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晶
【題目】
孩子與老人,是歲月變遷的兩個階段,維系情感的兩個端點,生命傳承的兩種狀態(tài),……這里會有感人的故事,純厚的情意,深沉的思考。
請以“孩子與老人”為題,寫一篇文章。
說明:①要有自己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請勿透露考生個人信息。
【解題】
可從“個體自身”的角度論說“孩子與老人”。比如,可從“小我自身”的角度出發(fā),談“孩子與老人,是人生的‘起點和‘終點,這兩‘點之間的歷程就叫做人生”等。再如,可從“小我自身”的角度出發(fā),贊美“老人的孩子心態(tài)”或批判“孩子的老人心態(tài)”。又如,可從“大我自身”的角度出發(fā),談“孩子與老人,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發(fā)展的‘起點和‘終點,這兩‘點之間的歷程就叫做國家發(fā)展史或民族發(fā)展史”等。
可從“個體之間”的角度論說“孩子與老人”之間的關系。比如,可圍繞“孩子個體該如何正確對待老人個體”這一問題展開論說,談“孩子應理解老人的苦心”“孩子應欣賞老人的美德”“孩子應聽從老人的教誨”“孩子應常回家看看老人”等。再如,可圍繞“老人個體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個體”這一問題展開論說,談“老人應以智慧指引孩子”“老人不應溺愛孩子”等。又如,可圍繞“孩子個體與老人個體之間該如何互相正確對待”這一問題展開論說,談“孩子與老人應加強溝通”“孩子與老人應相互欣賞”“孩子與老人應相互融通”“孩子與老人應進行文化互哺”“祖孫之間應有真愛”等。
可從“群體之間”的角度論說“孩子與老人”。比如,可圍繞“孩子與老人”這兩大群體之間的不同點展開思辨,論說“一方面,孩子意味著新生、希望、創(chuàng)造、朝氣蓬勃、百無禁忌、天真無邪,老人意味著衰老、失望、保守、暮氣沉沉、經(jīng)驗主義、老奸巨猾;另一方面,孩子也意味著柔弱、浮躁、少年輕狂、年幼無知,老人也意味著渾厚、安靜、老驥伏櫪、老馬識途”等。再如,可圍繞“孩子與老人”這兩大群體之間的相同點展開論說,談“孩子與老人常常成為被忽略的群體、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群體”等。又如,可圍繞“孩子與老人”這兩大群體之間的現(xiàn)實問題展開論說,談“在當今社會,這兩大群體之間存在著養(yǎng)老敬老、獨生子女、隔代教育、孩子攙扶老人反被訛詐等問題”等。
可從“類比引申”的角度論說“孩子與老人”。比如,可將“孩子與老人”之間的關系類比引申為“年輕技術工與老技術工”之間的關系。再如,可將“孩子與老人”之間的關系類比引申為“少年中國與一個老年帝國”之間的關系。
【范文】
孩子與老人
冬日的夜色總在不知不覺間便揉作一壺墨汁灌滿了天際,張牙舞爪地宣示著自己。入夜了,一切都絲毫不顧及我這個仍在歸途的孩子。
行進在黯黑的夜色里并不如想象中的詩情畫意,卻恰似在惶恐中穿梭,在膽顫中舉步維艱。四起的風仿佛長出了獠牙,撕扯著我的衣角,它想讓我迷失家的方向,就如布滿我雙眸的漆黑般無情。
剛才還是暖霞遍地,晚霞像是被碾平的曬谷灑了滿地,照亮了游子歸家的路,轉眼卻又遺落下孤零零的我。無助中我不禁想起家門前那一盞老桔燈。它昏黃的橙色光芒柔柔地灑遍了門前的地,為我驅趕黑夜,辟出一條彩虹般的路,正如母親的眼神柔和而溫潤。它不正是我的晚霞嗎?每當它在夜色中亮起,即便相隔千山萬水也能準確無誤地遞來家鄉(xiāng)的呼喚,一如兒時母親如水的嗓音,飽含一位老者對孩兒的憐惜。
無邊的寂寥,仿佛被一道橙黃的光穿過。如天上鴻,牽起了我的手,履行一個老者的責任,告訴我家的方向。耳畔似是響起了低沉的軟語:走啊,別怕。走啊,別怕。
融在了燈光中盤旋的呢喃溫暖,就這么順著交替的身影融入了我的身體,給我力量。抬起頭,仿佛迎上了家中脈脈盼我歸的目光。這一次我毫無畏懼地邁步,只因我堅信,門前老舊的桔燈,系著桔燈的舊房,與房中待我歸去的母親皆會如個老者,帶我到叫做家的地方。
暗沉的夜透出了昏黃的燈光,不覺中我已來到了家門前,眼前的桔燈一如以往地如老者般安詳。吱——,我推開家門,似乎是張開翅膀,撲入了母親的懷中。孩子被納入了老者的港灣,吸吮著心安的味道,在老者的庇護下,不再懼怕愈加濃稠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