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喜歡簡潔的男人,能丟的舊物我經(jīng)常丟棄。比如每次搬家,總要丟失很多東西,經(jīng)常一片不留。唯獨有些信件,從華寧到昆明求學,又從昆明到華寧工作,從單位的一間平房辦公室到現(xiàn)在的140多平方米新房,家里一直保存著厚厚一沓自己覺得很重要的書信。
這些書信,記錄了過去的奮斗歷程,是人生的見證。
在我們讀書的時候,通訊的手段主要是靠書信。我和兩個哥哥經(jīng)常書信來往,相互鼓勵著。記得那時,每寄一封信是8分錢,吃一個小菜是5分錢。但無論怎樣省吃儉用,我們都要寫信,交流情感,相互鼓勵。寫信和收信,成了我最大的心愿。記得我在華寧一中讀高中時,每天早上10點鐘做課間操,學校收發(fā)室的尹老師都要來操場上發(fā)信,那時,每到做課間操的時間,我經(jīng)常盼望著遠方的來信,有時一周不能收到信件,就覺得空落落的,心里少了點什么;每次收到來信,是我那天中最快樂、最幸福的一件事,一輩子都無法忘記。
弟弟,你好!
你的來信收到了,看你的信后,覺得你的學習也不算拉搭(落后),還算是進步的,但是你不要掛念著家里的生產(chǎn)什么也做不完,不要想,有空就要學習,做一個國家的大學人才。為國家作出共(貢)獻,為爸爸媽媽作出光榮。說到學習費生活費,我今年也顧不了你們,只有爸爸媽媽會代(帶)來給你們用的。
弟弟,你不要在吃食方面過?。猓?,要多吃才能多苦,不然會把身體拉得不好。
這是姐姐寫于1985年12月27日的信,也是她唯一寫給我的一封信。
姐姐心地十分善良,在我們兄弟三人在外讀書的年代,姐姐是家里主要的勞動力,很能吃苦耐勞。那時她剛結(jié)婚,一無所有,但她還是掛著我的身體,要我注意加強營養(yǎng)。也許是自己從小養(yǎng)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我很不會亂花錢,因此,家人都很信任我。姐姐文化不高,但她還能在農(nóng)活的繁忙中寫了這封有好幾個錯別字的信,我是很感動的,所以一直保留著。
相比而言,和三哥的通信要多些。那時兩個都是學生,經(jīng)常用信交流學習,相互鼓勵:
弟弟,你好!
你的來信已收閱了,看后,使我放心,使我高興。因為你擔任了美術(shù)編輯,對此,我不但不反對,而且還贊成你這種做法,因為一個人培養(yǎng)出多種才能是很重要的,你這樣做,不僅能提高你的繪畫藝術(shù)水平,而且對你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會得到鍛煉,因此,我擁護你搞這工作,并祝你取得更大的成績。
現(xiàn)在我簡要地向你介紹一下我的近情。為了迎接期末考,我天天都在緊張繁忙地學習著,學習確實太緊張了,不過我并不是只會學習,我也注意體育鍛煉,為提高學習效率,我常常勞逸結(jié)合。除了抓緊時間學習外,我還為班上做些工作,主要是打考勤,向體育老師匯報長跑人數(shù),還擔任著語文科代表,幫同學們收收作文等工作,本來我的語文成績不算拔尖,我也不知道班委們?yōu)槭裁磿Q定我當語文科代表,這樣一來,就更覺得時間倉促,更有一種緊迫感。
至于我的身體是很健康的,望弟弟莫念。生活方面,我也沒有奢侈地過,每天的菜票不超過3角,不過飯是不會下五兩一餐的,有時也會吃上七兩一餐(太饑餓時),我想只要吃得進去,就好了,因為人是鐵飯是鋼,吃不飽身體就會受到影響,當然家里的糧食也是夠吃的。
課外,我有時到閱覽室看書,有時和我的同學打打排球,星期天我也會去踢踢足球,這些活動對學習都是有促進作用的,近來的情況基本就是如此。
祝你爭創(chuàng)三好,繼續(xù)發(fā)揚你的繪畫藝術(shù)。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于二中
我自小喜歡畫畫,中考考師范學校美術(shù)班沒考取讓我深受打擊,在昆明讀書的二哥知道情況后,給我寫來了信,告訴我:他支持我讀高中,高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從國家發(fā)展來看,將來國家需要的是高學歷的人才。
在他的鼓勵下,我從中考時考師范學校失敗的打擊中走出來,決定滿懷信心投入高考。喜歡畫畫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云南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畢業(yè)后能在文化館從事繪畫創(chuàng)作工作。
1987年,我正在華寧一中上高二,該校竟然有一名女生考上了這個學校,她的成功極大地鼓勵了我,覺得前途充滿了陽光,于是,懷著試試看的心理,我給這名女生寫了一封信,沒想到,很快她就回信了:
李世宗,你好!
收到了你的來信,看后很感動,你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我很理解,我自己也有過。
真的,一個人只要懷著強烈的愛好,加上頑強的刻苦拼搏,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達到幸福的彼岸,我相信你一定會實現(xiàn)的。
我考取云藝,連不知道的人都為我高興,我真不知講什么好,我會幫助你以及所有報考云藝的同學的。
你現(xiàn)在讀高二,時間還比較充分一些,比起高三的幾位想考云藝的同學,你現(xiàn)在可以經(jīng)常畫畫,到文化館去畫畫靜物,從簡單的幾何體畫起,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不要求快,素描畫好了,色彩也不會太差,精力主要花在素描上……
我相信你一定會走出一條屬于你自己的路的!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七日
現(xiàn)在想來,她這封信至今還影響著我,雖然我的素描一直沒學好,我們至今也沒見過面,但永遠不會忘記過去對藝術(shù)的追求。
除了與自己感興趣的人探討專業(yè)上的知識,更多的是兄弟三人的通信,特別是在云南工學院水建工程專業(yè)讀書的二哥,他的每一封信都鼓勵著我積極向上:
你的學習現(xiàn)狀,我不擔心那些分數(shù),擔心的是你會不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不會,任憑遇到多大的困難險阻,我都要向我看準的目標進軍?!蹦俏揖头判牧?。成功,和失敗僅兩字之差。自古多少有志之士,不是在追求的奮起中靠著這邊(成功),就是靠向那邊(失?。?。一個人難以當保和難以預料一生中能否事事如意,那就只有在希望中進取,在追求中升華……
學習要講方法,效率。需要付出勤奮。我提倡自己適應(yīng)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高效率地去索取知識,主動地去學習,避開被動的局面。
你的學習狀況,無論怎么說,都難以改變我長期以來對你形成的看法,就連你的脾氣、性格、愛好、智商甚至心理變化,都暫時超脫不了我的思維形象。雖然人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特別是年輕人更是如此,受現(xiàn)狀、環(huán)境、社會風氣、家庭、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你三哥怎樣顯露他如何的優(yōu)越,如何的能干,無論你怎樣表白自己如何的不行,在我心目中你們都占有不同的位置,不因報喜而感到一切都完美,也不因報憂而喪失希望的信心,在兩者之間,同樣可以使我憂慮,同樣可以使我充滿暫時未實現(xiàn)的信心。
1987年,因為一點家庭鎖事,跟父母鬧了點矛盾,一時想不開,我懷著無限悲傷的心情到了學校,立即給在昆明讀書的二哥寫了一封信,幾天后,收到了他推心置腹至今難忘的一封信:
賢弟,你好!
今早下第一節(jié)課后,收閱你的來信,你推心置腹的敘述,使我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深深的遐想中,展現(xiàn)出一幕幕情景,一張張臉,一顆顆心,一個個現(xiàn)在,一個個未來……真是應(yīng)有盡有,它構(gòu)成了一個個折線連成的閉合圈——
弟弟:我的往事不堪回首,不過,把我和你現(xiàn)在的年齡作一番展現(xiàn),也是有意義的,想當初,十七、八歲的我,沒有享受到讀書的樂趣,考試讀書的分數(shù)從沒帶給我任何的煩惱!這倒不是我學習上能占什么優(yōu)越,當然,你也可能明白那樣一個年頭,工分完全代替了考分,勞動幾乎代替了學習。那是環(huán)境,那是現(xiàn)狀,那是社會——
在我的思想上,沒有大學這個概念,沒敢想象工資是怎么領(lǐng)。一沒本事,二占不到人,想法也是現(xiàn)實的。心中時常盼望的是,我怎樣才能治療好我的風濕病、關(guān)節(jié)炎?看著那些行走自如的人們,我羨慕他們那健康的身體,特別是那雙靈活的大腿,我痛苦,我孤獨,我怨恨我自己不具備一個年輕人應(yīng)有的一切?;钣嫷姆彪s,要挑不能挑,要走半步行。無論多溫暖的家庭,多會體貼的父母,一日兩月可以,可我藥碗伴隨了幾年。病痛無法阻擋我去參加生產(chǎn)勞動,無法阻擋我向海鏡附中的校園里走。每當扛著鋤頭,每當背著書包在路上走,常常是一拐一拐的,總是追不上隊伍,望著那些遠去的背影,流著淚向蒼天呼救,上帝呀!您給我一雙健康的腿,我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一雙能像他們一樣行走自如的腿,我就心滿意足,我就什么都不愁!呼喚過后,腿還是在疼,路還得走?。?!
我曾想過無數(shù)個愿望,渴望會出現(xiàn)什么奇跡,在一瞬間解除我的痛苦,結(jié)果一個個愿望都破滅了,我便橫下心,抱以頑強的精神,從精神上和藥物上來徹底醫(yī)治。自己翻讀醫(yī)藥書籍,上山采藥,煨吃,泡吃,堅持不斷地進行,日以繼日,終于病情有了好轉(zhuǎn),我便想到學醫(yī),醫(yī)治自己,同時也去醫(yī)治人間的痛苦。后來事以愿違,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我的人生計劃(那是去電站后,人與人之間的排擠,使自己吃過一些虧,使我得到了教訓,認識到一點點淺薄的生活,教給了我要立足于社會,必需去爭?。瑥拇?,我才會去想事,去支配自己,駕馭自己,才開始定性地有了自己的思想。我的十八歲,無論是從學識上,思想上,條件上,都是無法和你比擬的,你應(yīng)該看到現(xiàn)在自己,比起你十八歲的哥各方面都優(yōu)厚,別的不談,光說精神上的受益,我同樣有哥哥,在我最痛苦的年代,也很少得到哥哥的慰藉,但我從沒抱怨過誰,過去沒有,現(xiàn)在也不會,將來我相信自己也不會。
關(guān)于我的費用,若你給家里寫信時,請你告訴爹、媽,我的錢夠用,生活得也很好,請他們放心。
……
我每走一步都鋪墊著我的喜憂哀樂,然而也就珍惜每一粒硬幣,無論物價怎么上漲,我的生活準則是支出不要大于收入,往往是計劃著用,而不是用后才來計算。雖然我那點錢在昆明這樣的生活中是顯得微薄的,但我還力圖將它用得更合理些,積存點待回家時買上一點點東西送給父母,他們含辛茹苦地忙碌了大半輩子,而享受得太少太少了。
我們是受過教育的人,不可跟他們一般見識,要顯示出知識的涵養(yǎng),知識的力量,假若我們跟他們再吵,再鬧,別人笑話的是我們。長身體,長知識,不僅僅是書本知識,也包括社會知識,我們應(yīng)該用我們有的知識,去影響、去感化、去改變他們,你說對嗎?
我們是海邊(指撫仙湖)人,就應(yīng)具備一點海的情懷,大海絕不會去埋怨奔流它心底的洪流,不會埋怨那些滿身臭汗的人投入它的懷抱,也不會怨恨一切污泥濁水對它的侵襲。更可貴的是,它以它寬大的胸懷,碧波蕩漾的笑臉來擁抱洪水,把洪水澄清。以它清澈的手臂洗去人們的污穢,使人清爽,使人涼快,人們笑了,它也泛起一片漣漪,它能凈化污水,它可無私的奉獻,它有那樣深的內(nèi)涵,那樣寬廣的胸懷,魚兒才能在里面游蕩,就連螃蟹在里面橫行它也不會嫉妒,讓我們一起來慢慢培養(yǎng)一點這樣的情懷吧!
愿你充滿必勝的信心
去行之有效地去學習!
去生活!
這封信讓我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他的描述曾讓我淚流滿面,直到20年后,我再次讀到這封信時,還是那么的心酸和難受,眼淚禁不住地流下來。我拿給已經(jīng)長大的侄女看,這個在城里長大、從沒受到過任何苦難和挫折的90后年輕人真是想不到,她那堅強的父親,成功的父親會經(jīng)歷了那么多痛苦的磨難,止不住地抹著難以控制的眼淚。
三哥則直白得很多,我讀高三時,他在玉溪農(nóng)校煙草專業(yè)學習,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講如何學習的問題。
弟,高三了,這是人生中的轉(zhuǎn)折時期。在生活上,也就是花錢上盡量滿足身體的需要,錢用完了,就寫信回家寄點,不要為了節(jié)省而拖垮了身體,這是不值得的,沒有身體是做不成事的,這個不消多說,事實就是如此。
高三這年是關(guān)鍵的一年,如果大意疏忽,沒有緊迫感,而過不了“高考”這一關(guān),那你想結(jié)局會怎樣呢?至少要被別人譏笑,打擊,潑冷水,同時也給父母及李氏家族丟臉,而你的人生道路就顯得越發(fā)曲折了。不過,我深信,這樣的結(jié)局不會在你身上降臨。
高三這年是歸納知識、綜合知識、舉一返三、活學活用的一年,所以,必須舍得下苦功夫,時時刻刻要有“我必須考取大學”這一明確的目標來作為學習的動力,要多花時間去理順各門學科基礎(chǔ)知識的繩索,用這一繩索牽動著各門知識的核心要害,在你明智的大腦指揮下,讓它來為你回答,形成多樣的、千變?nèi)f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的題目。必須有充沛的精力,充沛的精力從哪里來?充沛的精力來自于飲食的搭配,來自于堅持不懈的體育鍛煉。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不吃一次肉,或者每天就是花費兩張菜票,這萬萬 不行,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對付不了高三艱苦的學習,激烈的競爭。大炮打麻雀,因小失大的事固然不可做,然而,本不大,利總是不會大,這樣說是要你在中學時代的末期,生活上顯得大氣點,不需要多說。望能夠處理好生活——學習——休息之間的關(guān)系,明年高考使你如意,令我們歡欣。
不過我的一切很好,望莫念,這學期評得個“優(yōu)秀學生干部”,發(fā)了獎金,成了我學習的動力,我很高興。
再見。
祝學習名列前茅。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
到了昆明讀大專的時候,二哥和三哥已經(jīng)就業(yè)了。這時,我們更多的是談將來就業(yè)和工作的事,但有一封記錄著家鄉(xiāng)抗旱栽煙的書信,一直讓我難忘:
天是那樣的旱。每天,那火辣辣的太陽都光芒四射地烤著大地,人們都埋怨太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在和太陽作斗爭,就拿我們村那個小村子來說,天剛蒙蒙亮,只見社員往樹林頭(村后一個山坡)爬,八九點鐘,整個大地里、樹林頭、小龍?zhí)毒褪翘羲娜?,真是起早貪黑,大多?shù)農(nóng)民晚上九點、十點還在地里挑呀挑……
至于水稻,已經(jīng)薅了第一遍,姐姐也來忙著薅。
弟,我不回家時體驗不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只能是去想象,一旦回家才知道農(nóng)民的苦處,特別是栽煙太苦人了,耿家營(村中一中年男人)就死于栽煙。
所以,你現(xiàn)在別的不要多想,就是要千方百計讀好書,出來當個居民,否則當農(nóng)民是沒有出路的,也是苦不下去的,我的勞力還是算不錯的,可我還是苦不起,首先是太陽跟我過不去,特別是白天干活,就像在蒸籠里,難受極了。
家處在農(nóng)村無法,農(nóng)活不得不去做,否則,一天給我30元錢我也不愿干。
這封信讓我想起了過去的生活,整個鄉(xiāng)村的生活現(xiàn)狀。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我剛能幫家里做事,就是去小龍?zhí)短羲疂矡?。那年天大旱,到處是挑水的人,我只能挑兩小桶,卻也混在那些人流中,從又陡又滑的小龍?zhí)洞蚝盟呱细吒叩膲喂?,把水桶放在地上歇一會兒,再挑著水從狹窄的地邊埂邊走過,一直走到自家煙地里,一個早上來回兩三趟,早已累得散了架,像泥巴一樣癱在地上,沒一點力氣。
那些年,看到父母拼命地苦,卻不能有多少收成,心里很是矛盾,希望父母不要栽了,但不栽煙哪來錢讓我們繼續(xù)讀書?父親一直不管我們的勸說,一直栽著,直到我讀書畢業(yè)有了工作,那時他已老了,苦不動了,才放下手中的鋤頭,閑下來。沒幾年,他的眼睛就看不見任何東西了。
現(xiàn)在,隨著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通訊工具的興起,書信——這個過去靠傳達信息勾通感情的傳統(tǒng)方式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也許會變成一種“文物”,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寫,也不知道書信為何物了。因為我們都習慣了有事就打電話、發(fā)短信、發(fā)微信,而很少寫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