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娜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隨機分組,實驗組14例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對照組14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實驗組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85%,對照組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采用綜合護理措施,更有效減輕患者痛苦,獲得最佳營養(yǎng)狀態(tài)護理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以慢性持續(xù)性氣流阻塞為特征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及阻塞性肺氣腫[1]。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肺部病理改變?yōu)闅夤?、支氣管粘液分泌增多,杯狀細胞增生,纖毛消失,慢性炎癥改變和小氣道狹窄。慢性支氣管炎的改變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癥反應所致。這種炎癥反應可引起血管擴張、黏膜充血水腫和支氣管痙攣,粘液分泌增加,支氣管壁增厚,導致小氣道阻塞、大氣道狹窄,支氣管炎僅累及小氣道和大氣道,而不累及肺泡,首先影響小氣道,然后大氣道受累。另外,由于纖毛功能受損、正常的防御功能破壞、粘液無法清除,慢性支氣管炎常發(fā)生繼發(fā)感染,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可引起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肺氣腫以肺泡壁受損、管腔擴張為特征,病理改變?yōu)榉谓M織彈性日益減退,肺泡持續(xù)擴大,回縮障礙。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肺氣腫可分為全小葉型和小葉中央型病癥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胃癌術(shù)后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采取不同護理模式,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14例,年齡范圍:35-78歲,平均年齡為:(55.25±2.45)歲。對照組患者14例,年齡范圍:38-82歲,平均年齡為:(58.65±1.25)。兩組患者的身體資料沒有較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選擇預防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胸部物理療法 胸部物理療法包括叩擊、震蕩和體位引流,人工或機械的叩擊和震蕩有利于分泌物的松解,體位引流是利用引力原理輔助支氣管分泌物的引流。胸部物理療法可使外周氣道內(nèi)過多的分泌物引流至中央氣道,使塌陷的肺組織再膨脹,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吸痰適用于口腔或棄腔內(nèi)分泌物過多,而又無力排痰的患者。目的是吸出過多分泌物,改善氣體交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無其他禁忌每天應飲水2-3升,以達到濕化氣道.稀釋痰液的目的。
1.2.2藥物治療 使用祛痰藥,生理鹽水或生理鹽水加黏液溶解劑噴霧治療可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廣譜抗生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多與感染有關,使用抗感染藥物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細菌感染急性加重的主要措施?;颊呷缬心撎祷蚝粑щy加重,即使無其他感染體征,應用抗生索也是有意義的。也可以應用抗肺炎球菌肺炎的免疫法和每年接種流感病毒疫苗。糖皮質(zhì)激素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哮喘性支氣管炎、發(fā)病頻繁病情加重或應用支氣管擴張劑效果不明顯的患者。
1.2.3給氧方法 給養(yǎng)方法有很多,選擇何種方式主要取決于患者需要的氧濃度、給氧裝置所能提供的氧濃度、濕度、患者的適應性、舒適程度和費用。供氧裝置根據(jù)供氧速率可分為低流量和高流量兩種供氧裝置。低流量供氧裝置包括:鼻導管、簡易面罩、部分重復呼吸面罩和無重復呼吸面罩。這些裝置價格低廉、方便易用。而且非常舒適。但是,低流量供氧裝置因氧氣被室內(nèi)空氣稀釋,無法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氧流量?;颊呶鯘舛热Q于呼吸頻率和潮氣量。高流量供氧裝置包括:Venturi面罩、噴霧面罩、頭帳、氣管切開和T型管。正常呼吸會吸人相當比例的氮氣,由于它不被吸收,所以可以保持肺泡的膨脹。如果吸人高濃度的氧,吸人氮氣的比例會下降,氧氣被吸收后,肺泡會塌陷,稱之為吸收性肺不張,護士應定時聽診患者肺部有無濕啰音,有無呼吸音減弱。
1.2.4呼吸訓練 胸式或腹式呼吸:患者通過有意識的增加腹式呼吸代替輔助呼吸機呼吸,獲得最大吸氣最,減慢呼吸頻率,患者應了解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的區(qū)別[2]?;颊呖扇∑脚P位成半臥位,兩手分別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緩慢吸氣時,胸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胸肌松弛,推動肺部氣體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X2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實驗組14例患者,護理無效1例,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85%;對照組14例患者,護理無效2例,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便維持良好的狀態(tài)。低氧的患者應堅持連續(xù)、長期的氧療,以糾正組織塊氧,降低血管抵抗力。改善認知和健康能力。如果實施家庭氧療,護士應教會患者氧療的注意事項,提供連續(xù)的家庭護理[3]。實驗組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85%,對照組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采用綜合護理措施,更有效減輕患者痛苦,獲得最佳營養(yǎng)狀態(tài)護理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俞林洋.現(xiàn)代機械的監(jiān)護和臨床應用通氣[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436.
[2] 李改珍.機械通氣并發(fā)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護用[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05 (2): 58-60.
[3]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