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梅竹
【摘要】音樂教育在社會上形成普遍認識,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呼喚綜合性人才。對綜合型人才來說,左腦、右腦要同樣發(fā)達,我們觀察一個比較成功的人,他往往右腦比較發(fā)達,他往往掌握人心理,控制自己情緒比較強,和上級領導處理得比較好,作為領導,和下級也處得很好,這樣的人是智商高的人,而藝術教育起決定作用.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
有一個學生去考博士生,這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老師以及他自己都覺得很有把握考上,可是,考試那天,他去了考場,找不到考試的試場,這時,他又回家找他的媽媽,問媽媽考試的地方在哪?結果,耽誤了考試時間的一半,他落榜了,這個學生雖然智商比較高,但他的情商太低了,雖然他的學習成績好,但他的客觀實踐能力、應付生活中小事的能力太差。事實證明,無數(shù)偉人都是左右腦和諧,情商和智商同樣發(fā)達的綜合性人物:如毛主席,他是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思想家,他是一個綜合性的人才。
很多偉人左右腦同樣發(fā)達,而我們的音樂教育恰恰在開發(fā)右腦上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育是沒有吸引力的教育,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既不是中小學的,也不是藝術的,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歡音樂課,但他們喜歡音樂。課改以前的音樂課教學形式單一,沒有體現(xiàn)綜合性,學生不喜歡學,有一個這樣的老師,在教授唱歌教學,課上唱了十幾遍,先請男同學唱,女同學聽聽唱得怎么樣,再請女同學唱,男同學聽唱得怎么樣,然后請第一排、二排、三排……請一同學獨唱,請……,結果學生無興趣,聽課的老師都很煩,再好聽的歌不能唱十幾遍,就象好吃的東西不能連吃十天,什么味道都沒了,可老師還問學生:同學們,好聽不好聽,學生說好聽,還想不想在唱,同學們說想唱,其實我們是培養(yǎng)了一批虛偽的學生,他們不敢說不想唱,這樣的課能愿意上嗎?還有一節(jié)教授讀譜知識課,老師在課上做了一個課件,講音的長短,先跳上一個全音符,然后全音符是四拍,一按鍵跳上兩個二分音符,然后又跳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講一個全音符是四拍,那么一個全音符等于幾個二分音符(兩個),那一個二分音符等于幾個四分音符,(兩個),一個四分音符等于幾個八分音符(兩個),一個八分音符幾個十六分音符,老師忽然話鋒一轉(zhuǎn)問學生,一個全音符等于幾個十六分音符,小孩子想啊想,終于想出了答案,當時是夏天,老師帶著領帶,學生一個個坐的直直的,汗流滿面,這是老師又講了更加復雜的附點音符,四分附點音符,后面這個點的時值是前面的一半,二年級學生終于算出一拍半,又問學生:有幾個半拍,這樣的問題終于都弄懂了,下課了,下課時,學生在鋼琴伴奏中靜靜地走出了教室,突然外面?zhèn)鱽砹苏鸲@的叫聲,老師都以為出了什么事了,出去一看,所有的孩子都在歡呼,歡呼什么?下課了!這種音樂課學生能喜歡嗎?這叫音樂課嗎?一老師問學生:小朋友你喜歡什么課?小孩子脫口說:下課。
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音樂愛好者,讓他喜歡音樂,所以在課上要綜合,綜合信息量大,內(nèi)容豐富,從聽覺上、視覺上造成一定的沖擊力,甚至讓他目不暇接。這樣我們的孩子就被你的課所吸引,包括我們的教材,內(nèi)容很豐富,需要去感受,在音樂中尋找快樂。
我們音樂教師一定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關系問題。我們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并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并不是弱化學生的主體。課堂是不是無需教師示范?老師如何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地引導和提升?很多課堂教師不知道怎樣進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導,于是表面上看起來課堂很活躍,但總感覺學生的素養(yǎng)沒有得到發(fā)展和提升,學生任憑他們做成什么樣是什么樣,學生自主變成了學生自由。所以教師要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提升,老師可采用靈活的辦法讓學生獲得一些要素性東西。如與學生交流的方式演示:教學語言則變?yōu)椤叭绻襾碜鑫蚁脒@樣做,并說明我為什么這么做”,并不時地問學生“如果你來做你想怎樣做或你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說“大家要怎么做”。總之,教師要有展現(xiàn)自己才華的教學策略,要敢于演示和示范,要讓學生親近你、佩服你,給學生直觀的引導,又還要有發(fā)散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不讓學生去克隆或復制。由于受傳統(tǒng)教師角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課堂中依然有“以我為中心”“學生沒我不行”“舍我取誰”的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面子上做得多一些,假裝得多一些,真正從內(nèi)心到行為做到與學生平等交往互動的少一些。所以我們要進一步轉(zhuǎn)變教師的角色,特別是從內(nèi)心上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體驗、感受到親情與關愛、平等與自由、民主與友善。
我們音樂教師應該一專多能,現(xiàn)在“專”有了,我們要在“能”上下功夫,所謂“能”就是對姊妹藝術的了解程度,對學科及其它學科的了解程度,文化的介入給藝術教師帶來了活力,但也給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實一堂好課,多媒體也好,鋼琴也好,非常重要的是音樂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藝術本身的魅力,一些孩子就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音樂,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有絕活,這樣才行,比如,有的教師不是樣樣都行,有的聲樂好的老師,他所教的學生一定唱的好一些,做公開課,你一定要唱,把長處展示給大家,一個老師認為自己什么特長也沒有,他不知道怎么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他字寫的好,有的人認為與音樂無關,但他是這樣展示人格魅力的,他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馬上要下課了,他說:“今天老師要送同學們一句話,這句話老師不說,他一轉(zhuǎn)身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寫得非常漂亮,學生及聽課的老師都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他給老師及學生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所有做課老師都是用了電教,沒用黑板,而這個老師反常規(guī)用了黑板,同學們都很佩服他,一下子把他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出來了??梢姡瑑H僅一堂課,這位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而人格魅力正是教師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歌德說:你認為他平凡,隨意對待他,他長大后一定是一個平凡的人,你認為他獨特,尊重他,長大后一定是出類拔萃,同樣,藝術教育也一樣,教師如果藝術平凡,孩子一定是藝術能力平庸的人,如果教師尊重孩子天性,尊重藝術,那他們一定是一個開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