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琳琳
宋畫到底好在哪里
文/孫琳琳
宋畫在哪里?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散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的200多個藏地,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的全部宋畫。
宋畫好在哪里?不同的專家給人不同的指點,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思接千載、有所意會。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覺上,宋人離我們就不像唐代那樣的遙遠?!碑嫾尹S賓虹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彼囆g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贊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于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無可比擬的?!?/p>
過去大家熟悉的是宋詞,現在熱的是宋畫。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tài)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從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兩宋將近320年。雖歷經戰(zhàn)亂,家國幾度沉浮,文化藝術卻空前繁榮。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干?!秷D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Jacque Gernet)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歷史學家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天水一朝?!?/p>
2000年,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第二個千年中百大重要人物”(Life's 100 Most Important People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宋代有兩人入選:朱熹列第45位,范寬列第59位。
朱熹強調“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影響了兩宋藝術,使其呈現出理性克制之美。顏色、形狀、質感的單純素樸,是宋代的美學特征。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畫惟理”,極簡、不炫技,卻表現精湛,形成了影響至今的雅致風尚。
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一種統(tǒng)一又真實的境界上。關于這種畫法,范寬的領悟是:“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p>
加州大學圣巴巴拉校區(qū)教授石慢說,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了一個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壯觀的”。
“紙壽千年”,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fā)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如果有誰把照片拍出昏黃的韻味,朋友們會說:這是馬遠。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
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莫過于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余輝說,國外漢學家看到的第一張宋畫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巨型動態(tài)版《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博物之美,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并不是宋畫最高水平的代表。
高居翰認為:“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tǒng)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倍未囆g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畫。
宋代的山水畫傳統(tǒng),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寬、關仝三大家為宗。書畫鑒賞家郭若虛說:“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繼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納、王詵等人,各有所長。
宋畫中,有宮廷畫師專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畫像?,F存美國弗利爾博物館和耶魯大學博物館的北宋王渙、馮平、朱貫、杜衍畫像即為當時的真實寫照;有生動的禪宗人物畫超越正統(tǒng)佛像而散播影響力,如1238年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