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近日,揚州某學校對外宣稱,從2015年起,學校將取消傳統(tǒng)的“三好學生”評比,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名為“種子成長計劃”的新評判標準?!胺N子成長計劃”共有10項評價標準,如閱讀種子、運動種子、健康種子、成長種子、勇敢種子、探索種子、學習種子等。新的評價標準劃分較細,讓學生能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較為合理的評價標準。對于這項改進大家怎么看呢?
@小小志:我想這樣做主要是為學生的成長考慮,新的評價標準很細,能讓同學們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能有較為合理的評價標準,不會“唯分數(shù)論英雄”。
@多多:我覺得可以把活動擴展得更加豐富,如只要集齊3顆“種子”,就可以在班級參與班級活動,如做一日小老師、上一節(jié)晨會課、負責班級一日常規(guī)值日等;而集齊6顆以上的同學,就可以看一次“集體”電影,在學校微信平臺露臉,甚至與校長共同進餐等。
小編:這個主意不錯,獎勵不局限在獎狀,而是和同學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踴躍參加。
@我不說你不知:和校長共同進餐?這不成了大人們的飯局了嗎?
@南窗聽雨:飯局?哪有這么嚴重。共同進餐可以在學校食堂,校長和學生一對一,邊吃飯邊交流,這樣反而會讓大家覺得校長和大家是一樣的。
小編:和校長共同進餐是一種交流的形式,國外都有這樣的做法,可以試一試。
@未雨綢繆:我對學校改革評價標準非常贊同,此前學校評選“三好學生”,同學之間會攀比,每年到出結(jié)果的時候都比較揪心。
下期話題:
又到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試季,重慶一所中學的同學們除了迎來了監(jiān)考老師們,還迎來了一群不一樣的“監(jiān)考老師”——他們的家長。在每個考場,每場考試中都有一位學生家長與老師一起監(jiān)考。在兩天的考試里,全年級共有176位家長參與監(jiān)考。這些“監(jiān)考老師”來監(jiān)考,大家能適應(yīng)嗎?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