀好的文章提升自己。
非常感謝,YFJ老師組織了這么一次活動,為了支持這么好的讀書活動,本人確實是發(fā)自內心的冥思苦想了幾天,才寫了這么一篇讀書心得,當然是稚嫩和笨拙的。
希望下次這樣的讀書活動的書本選擇能多樣化,增加老師選擇可能性和自由度,調動老師們讀書的熱情。
下面我來推薦幾本近期看的比較好的書:
小說類:《白雪烏鴉》《踏著月光的行板》
教育類:《第56號教室的奇跡》、《水知道答案》
專業(yè)類:《蔣勛說宋詞》、《蔣勛說唐詩》、《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