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純 柏忠賢
摘要:由于文化差異,外籍教師在來到學校工作的初期,常常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現(xiàn)象,引發(fā)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進而影響工作狀態(tài)。如何加強高校外教跨文化管理工作,如何克服異質(zhì)文化的沖突成為高校外教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外教管理;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4-0216-01
一、引言
高等學校引進外籍專家及教師是我國教育對外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鑒各國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在國際交流合作日益深入的今天,高等學校越來越重視引進國外智力資源,聘請外籍專家和教師已經(jīng)成為高校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浙江省全省高校共聘用外國文教專家共1279人。隨著越來越多外籍教師的引進,異國文化與本土文化發(fā)生交流碰撞,同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高校與外教在多元化的交流和互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文化休克現(xiàn)象,引發(fā)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進而影響工作狀態(tài)。如何加強高校外教跨文化管理工作,如何克服異質(zhì)文化的沖突成為高校外教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高校外事工作者,本文旨在通過對外教文化差異心理的調(diào)查與研究,分析探討外教文化差異心理的原因,并試圖借助跨文化交際理論尋找克服文化差異心理的方案,由此為高等學校外教管理工作做出有益的嘗試。外教管理工作科學性的增強,有助于緩解外教文化差異心理,調(diào)動外教在華工作積極性,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二、文化差異的原因及表現(xiàn)
當外教從一種熟知的文化環(huán)境進入到另一種陌生的文化環(huán)境,文化差異即對其心理活動產(chǎn)生影響。1960年美國人類學家Oberg Kalvero首次提出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的概念,這種由于內(nèi)在的文化積累和外在文化移入引起的急劇變化對人心理所產(chǎn)生的巨大沖擊與震動稱為“文化休克”。高校外教管理工作者要密切關注文化差異可能給外教帶來的不良影響,找出文化差異的原因及表現(xiàn),并積極尋求對策,幫助外教解決來華所面臨的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
1.課堂文化沖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老師放在權威的地位。然而,在崇尚自由、民主的西方文化中,老師更傾向于“協(xié)助、引導”的作用。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異導致課堂教學方面的極大方差,主要表現(xiàn)在:中國教育重統(tǒng)一性,西方教育中多樣性,導致中國灌輸式的課堂教學,西方鼓勵式的課堂教學;中國教育重課堂權威,西方教育講民主平等,導致中國課堂填鴨式,西方課堂重視發(fā)散創(chuàng)新。這些課堂文化的差異給外教的教學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如筆者曾遇到外教反應中國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沉默不語,不善于積極思考;也有外教反應課堂點名制度并不是積極的引導學生上課的有益途徑。
2.語言文化沖突
語言是外教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后的第一交流工具。外教初來中國,由于不懂中文,從而限制了與當?shù)厝说臏贤ǎ璧K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以浙江傳媒學院外教為例,大部分外教來華前漢語基礎薄弱,浙江傳媒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雖然為其配備了專職的外教管理工作人員、學院外教聯(lián)系老師以及志愿者學生,在來華初期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外教經(jīng)常會遇到各類問題,趕到由于語言障礙帶來的種種不便。比如浙江傳媒學院的校車分南線、北線、西線等多條線路,外教由于不懂中文會出現(xiàn)坐錯校車的情況。
3.宗教文化沖突
浙江傳媒學院的外教大部分來自與歐美國家,兼有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淵源頗深的日韓籍外教。歐美國家的外教多以信仰基督教為主,有做禮拜以及慶祝各類基督教節(jié)日的傳統(tǒng)習俗。而這些基督教傳統(tǒng)節(jié)日往往在中國是工作日,導致外教需要調(diào)課,而新的上課時間又與學生的空閑時間相沖突。筆者曾遇有位美國外教要過復活節(jié),申請調(diào)課,而其所教授的課程面向全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無法安排新的上課時間適合所有的學生,進而影響整體教學進度。
4.生活習慣沖突
外教對住宿的軟硬件設施要求較高,以浙江傳媒學院為例,學校提供的外教公寓由于修建時間較早,各類故障問題偶有發(fā)生,導致外教生活不便。另外外教通常有夜間娛樂的習慣,回到住所較晚,并且時有聚會,較為吵鬧喧嘩,進而影響鄰里關系,引發(fā)一些矛盾。
三、文化適應策略
1.完善外教的管理制度
首先,加強崗前培訓。在外教正式開始教學工作前,安排新任外教崗前培訓,向外教介紹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要求,各類規(guī)章制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法律常識以及當?shù)仫L土人情,幫助外教更好的了解、適應、融入新的文化。其次,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確保學院的外教聯(lián)系老師落實到位,使外教在遇到問題時能找得到人,及時解決問題,并且定時了解外教的課堂教學反映,及時與外教溝通教學上遇到的各類問題。
2.提供漢語學習課程,組織文化交流活動
語言是融入新的文化的有效工具。學校開設漢語培訓課程,教授日常生活中的可用于交流的簡單漢語。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短途旅游,中文歌曲大賽,包餃子等活動,在文化交流活動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長期以來,高校外教引進一直側重于為外教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設施和配置必要的教學支持力量,而外教來華所面臨的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則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目前高校外教管理工作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甚至是一個盲區(qū)。近年來,由于外教數(shù)量的逐年增長,外教跨文化心理適應問題愈發(fā)凸顯,因文化差異導致的沖突時有發(fā)生。本文以文化差異為切入點,探析外教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和具體表現(xiàn),并積極尋求對策,希望借此改變外教工作傳統(tǒng)單一的文化管理理念,完善高校管理的跨文化研究,促進我國引進國外智力資源及教育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傳媒學院校級課題《基于文化差異視角的外教管理探析》(編號Z431Y1456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于立志.高校外教管理問題、原因及對策探析.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6)
[2]殷永建.跨文化交際與高校外籍教師管理.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