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杜甫:成都自然之美的發(fā)現(xiàn)與歌吟

        2015-07-04 00:46:24馬德富
        杜甫研究學(xué)刊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郊野花溪杜甫

        馬德富

        作者:馬德富,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610064。

        《漢書·地理志下》:蜀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實之饒”。蜀地開發(fā)很早,成都的富庶也早為人熟知,但成都郊野川西平原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卻在一個相當(dāng)長的時間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漢代揚雄作《蜀都賦》,侈陳蜀地山川之勝、物產(chǎn)之富、都城之麗、風(fēng)俗之奢等等,基本上未涉及自然風(fēng)景。后來晉人左思又作《蜀都賦》,構(gòu)思十年,自夸“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所寫亦主要是蜀都一帶的山川、城邑、出產(chǎn)、人物、風(fēng)俗等。其中“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 “山阜相屬,含溪懷谷。岡巒糾紛,觸石吐云”, “溝洫脈散,疆里綺錯,黍稷油油”等等,稍及自然環(huán)境,但也只是一種高度概略的鋪敘,不是自然風(fēng)光的具體描寫。左思作此賦時,曾“詣著作郎張載訪岷邛之事”。張載之父張收曾為蜀郡太守,張載至蜀省父,作《登成都白菟樓詩》云:

        重城結(jié)曲阿,飛宇起層樓。

        累棟出云表,峣嶭臨太虛。

        高軒啟朱扉,回望暢八隅。

        西瞻岷山嶺,嵯峨似荊巫。

        蹲鴟蔽地生,原隰殖嘉蔬。

        雖遇堯湯世,民食恒有馀。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族居。

        街術(shù)紛綺錯,高甍夾長衢。

        借問揚子宅,想見長卿廬。

        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

        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

        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桔,臨江釣春魚。

        黑子過龍醢,果饌逾蟹蝑。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

        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

        首寫樓之高,次寫登樓所見及蜀地的富庶、市井的繁華,然后提到名勝古跡如揚子宅、長卿廬等等。其中只“披林采秋桔,臨江釣春魚”等稍涉自然景物,但這僅僅是作為美食之一被提到的,目的不在寫景。

        筆者檢閱《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詩》及其補編,《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成都府志》,以及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等大型叢書中相關(guān)典籍,唐以前關(guān)于成都的詩很少。由于長期的戰(zhàn)亂、割據(jù),外地入蜀的詩人少,本地人所作亦稀。除了上舉張載的詩外,間或有些《巫山高》 《蜀道難》之類沿襲樂府古題之作,內(nèi)容大抵寫蜀道之難、三峽之險與巫山神女之事,多為程式化的作品,作者未必至蜀,有的出于想像或得之傳聞,這些作品自然不會寫到成都郊野的風(fēng)景。值得提出來一說的有隋朝盧思道的《蜀國弦》:“西蜀稱天府,由來擅沃饒。云浮玉壘夕,日映錦城朝。南尋九折路,東上七星橋。琴心若易解,令客豈難要。”言及玉壘、錦城、九折路、七星橋和司馬相如、卓文君的故事,是對成都及其附近一些標(biāo)志性物事的介紹,不是自然風(fēng)景的描寫。 “九折路”和“七星橋”的對仗,在稍早陰鏗《蜀道難》中已出現(xiàn)過:“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這兩個地名是當(dāng)時人們談及蜀地時常常要提及的。詩人不一定到過蜀,因為這兩處都在書上可以看到。 “九折路”出《漢書·王尊傳》,說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崍九折坂,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shù)乘此險”。七星橋則見于《華陽國志·蜀志》:蜀郡西南兩江有七橋,“長老傳言,李冰造七橋,上應(yīng)七星”。

        入唐后,人們對成都的了解大體上仍沒有多大變化。如唐太宗十八學(xué)士之一的禇亮,寫過一首《賦得蜀都》詩,中云:“列宿光參井,分芒跨梁岷。沉犀對江浦,駟馬入城闉。英圖多霸跡,歷選有名臣。連騎簪纓滿,含章詞賦新。得上仙槎路,無待訪嚴(yán)遵?!睂懗啥嫉奶煳?、地理、經(jīng)濟、文化等,用了一些典故,如“沉犀”“駟馬”和嚴(yán)君平等。郊野的自然景色基本上在視線之外,沒有提及。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dāng)時人們對成都的了解。差不多與禇亮同時的崔信明作有《送金竟陵入蜀》詩: “金門去蜀道,玉壘望長安。豈信千里遠(yuǎn),方尋九折難?!睂τ谑竦?,人們所能言說的也就是“玉壘”“九折”等,很少說到成都的自然景色。這在當(dāng)時送人赴蜀詩中是比較普遍的。

        初唐四杰曾先后入蜀,留下一定數(shù)量的詩篇。但他們不只停留于成都。行蹤主要在蜀中其它地方。就拿他們在成都的詩來看,也很少具體描寫郊野的自然景象。王勃于總章二年(669)五月入蜀,在蜀三年。他主要活動于梓州、綿州、彭州等地。大約在咸亨元年(670)晚秋他曾游成都,有《晚秋游武擔(dān)山序》;第二年在成都,有《春日序》。從留存至今的詩來看,王勃對蜀中山水有比較生動的描寫,但真正能確定是描寫成都郊野自然風(fēng)景的作品卻極少。盧照鄰曾幾次入蜀,擔(dān)任過新都尉,到過成都。張鷟《朝野僉載》云:“(照鄰)為益州新都尉,秩滿,婆娑蜀中,放曠詩酒?!彼诔啥甲饔小段奈讨v堂》《相如琴臺》《石鏡寺》等游覽名勝的詩,而他的《十五夜觀燈》 《辛司法宅觀妓》《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等,則主要寫市井游樂生活。在他今存詩作中,可以確定是描寫成都郊野自然風(fēng)景的也極少。駱賓王咸亨三年(672)入蜀,在蜀約兩年。其《疇昔篇》回憶他在成都的生活:“川平煙霧開,游戲錦城隈。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臺。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鼻懊嫔婕熬拔?,但“龜望出”“雁文回”,用了成都兩個典故,已不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寫景。這幾句詩主要還是敘述他在成都風(fēng)流倜儻的生活。楊炯于垂拱元年(685)秋貶梓州司法參軍,由水路入蜀,曾作《廣溪峽》 《巫峽》 《西陵峽》詩,寫三峽之險奇,頗為生動。但從他現(xiàn)存詩來看,基本上沒有成都的作品。

        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蘇颋也到過西蜀,作了一些詩,從留傳下來的作品看,數(shù)量少,也未具體描寫成都郊野的自然。張說兩次使蜀,有《過蜀道山》 《蜀路二首》 《再使蜀路》《江路憶郡》等詩,均非作于成都。蘇颋開元九年(721)三月自長安赴蜀,任檢校益州大都督長史,在成都住過一段時間,但他有關(guān)成都的作品少,描寫自然風(fēng)景的更少。

        由初唐至盛唐,蜀中出了兩個大詩人,一個是陳子昂,一個是李白?,F(xiàn)存陳子昂的集子(以及《全唐詩》及其補編)沒有描寫成都的詩作。李白早年到過成都,曾作《登錦城散花樓詩》,中云: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飛梯綠云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前面寫他登樓所見市井的繁麗,后寫極目遠(yuǎn)望所感。后來又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云: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詩很有氣勢,是對成都的禮贊。其三云:“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其九云: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fēng)光和暖勝三秦”。等等。他以成都與秦川對比,認(rèn)為成都的自然環(huán)境勝過秦川。他寫這些詩的目的在于擁護玄宗在成都建都。顯然李白對成都是有深厚感情的,可惜他沒有留下更多詩篇,沒有對自然景色作更具體的描寫。

        高適和岑參也到過成都。高適乾元二年(759)五月出為彭州刺史,后轉(zhuǎn)蜀州。他曾親自到草堂見過杜甫,可能由于官位在身,公務(wù)繁忙,此時作詩甚少,今存作品基本上沒有關(guān)于成都郊野自然風(fēng)景的描寫。岑參大歷元年(766)為杜鴻漸幕僚至成都,大歷二年(767)赴嘉州刺史,大歷四年(769)客居成都,歲末卒于成都旅舍。他有若干題詠成都名勝古跡的作品,如《先主武侯廟》《文公講堂》《揚雄草玄臺》《司馬相如琴臺》《嚴(yán)君平卜肆》等等,還有些詩寫到成都郊野的自然景色,詩不算好,且已在杜甫離成都之后了。

        總起來說,在杜甫之前或同時的詩人,特別是那些到過西蜀的詩人,很少對成都郊野川西平原的自然風(fēng)光作具體描繪。在他們筆下,成都城市的繁麗已經(jīng)有所表現(xiàn),蜀道和三峽也逐漸成為關(guān)注的話題,但成都郊野的自然景色還沒有引起詩人充分的注意。這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中許多人到成都主要活動于市井,很少有人像杜甫那樣在一個長時期內(nèi)生活于郊野。

        成都郊野沒有令人驚奇的山水,在杜甫之前沒有經(jīng)過什么名家品題的自然景觀,它的自然風(fēng)景是平凡的、普通的、散在的,對這種美的欣賞須具有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需要細(xì)心的體驗和感受,如果身纏機務(wù)匆匆一瞥,或是粗心浮意一覽而過,是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的。

        成都郊野川西平原注定了在等一位詩人,等一位最偉大的詩人來為它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揭幕。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末,杜甫攜家來到成都,其《成都府》一詩寫道:“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彼麑Τ啥嫉淖畛跤∠螅鞘械姆比A外,還敏銳注意到了一個重要的自然特征:盡管已是季冬,但樹木還是蒼翠的。第二年春他在親友的資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草堂以居。他在《卜居》中說:“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爸魅恕敝刚l,前人有不同意見。據(jù)黃鶴、鮑欽止注,指當(dāng)時的劍南節(jié)度使裴冕,我以為這是可信的。裴冕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他不僅在杜甫困難中幫助了他,重要的是他沒有把杜甫安頓在城市中,而是把他安頓到了西郊浣花溪畔,使詩人與優(yōu)美的自然密切融洽,從而成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段奇緣,這對于杜甫,對于成都,對于中國山水田園詩來說,其意義都是非同尋常的。在杜甫看來,這里距城頗遠(yuǎn),環(huán)境荒僻。他寫道:“遠(yuǎn)郊信荒僻”(《泛溪》)。又說:“臥病荒郊遠(yuǎn),通行小徑難”(《王竟攜酒,高亦同過》)。但詩人喜歡這里,他說:“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fēng)竹,卜居必林泉?!?《寄題江外草堂》)如今有幸置身于林泉之中,而這又是在他飽經(jīng)流離飄泊之苦后不期而獲的,其欣悅之情可知。他在這里種樹栽花,甚至有終老于此的念頭。其《為農(nóng)》詩就說: “卜宅從茲老?!蓖跛脢]就據(jù)此說他“將卜宅而終老于茲”。足見他對此地的喜愛。能得到大詩人的喜愛,又可見此地風(fēng)景的非同一般。杜甫在這里前后共住了四年,中間曾短暫去過崇慶、新津、青城等地。在這四年中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流傳至今的就有二百六十多首,其中連續(xù)兩句寫景的約六十多首,四句以上寫景的約有一百二十多首,兩者相加,就有一百八十多首詩寫到景物,約占這段時期作品總數(shù)的百分之七十。從數(shù)量的統(tǒng)計不難看出,自然風(fēng)景的歌吟成了杜甫此期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杜甫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他身處郊野,朝夕與竹木花草為伴,在浣花溪平凡的自然景物中,他深切體會到了一種美。這里給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而優(yōu)美的自然又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為他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加之他又具有高超的描繪能力,因此成都郊野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就在他筆下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梢哉f杜甫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并用大量詩篇歌吟成都自然之美的詩人。

        蜀地的自然風(fēng)景與豐沛的水源有密切關(guān)系?!妒酚洝ず忧氛f“(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二江,即檢江、郫江。 《華陽國志》卷三《蜀志》載:李冰修都江堰, “乃壅江作堋(按即分水的堤埧),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檢江,古又稱流江、大江,自灌縣溫江來,入成都南,即后所謂錦江。郫江從灌縣自檢江分出,至成都西北,折而南流,復(fù)東流,至合江亭與錦江相匯。此即左思《蜀都賦》所謂“帶二江之雙流”。二江蜿蜒于平坦的川西平原,又分出無數(shù)支流,縱橫交織,給平原注入了無限的生機。杜甫的草堂就位于浣花溪水之西,門臨大江。他的住地為江流環(huán)繞,即他說的“清江一曲抱村流”(《江村》)。詩人或臨江遠(yuǎn)眺,或沿江獨步,江流常常成為他觀照和描寫的對象,同時又是他所描寫的其他景物的依托或背景。在他的風(fēng)景描畫中,多有江水或近或遠(yuǎn)或隱或顯地穿行其中?!暗乇盎囊按?,天遠(yuǎn)暮江遲”(《遣興》)、“地平江動蜀,天闊樹浮秦”(《奉和嚴(yán)中丞西城晚眺》),這是對成都平原宏闊景象的大筆勾勒。向西望,雪山隱現(xiàn)天際。杜甫經(jīng)常把西邊的雪山和東去的江水組成對仗,如:“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遣悶奉呈嚴(yán)公》)、“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縣出成都》),而“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水源豐沛,加之氣候溫潤,土壤肥沃,這里植物生長非常茂盛。在江水的映帶下,竹木花草,以及田野村舍等,隨處以各種形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杜甫在《為農(nóng)》中寫道: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xì)麥落輕花。

        又如《敝廬遣興奉寄嚴(yán)公》:

        野水平橋路,江沙映竹村。

        風(fēng)輕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野水平橋,江沙竹村,這是川西平原最常見最典型的景致。竹木掩映的茅舍,外面有流水環(huán)繞,川西平原不少地方至今還留存著這種“林盤”的格局。詩人不經(jīng)意間就得其神韻。類似的詩句還有“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屏跡三首》),“苔徑臨江竹,茅檐覆地花”(《春歸》),“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江畔獨步尋花》),等等,都有竹林、茅舍和江流,有的又增加了花。這種風(fēng)景是平和優(yōu)美的,但在成都平原又是隨處可見的,并不需要刻意探尋,觸目皆是。它是平凡的,你未必能領(lǐng)略到它的美,要領(lǐng)略它,需要特殊的審美眼光,而杜甫就具有這種眼光,他能在平凡中見出美,并加以生動的表現(xiàn)。

        杜詩中描寫成都春天的作品特別多。春天萬物復(fù)蘇,充滿生機,而成都的春天更令他心醉。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一開始就說:“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怒放的春花撩撥詩人,使他坐立不安,他急于去看花,去找人傾訴,甚至到顛狂的地步。以下六首寫他獨自尋花的過程。他首先看見的是“稠花亂蕊裹江濱”。趙次公說: “兩岸并有花,斯為裹也。”一個“裹”字,別出心裁寫出兩岸繁花似錦的景象。然后他沿江而行,見竹林人家鮮花竟放,像是有意招惹行人。他回望城中,見滿城花開如煙。隨后他來到黃師塔前,見“桃花一簇開無主”,他簡直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愛深紅還是淺紅的花了。最后他來到黃四娘家,小路兩旁盡是花,把樹枝都壓彎了。只見蝴蝶在花間起舞,黃鶯在花間歌唱。全詩以尋花為線索,貫穿七個樂章,生動表現(xiàn)出成都郊野春光之爛漫,春意之濃烈,同時顯出詩人的怡悅和陶醉。自“安史之亂”以來,杜甫已經(jīng)很難得有這樣輕松放曠的心情了。

        成都多夜雨。杜甫寫道:“蜀星陰見少,江雨夜聞多”(《散愁二首》),又說:“蜀天常夜雨”。其《春夜喜雨》更是廣為傳誦的詠雨名篇。其中“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被人贊為“詠夜雨入神”。最后兩句“曉看江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以想像,匠心獨運,把雨后花滿錦城的情形寫得十分生動。詩人也寫成都秋冬之景,如:“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紅”(《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竹皮寒舊翠,椒實雨新紅”(《遣悶奉呈嚴(yán)公》),色彩對比非常鮮明。另如《晚晴》:“村晚驚風(fēng)度,庭幽過雨沾。夕陽薰細(xì)草,江色映疏簾?!睂懬锿碛旰笄缇?,頗有一些新意。但是秋冬之景總的來看寫得不多,杜甫最喜歡的還是成都的春天和夏天。

        春夏的浣花溪是他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像《江漲》《春水》《春水生二絕》等,都是很出色的?!洞核吩?“三月桃花浪,江流復(fù)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弊詈笠痪鋵懖耖T倒影隨波蕩漾,用語新妙。浣花溪岸上的景致也是他經(jīng)常描寫的,如《寒食》:

        寒食江村路,風(fēng)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凈暉暉。

        “汀煙”一聯(lián),黃生以為“與‘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按見《后游》)同妙”,覺融和之景在目。四句洋溢著濃郁的春天氣息,把春天浣花溪畔融和溫潤的景致表現(xiàn)得非常生動。

        詩人似乎尤為欣賞江邊傍晚的景色,他有三首五律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描寫春江晚景之美,它們是《落日》《遣意二首》之二和《水檻遣心》之一,都寫得很好。如《水檻遣心》之一: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宋人葉石林很欣賞“細(xì)雨”一聯(lián),他說:“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shè)。雨細(xì)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fēng)猛則不能勝,唯微風(fēng)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fēng)斜’之語?!比~氏這里主要強調(diào)的是此詩描寫的真實性和準(zhǔn)確性,這當(dāng)然不錯,但是僅僅從這一點看是不夠的,尚未觸及這首詩的精妙之處。應(yīng)該看到,這首詩在意象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方面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隨意性。江水漲盈與岸齊平,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并非必要選入詩中;幽樹多花也不新奇,幽樹是什么樹,花是什么顏色,詩人似乎都懶得去弄清楚;甚至“細(xì)雨”與“微風(fēng)”的對仗, “魚兒”和“燕子”的選擇,“出”和“斜”兩個字的驅(qū)遣等,都出于自然,而非刻意造作,這樣就給人一種隨手而出、信手拈來的感覺,如此便使詩呈現(xiàn)出一種天然之美,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風(fēng)韻。

        前人說:“杜公善于摹寫,工于體物?!倍旁姷木拔锩鑼懢哂忻黠@的寫實特點和求真傾向,這是無疑的,但同時他又竭力追求一種美,一種風(fēng)韻,這一點在他描寫成都郊野自然風(fēng)景的詩中是很明顯的。前人已注意及此,如黃生就說:“本領(lǐng)深厚,而筆下又饒風(fēng)韻者,杜公一人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杜甫在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同時,并沒有忘記現(xiàn)實。當(dāng)時中原的戰(zhàn)事沒有停止,吐蕃的侵?jǐn)_日益嚴(yán)峻,且詩人的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些在他同時期作的《枯棕》 《病橘》《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等詩篇中都有深刻的表現(xiàn)。即便是他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現(xiàn)實人生。如《狂夫》一詩,在“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這樣優(yōu)美的詩句之后,緊接著就是“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這樣沉重的慨嘆;《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一詩,在“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這樣優(yōu)美的句子之后,緊接著就是“望鄉(xiāng)應(yīng)未已,四海尚風(fēng)塵”這樣無可奈何的嘆息。應(yīng)該看到,杜甫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但這并不排斥他對自然的愛悅;同樣,他對自然愛悅,也不排斥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關(guān)注現(xiàn)實和熱愛自然并不矛盾,二者都是他豐富的精神世界的真實外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批判其目的在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這與對自然之美的禮贊在深層次上有著內(nèi)在的同一性,兩者都是入世精神的表現(xiàn)。

        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離開成都,乘舟東下到云安,他回首草堂的生活,寫下《懷錦水居止》一詩: “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jīng)霜。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睂︿交ㄏ犹幖爸車木拔锉硎玖藷o盡的眷戀之情。

        自杜甫居住浣花溪畔,對這一帶的風(fēng)景進行描繪之后,隨著杜詩的傳播,浣花溪便逐漸引起世人的注意,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就在杜甫離開成都一年之后,即大歷元年(766),戎昱由劍門入蜀至成都,寫有《成都元十八侍御詩》,中云:“不見元生已數(shù)朝,浣花溪路去非遙。……驊騮幸自能馳驟,何惜揮鞭過柞橋?!笨磥硭堑竭^浣花溪的。大歷二年(767)春,岑參在成都與崔中丞泛舟浣花溪,并參加船上的宴會,作《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詩,中云: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紅亭,杜詩從未寫到過,可能是杜甫走后所建。岑參作此詩時杜甫已離開成都兩年了。后來張籍有《送客游蜀》詩,中寫道: “行盡春山到益州,錦城樓下二江流。杜家曾向此中住,為到浣花溪水頭?!彼M倪@位朋友游蜀時,一定到浣花溪去看看,因為杜甫在那里住過。元和九年(814),元稹的朋友韋某返蜀,元稹托他給蜀中朋舊捎去五首詩,其中捎給李中丞表臣的詩中提到浣花溪:“十里花溪錦城麗,五年沙尾白頭新?!?見《全唐詩》卷404 元稹《貽蜀五首》)鄭谷對杜甫沒有作海棠詩深表遺憾,在《蜀中賞海棠》詩中說:“浣花溪上堪惆悵,子美無心為發(fā)揚?!币蔡岬戒交ㄏS禾铡督?jīng)杜甫舊宅》也說:“浣花溪里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p>

        與此同時,浣花溪也逐漸成了人們游覽的地方。五代時前蜀主王衍于乾德五年(923) “四月游浣花溪,龍舟彩舫,十里綿亙,自百花潭至萬里橋,游人士女,珠翠夾岸。”后蜀主孟昶廣政十二年(949)八月也游浣花溪: “是時蜀中百姓富庶,夾江皆創(chuàng)亭榭游賞之處。都人士女,傾城游玩,珠翠綺羅,名花異香,馥郁森列。昶御龍舟,觀水嬉,上下十里,人望之如神仙?!彼我院箐交ㄏ挠五鄹饾u成為上自官府下至百姓的盛大民俗活動。田況慶歷八年(1048)至皇祐二年(1050)知益州,有《四月十九日泛浣花溪》詩:“浣花溪上春風(fēng)后,節(jié)物正宜行樂時。十里綺羅青蓋密,萬家歌吹綠楊垂。畫船疊鼓臨芳溆,彩閣凌波泛羽巵。霞景漸曛歸櫂促,滿城歡醉待旌旗。”稍后,宋祁有《春日出浣花溪》詩,又有《憶浣花泛舟》詩,中云:“早夏清和在,晴江沿泝時。岸風(fēng)搖鼓吹,波日亂旌旗?!贝撕螅武交ㄏ?、描寫浣花溪一帶風(fēng)景的詩逐漸增多。應(yīng)該說這一切都與杜甫曾居住浣花溪,發(fā)現(xiàn)這里自然之美,并以大量篇什歌吟這種美分不開。

        自宋代以后,浣花溪成了成都郊外重要的風(fēng)景點。人們送人入蜀,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談到九折坂、七星橋了,而大多要談到杜甫和浣花溪。如蘇軾《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一開頭就說:“拾遺被酒行歌處,野梅官柳西郊路。聞道華陽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钡诙涑鲎远鸥Α段鹘肌吩? “市橋官柳細(xì),江路野梅香?!焙鷳?yīng)麟《送易惟效觀察之蜀中》也說:“……揚雄閣畔題玄草,杜甫堂前覓浣花。到日海棠開欲遍,可能移植到山家。”

        就像謝靈運與永嘉,孟浩然與襄陽,王維與輞川一樣,詩因山水而神,山水因詩而名,杜甫與成都浣花溪,也有同樣的意義。

        注釋:

        ①左思《三都賦序》,見《文選》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年1 月版,第174 頁。

        ②王嗣奭: 《杜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8月版,第123 頁。

        ③《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繁硪唬娛挏旆侵骶帯抖鸥θWⅰ肪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 年1月版,第2221 頁。

        ④邵子湘語,見楊倫: 《杜詩鏡銓》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2 月版,第344 頁。

        ⑤黃生《杜詩說》卷四,見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卷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 年1 月版,第2216 頁。

        ⑥《石林詩話》卷下,《歷代詩話》1981 年版,第431 頁。

        ⑦《昭昧詹言》卷二十一《附論諸家詩話》。

        ⑧黃生《杜詩說》卷四《春夜喜雨》評語,見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卷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4 年1 月版,第2129 頁。

        ⑨⑩張?zhí)朴ⅲ跷牟?、王炎點校:《蜀梼杌校箋》卷上、卷下,巴蜀書社1999 年1 月版。

        猜你喜歡
        郊野花溪杜甫
        信陽農(nóng)林學(xué)院規(guī)劃與設(shè)計學(xué)院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3年3期)2023-04-06 09:10:42
        呼吸在郊野
        欣漾(2022年3期)2022-04-29 20:09:29
        如夢似幻的花溪濕地公園
        花溪的信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40
        郊野公園環(huán)體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園環(huán)為例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詠櫻——花溪冬櫻花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女同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 一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小说|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亚洲日本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久久| 一本久道综合在线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美女黄网站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综合日韩一二三区| 99国产精品人妻噜啊噜|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p区三区|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x| 亚洲av日韩av卡二|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波多野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vs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精品| 欧美寡妇xxxx黑人猛交| 亚洲熟妇网| 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少妇被爽到高潮喷水久久欧美精品|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av在线播放男人天堂|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在线丝袜欧美日韩制服|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V日韩V亚洲欧美久久| 国产大屁股熟女流白浆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