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競技體育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同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為我國的競技體育運動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田徑項目作為競技體育中的一種,是衡量各國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重要標志。然而在當前快速發(fā)展的田徑競技體育中,還存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該文主要對競技體育田徑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存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從而提出了幾點發(fā)展對策,希望能對我國的競技體育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競技體育 田徑運動 發(fā)展現(xiàn)狀 存在的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229-01
田徑運動是一項古老而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一個國家體育運動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田徑運動水平的高低,在競技體育運動中有一種說法:“得田徑者得天下”,因為田徑運動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我國的田徑運動水平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大發(fā)展,并且在一些國際大賽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王軍霞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5000 m金牌、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10 m跨欄金牌等。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我國的田徑運動水平和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如何彌補這些差距,是當前我國田徑運動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1 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
在當今世界田徑運動中,美國占據(jù)著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國在世界田徑比賽中雖然也獲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這些成績并沒有那么讓人矚目。
通過梳理過去我國所獲得的田徑金牌數(shù),能夠說明我國的田徑運動水平。從1984年奧運會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我國在奧運田徑項目中只獲得過6枚金牌,分別是1992年陳躍玲奪得巴塞羅那奧運會競走金牌;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王軍霞獲得5000 m金牌;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王麗萍奪得競走金牌;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劉翔奪得110 m男欄冠軍、邢慧娜奪女子萬米金牌;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陳定奪得男子20 km競走金牌[1]。
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田徑運動的發(fā)展水平總體還是偏低的,與世界上一些田徑強國的運動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雖然目前在亞洲各國處于領先地位,但是這些優(yōu)勢并不是很大,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國家所超越。
2 我國競技田徑運動存在的問題
2.1 訓練基地不完善,訓練的科學化不高
在競技體育中,田徑運動是一項體能性運動的項目。對運動員進行科學化的訓練是重要的,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對運動員在能力上的改造,畢竟田徑運動項目依靠的技術只是外在的,真正需要的是內(nèi)在的能力。目前,我國的競技體育訓練基地還不是十分的完善,一些基地只能滿足一般性的訓練和日常生活所需,距離現(xiàn)代化的訓練基地還有很大差距。由于訓練基地不夠完善,也使得我們訓練的科學性不夠強,從而造成訓練質(zhì)量不高,影響運動員的運動水平。
2.2 經(jīng)費投入不足
一方面,對體育經(jīng)費的投入不足,使得一些體育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因此,許多能夠提高運動員水平的方法無法在訓練中正常實施。同時,田徑項目又是一個項目很多的運動,規(guī)模比較大,人數(shù)也比較多,所以在奧運競技中也無法享受財政補貼;另一方面,田徑項目沒有像足球和籃球那樣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社會影響力低,獲得社會贊助比較困難。因此對田徑訓練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得田徑項目得不到全面的發(fā)展。
2.3 后備力量不足
田徑后備人才狀況關系到我國田徑運動的長遠發(fā)展。但是,一直以來,我國田徑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后備人才不足。在競技體育田徑運動發(fā)展過程中,運動員的成績生命都是有限的,在體育界把這個叫做“三旱”現(xiàn)象,即在運動員培養(yǎng)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三年一斷檔的現(xiàn)象。此外,田徑運動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在訓練時也很辛苦,短時間內(nèi)也很難有所成效,從而受到熱門體育的沖擊,導致人才和數(shù)量下降[2]。
3 我國競技體育田徑運動發(fā)展對策
3.1 加強同各國之間的交流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比較透明的社會,信息傳達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時地去學習,就可能會落后。因此,我們要加強同各國田徑教練員之間的交流,積極主動地學習國外先進的訓練方法,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同時要引進外來的競技體育教練人才,在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也要把我國教練員送出去,學習國外的先進訓練方法。這兩者要充分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促進我國田徑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3.2 探索新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在競技體育田徑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要積極探索新的、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擺脫陳舊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一個良好的訓練體系,在競技體育訓練中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競技體育訓練中要對運動員進行全面的訓練,不僅僅只是注重單一方面的訓練,而是應該積極探索各種訓練之間的關系,將各種訓練手段結(jié)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訓練體系。
3.3 教練員要提高自身的訓練能力
教練員是運動員訓練的直接負責者,教練員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運動水平,這就要求教練員必須擁有高水平的訓練能力。在競技體育中,教練員要想運動員的運動成績不斷提高,就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訓練能力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在當前競技體育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教練員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yè)訓練技術之外,還要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3.4 提高教練員的管理能力
在競技體育訓練中,教練不僅是訓練中的第一負責人,同時也是管理的負責人,訓練和管理兩者是分不開的,是一個整體。在過去的體育訓練中,教練員只是擔任訓練的任務者,把管理割裂開來,使得訓練和管理脫節(jié),跟不上運動員的發(fā)展,這樣就會影響運動員的整體水平。在當前競技體育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要把訓練和管理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教練員不僅要會訓練,還要有管理的能力,對運動員進行科學化、系統(tǒng)化訓練的同時,還要對運動員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3]。
3.5 加強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的溝通
教練員除了對運動員進行正常的運動訓練之外,還要和運動員保持良好的關系。平時訓練中教練員要積極地和運動員進行溝通,教練員在與運動員溝通時,要多鼓勵,少批評,以引導鼓勵為主,對運動員訓練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地解決,才能保證運動員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從而提高訓練水平[4]。
4 結(jié)語
通過以上對競技體育田徑運動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競技田徑運動的發(fā)展還存在許多問題,總體實力不容樂觀,與世界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積極尋找田徑運動發(fā)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改善這些不足,為我國的田徑運動的長遠發(fā)展做足準備。
參考文獻
[1] 朱曉明.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8):177-178.
[2] 郝錦亮.淺談我國田徑運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2):73-74.
[3] 吳燕.競技體育對教練員素質(zhì)和能力的新挑戰(zhàn)[J].安徽體育科技,2002(6):62-65.
[4] 劉繼成,吳霞.當前我國田徑教練員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文匯,2008,(2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