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科學規(guī)劃、政治動員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新中國成立初新沂河水利工程研究

        2015-06-27 05:52:07趙筱俠
        關鍵詞:工程

        趙筱俠

        (浙江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科學規(guī)劃、政治動員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
        ——新中國成立初新沂河水利工程研究

        趙筱俠

        (浙江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蘇北區(qū)黨委在領導蘇北民眾開展導沂整沭工程中,進行了科學的規(guī)劃和有效的政治動員,克服了環(huán)境惡劣、物資短缺等困難,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完成了治水任務,使工程迅速發(fā)揮了效益。新沂河工程的完成,不僅對沂沭泗水災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

        沂沭泗水系;導沂整沭;新沂河;科學規(guī)劃;社會動員

        導沂整沭暨開挖新沂河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共產(chǎn)黨政權領導廣大民眾開展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治水運動。導沂工程的實施,不僅關系到當?shù)剞r(nóng)民的疾苦,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新政權的穩(wěn)定。為此,蘇北區(qū)黨委編制了科學的工程規(guī)劃,保證了工程的有效性;進行了廣泛的社會動員,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凝聚起了巨大的社會力量;在施工過程中,又開展豐富有效的政治活動,保障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導沂整沭工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科學規(guī)劃、政治動員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對于今天的水利建設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沂沭泗水系是沂河、沭河和泗河三條水系的總稱,位于淮河流域東北部,北起沂蒙山脈,南以廢黃河和淮河為界,西自黃河古堤,東臨黃海,流經(jīng)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河南和安徽兩省小部分地區(qū)共15個地市,流域面積7.18萬平方公里。

        沂沭泗水系成河年代久遠,《尚書·禹貢》載:“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沂泗,東流入海?!笨梢?,泗河是淮河的一個支流。泗河古稱泗水,發(fā)源于今山東泗水縣,流經(jīng)曲阜、兗州、鄒縣、魚臺縣,進入江蘇沛縣,過徐州、睢寧、宿遷,至淮陰匯入淮河。

        泗水的支流眾多,沂水、沭水是其中較大的兩支。沂水和沭水同出沂蒙山區(qū),平行南流。沂水發(fā)源于山東沂源縣魯山南麓,流經(jīng)沂水、臨沂、郯城,至睢寧古邳鎮(zhèn)東注入泗水。沭水發(fā)源于沂山南麓泰薄頂,流經(jīng)莒縣、臨沭、郯城、新安,至沭陽分為兩支:一支西南流經(jīng)宿遷入泗水,另一支東南流至朐縣(今灌云)入淮河。

        古泗水水系原本水系分明,但黃河決口改道改變了這一狀況。南宋紹熙五年(1194),“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1]678。黃河在河南陽武決口后分為南北兩支,其中南支泛入泗水。此后,黃河南泛入泗水的水量不斷加大,至明萬歷二十五年(1546),“全河盡出徐、邳,奪泗奪淮”[2]1376。黃河從此不再向北分流,而是全部南流入泗水、淮河。這一事件史稱“黃河奪泗、奪淮”。黃河所帶來的大量泥沙使泗水河床不斷淤高,導致濟寧至徐州的泗水中段因泄水受阻而先后潴蓄成湖;徐州以下的泗水故道則全部湮廢;濟寧以上的泗水上源只存魯橋以上河段,即現(xiàn)在的泗河。

        黃河奪泗也使沂河、沭河的下游發(fā)生了巨大變遷。沂河因泗水下段湮廢而無法入泗,被迫改道東南,在宿遷馬陵山的西側(cè)逐漸潴滯成駱馬湖、黃墩湖。出駱馬湖后分為兩支,一支在宿遷的五花橋(今宿遷井兒頭)折而向東流,沖刷出一條河,名為總六塘河;另一支至淮陰三岔分為南六塘河和北六塘河兩支,至鹽河分由五障、龍溝兩河匯流入灌河,經(jīng)響水口、陳家港至燕尾港入海。

        沭河也因入泗通道淤塞,被迫全流南下,在沭陽龍堰分為兩支:北支出青伊湖入薔薇河,經(jīng)臨洪口入海;南支在沭陽城西又分為兩支,一支向北入青伊湖,向東經(jīng)古泊河由埒子口入海,稱為后沭河,另一支過沭陽至十字橋與砂礓河、大澗河會合后東流經(jīng)灌河口入海。從此,沂沭泗水系與淮河水系脫離,沂河、沭河、泗水三大干河各自獨流,卻又相互連接串通,且由分而合,由合而分,形成一個極為復雜紊亂的水系。

        變遷后的沂水和沭水,以及由泗水潴積成的南四湖的來水,九九歸一,最終都要經(jīng)過灌河口、臨洪口和埒子口入海。這三個入??诘牧髁俊赡稀⒈绷梁蛹胞}河,流經(jīng)灌河入海的流量,僅為1 200立方米/秒;由薔薇河出臨洪口的流量約600立方米/秒;由古泊善后河出埒子口的流量不足50立方米/秒,*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蘇北導沂整沭工程計劃初稿》,內(nèi)部資料,1950年9月編印,第3頁。——總計不足2 000立方米/秒。而沂沭泗上游為山區(qū),山嶺起伏,源高流急,水勢迅猛。據(jù)1949年統(tǒng)計,僅沂水來水量就達6 000立方米/秒。[3]3即便是普通洪水年份,兩河洪水來量也高達7 000—8 000立方米/秒。由于下游的泄水量遠遠低于上游來水量,所以沂沭泗流域極易發(fā)生流域性大洪水。為害的區(qū)域包括蘇北邳蒼、睢寧、宿遷、泗陽、淮陰、漣水、沭陽、灌云等縣,并危及淮安、寶應,間接影響至平原地區(qū);沭水為害的面積較沂水稍小,波及沭陽、灌云等縣。

        據(jù)淮陰的統(tǒng)計,自1906年至1940年的35年間,該地區(qū)遭受較大水災11次;1945年以來,連續(xù)5年水災,尤以1949年的災情最嚴重,為40余年所未有。1949年入夏以來,沂沭泗流域陰雨連綿,導致沂、沭河水猛漲。據(jù)淮陰地區(qū)實測,7月3日至9日,6天的降雨量達371毫米,最大一日雨量為240毫米,超過以往多年記錄;運河宿遷水位較1931年洪水位2.64米高出0.34米。[3]7月25日,6號臺風過境,江堤海塘受狂風暴雨大浪沖擊,損毀嚴重,沂河、中運河、不牢河、六塘河、沭河等干河共漫決150多處,徐淮廣大平原南自廢黃河,北至隴海鐵路,一片汪洋。8月初,沂水在隴海鐵路南北決口12處;運西沂、泗合流之水,橫穿不牢河、房亭河,直灌黃墩湖。據(jù)當?shù)?01歲老人講,當時黃墩湖水勢之大,為咸豐二年(1852)及1914年所不及。*陳亞昌:《沂沭災害及導沂成果》,載蘇北導沂整沭工程司令部、政治部編?。骸缎乱屎幽觇b》,序言部分。黃墩湖不能容,又橫穿運河入駱馬湖,駱馬湖水因六塘河宣泄不及,由九龍廟、三里半等處漫決入運,九龍廟水位超過1931年最高洪水位。沂水下游的總六塘河、南北六塘河及砂礓河、大澗河等水位,亦超過以往任何年份。

        在洪水、雨澇、臺風的襲擊下,出現(xiàn)了波及蘇北全境的嚴重水災。據(jù)統(tǒng)計,沂河、中運河、不牢河、總六塘河、沭河等干河,共決漫150處以上,導致1 770余萬畝耕地被淹沒,占全區(qū)耕地總面積的33%以上,其中有700萬畝全部失收,損失糧食10多億斤;淹沒、淹倒房屋256 974間,受災人口達400余萬,為全區(qū)總?cè)丝诘?0%,其中死傷750人;死傷牲畜1 651頭。[4]13災情尤其以鹽城和淮陰兩地最為嚴重。

        鹽城瀕臨黃海,境內(nèi)海堤南起門龍港北至潮河,全長150公里。7月25日臺風過境時,海堤決口19處,共長10.4公里。洪水從決口處奔流而入,淹沒農(nóng)田4 262 844畝,占全部田畝的33%,其中有1 531 930畝顆粒無收,失收與減收的糧食達4億斤以上。共有88人被大水淹死或被沖倒的房屋壓死,另有319人受傷,損失牲畜9 714頭。據(jù)次年2月底統(tǒng)計,全區(qū)災民達131萬人,占總?cè)丝诘?9%。其中46萬人斷炊,因餓致病而死或因餓自盡者,共74人。[5]受災程度之深為歷年所未有。

        淮陰地區(qū)因跨沂沭泗和淮河兩大流域,是災害的易發(fā)地帶。這一年,由于淮河流域也發(fā)生了大洪水,使得災情十分嚴重。這次洪災使242萬人受災,其中因災致病的達11.25萬人,病死、餓死235人。[6]52重災區(qū)沭陽縣還發(fā)生了賣孩子現(xiàn)象,賣掉小孩33個。[5]

        1951年6月,蘇北部分地區(qū)又遇干旱。當各地還在緊張抗旱的時候,7月份突然下起大雨,狂風大作,全區(qū)又受到雨、風、潮災,造成旱澇急轉(zhuǎn)的情況。據(jù)統(tǒng)計,全區(qū)受災群眾180萬人,受災農(nóng)田665萬余畝,倒塌房屋7.1萬余間,死傷233人,牲畜985頭;農(nóng)作物除部分失收外,一般減產(chǎn)4成。[7]災區(qū)面積雖較1950年縮小一半,但由于自這年春季開始,縣以上機關忙于“三反”,對救災工作一度放松,加之疫病流行,致使災情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尤其是重災區(qū)的災情還是相當嚴重的。

        1952年,沂沭泗下游又遭受了雨災和蟲災,使災情又有了新的發(fā)展。是年8月中旬起,蘇北各地連續(xù)降雨。鹽城地區(qū)平均雨量約224毫米。連日陰雨造成河、湖、庫水位普遍上漲。建湖縣實測水位比1949年最高河水位僅低0.3米,部分低洼湖蕩地區(qū)積水,淺的有0.5米,深的有3米。秋禾被淹或倒伏,少數(shù)已發(fā)芽霉爛。灌云縣有23個鄉(xiāng)田禾被淹;鹽城縣秦南區(qū)1萬畝水稻被淹,其中莖穗倒伏的占20%。連綿陰雨還導致水田稻苞蟲、棉田卷葉蟲、旱地大豆蟲,以及秋蝗等蟲害繼續(xù)發(fā)生。[8]這次雨災、蟲災,導致400余萬人受災。

        1949—1953年,沂沭泗流域的受災情況,可列表如表1:

        表1 沂沭泗流域1949年至1953年水災統(tǒng)計表

        資料來源:治淮委員會:《沂沭汶泗流域洪水處理初步意見》(1954年11月),水利部治淮委員會、治淮匯刊編輯委員會編:《治淮匯刊·第四輯(1954年)》,內(nèi)部刊物,第299頁。

        連年不斷的災害,使蘇北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由于缺糧缺衣,生活難以為繼,不少災民紛紛外逃討飯。災民外逃現(xiàn)象在重災區(qū)尤為嚴重。據(jù)淮陰張集區(qū)的統(tǒng)計,截至1950年12月底,該區(qū)濱海鄉(xiāng)、丁莊、許莊三個村,全家外逃或部分外逃的共有64戶、254人,占總?cè)丝诘?0%以上;其中許莊村外逃10戶57人,占總?cè)丝诘?5%。外逃現(xiàn)象仍繼續(xù)發(fā)生。[9]此外,賣妻鬻子、自殺現(xiàn)象,以及盜劫搶糧騷動事件,在各災區(qū)亦屢有發(fā)生[10]9,給蘇北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帶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為了治理沂沭泗流域的水災,中共中央和蘇北區(qū)黨委領導有關人員對治理工程進行科學規(guī)劃,最終確定了“導沂整沭”暨開辟新沂河的工程規(guī)劃。

        1949年夏,沂沭泗流域爆發(fā)特大洪水之時,正是淮海戰(zhàn)役之后,蘇北地區(qū)解放不久,因此,能否及時處理災情、關心人民疾苦,影響著政治大局的穩(wěn)定。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立即電告蘇北區(qū)黨委,指出:“這個地區(qū)歷史上經(jīng)常遭受洪澇旱災害,群眾生活很苦?,F(xiàn)在解放了,如果不認真治水,根治水害,政權就無法鞏固,應抓緊當前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的有利時機,采取以工代賑的辦法,積極著手治水?!盵11]183這是中共中央關于治理沂沭泗洪水的最早指示。

        隨后,蘇北區(qū)黨委和蘇北行署遵照中央緊急指示,在進行救災的同時,組織了淮陰地區(qū)救災治水大隊,前往淮陰調(diào)查治水方案。治水大隊由農(nóng)水處副處長熊梯云帶隊,帶領工程師王元頤、孫翰堂等40余人,于8月中旬抵達淮陰,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diào)查??辈榘l(fā)現(xiàn):當時為害最大的是沂河,而沂河易發(fā)水災的原因在于下游沒有相應的排洪河道和調(diào)蓄水庫,所以洪水一來,所有排澇河道被侵占,洪水、澇水混在一起,宣泄不及,遍地漫流。根據(jù)這一情況,王元頤、熊梯云等技術人員認為,沂沭泗下游治水的關鍵,在于解決洪澇矛盾,使洪水和澇水分開。由此想到,可以開辟一條新的河道,專供排沂河洪水之用,以便騰出沂沭河水系尾閭的南北六塘河、柴米河、古泊善后河、黃泥薔薇河等骨干河道,專作內(nèi)部排澇之用。隨后,經(jīng)進一步勘測和調(diào)研,治水大隊初步確定了新河道的河線,即對宿遷北郊嶂山最凹處進行切嶺,為沂河東行打開一個出口;出嶂山切嶺處后,向東穿前沭河、港河、官田河、萬公河、鹽河、小潮河,出灌河口入海。

        蘇北行署的調(diào)查,很快得到了中央的回應。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召開了各解放區(qū)水利聯(lián)席會議。在18日的閉幕式上,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宣布了1950年各地區(qū)的水利事業(yè)計劃,其中就有在沂沭泗流域興辦沂沭河治導工程。*傅作義:《各解放區(qū)水利聯(lián)席會議的總結(jié)報告》(1949年11月18日),《歷次全國水利會議報告文件(1949—1957)》,第23頁。這就將沂、沭河的治理工程,正式納入國家的治水計劃,推動了沂沭泗流域治導工程的開展。

        蘇北行署關于開辟新沂河的意見,經(jīng)華東水利部先后兩次會議確定下來。11月26日至29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在徐州召開沂沭汶(指汶河,原為泗河的支流——筆者注)運治導會議(以下簡稱“徐州會議”)。會議擬定了沂沭泗流域治理的總原則,即“治沂必先治沭,而后泗運”和“沂沭泗采取分治方針,沂沭分道入?!盵12]。在這一治理原則下,決定分別興辦“導沭整沂”和“導沂整沭”工程,導沭以山東為主,蘇北為輔;導沂以蘇北為主,山東為輔。

        徐州會議就治導工程的標準擬定了初步意見,沭河流量按4 500立方米/秒設計,分別由大官莊東流經(jīng)沙河入海3 500立方米/秒,南流經(jīng)新沂河入海1 000立方米/秒;沂河洪水流量按6 000立方米/秒為導沂設計標準,經(jīng)駱馬湖調(diào)蓄后,由新沂河經(jīng)灌河口入海;泗運流量1 000立方米/秒,分由不牢河、韓莊運河入蘇北。[12]

        為進一步研究沂河洪水的分流方案,1950年1月,華東水利部在上海召開了沂沭河治導技術會議。根據(jù)徐州會議所確定的沂河洪水6 000立方米/秒的設計標準,確定向沭河分泄1 000立方米/秒,在江風口向武河分流1 500立方米/秒入中運河,其余3 500立方米/秒由新沂河下泄駱馬湖。同時,為了容蓄洪水,確定將駱馬湖、黃墩湖作為臨時攔洪水庫,在汛期臨時蓄洪。

        根據(jù)華東水利部的意見,以及調(diào)查測量的結(jié)果,淮陰救災治水大隊的成員著手編制導沂計劃。1950年9月,《蘇北導沂整沭工程計劃初稿》編制完成,是初期導沂整沭工程的總規(guī)劃。該規(guī)劃首先將新沂河的路線確定了下來:

        由沂河華沂起,在草橋附近南穿隴海鐵路入駱馬湖,經(jīng)埝頭鎮(zhèn)西,沿馬陵山西腳向東南至夏營,折而向東,過顏家集由龍堰集出沭河,向東至沭城北穿前沭河,至官田集北穿官田河,在周灣附近穿港河,經(jīng)吳集南過大竹園,穿過萬公河,與涵養(yǎng)河銜接,順涵養(yǎng)河穿鹽河,順岑池河穿小潮河,經(jīng)灌河以北草原,由堆溝燕尾港間經(jīng)灌河口入海。*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蘇北導沂整沭工程計劃初稿》,內(nèi)部資料,1950年9月編印,第5頁。

        在排洪方法的設計上,總工程師王元頤的貢獻很大。他指出,如果全線都采用平地挖河的辦法,在短期內(nèi)是不可能辦到的。因此,他提出,嶂山、口頭、沭陽一線,只要南北筑堤,堤距寬1至3公里,留出灘面,避免坐灣迎溜造成險工。這樣,將洪水約束在兩堤之間,利用天然地勢的傾斜,就可以將沂沭洪水送入黃海。[13]108這一措施,實際上是讓洪水在地面上走,多數(shù)人認為這樣太冒險,都表示反對。但經(jīng)反復查勘和論證,這個辦法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費工少、收效快。最后決定采用王元頤的建議,并為其起了個名字,叫作“筑堤、束水、漫灘”[14]103。這種排洪方式的設計,節(jié)省了大量的土方工程,使新沂河有可能在短期內(nèi)盡快建成。

        沂河治導工程由最初的設想,經(jīng)過多次勘查和修改,最終形成了開辟新沂河的方案。后經(jīng)實踐證明,向東開辟一條使沂河直接入海的河道,是解決沂沭泗下游排洪出路不足的最佳方案。就此規(guī)劃來講,不論是河線的選擇,還是施工方式的設計,都是科學的,為在短時期內(nèi)減輕沂沭泗水系的災害奠定了基礎。

        《導沂工程計劃》編成后,于10月間經(jīng)華東財委會批準,報華東局、中共中央批準開工興建。然而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不論是政權的鞏固、經(jīng)濟的恢復,還是各項基礎建設戰(zhàn)線的開動,都需要借助于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實現(xiàn)。于是,蘇北區(qū)黨委開展了廣泛的社會動員,迅速組織起了一支龐大的水利建設大軍;在施工過程中,同樣采用了有效的政治動員,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完成。

        為促使蘇北地區(qū)的治水工作迅速開展起來,1949年11月13日,中共蘇北區(qū)黨委、蘇北行署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蘇北軍區(qū),聯(lián)合發(fā)出《蘇北大治水運動總動員令》(以下簡稱《總動員令》),以激發(fā)廣大群眾報名參加導沂工程的熱情?!犊倓訂T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蘇北地區(qū)發(fā)出的第一個社會動員的命令,對于治水工作的開展、民工的動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動員令》指出了蘇北地區(qū)治水意義的重要性:“治水不僅是積極的為了解除水患,同時也是積極的為了變水害為水利,以便恢復與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進而為發(fā)展工業(yè)生產(chǎn),變農(nóng)業(yè)國為工業(yè)國打下堅實基礎”,因此,這也是“新中國的偉大的建設事業(yè)的一部分”。向民眾說明蘇北地區(qū)治水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和任務,包括“在沂沭河與沿海墾區(qū),按照今冬明春的計劃,就要動員六十萬人做八十個晴天的工,需糧食二萬萬多斤。在沿江沿運也有較大規(guī)模的工程,在各個專區(qū)內(nèi),也都有疏浚河流修筑涵閘等較小規(guī)模的工程”等,提出這些治水工程是“蘇北今冬明春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并號召蘇北廣大的民工、技術人員、部隊官兵、共產(chǎn)黨員和青年團員、醫(yī)生等各界團體和群眾,“以緊張的戰(zhàn)斗的姿態(tài),組織一切力量,投進這一巨大的運動中去”*《蘇北大治水運動總動員令》(1949年11月13日),《新沂河年鑒》,文件部分,第1頁。。

        《總動員令》發(fā)布后,11月22日,蘇北區(qū)黨委、蘇北行署和蘇北軍區(qū)發(fā)布聯(lián)合命令,宣布成立導沂工程領導機構(gòu),即蘇北導沂整沭工程司令部、政治部(以下簡稱導沂司令部、政治部),全權負責導沂整沭工程。

        隨后,政治部立即組織各級黨委展開了動員工作。各地的動員大會形式不一,村委的動員大會往往很熱鬧,全村人幾乎都來參加。村干部或是宣傳員向村民介紹工程情況、工程內(nèi)容和任務、開工和竣工的時間、工資政策等。然后村民們會一起宣讀動員口號,如“扒河渡災荒”“要想生產(chǎn)有保障,要將河道扒通暢”。這些動員口號大都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并極富鼓動性。有的地區(qū)還采用“訴苦水”的辦法,找來受災的農(nóng)民,訴說受水災的苦楚,并表明自己自愿參加治水運動,再在報名簿上簽名,以帶動別人報名。還有的地區(q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報名競賽,激勵群眾踴躍報名。

        經(jīng)過宣傳和動員,廣大農(nóng)民特別是深受水災之苦的災民,了解到導沂是為了治水,還能有公糧吃,對報名參加治河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蘇北各地僅用了10天就動員了10個縣25萬余民工參加導沂工程。

        1949年11月20日,各地參加導沂的農(nóng)民齊集位于沭陽的新沂河工地。為便于分工和施工管理,政治部將民工以地區(qū)為單位組編成隊,即每個縣為一個民工總隊,共分為灌云、睢寧、新安、沭陽、宿遷、邳睢、泗陽、淮陰、漣水和淮濱10個總隊;以鎮(zhèn)為單位組成大隊,如灌云總隊南城大隊;以鄉(xiāng)或村為單位組成中隊;中隊以下,再根據(jù)人數(shù)分成若干小隊。政治部再將事先劃分好的工段和土方數(shù)量分配到每個民工總隊,總隊再一級一級下分任務。各級隊長將隊名、椿號、工長、人數(shù)、土方數(shù)等信息填表上報,以便于管理和任務監(jiān)控。

        因工程浩大,并需配合山東的導沭整沂工程,故導沂工程計劃從1949年冬至1952年,分4期完成,全部工程預計土方7 266萬立方米。1950年11月25日,新沂河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第一期工程分冬、春兩個階段進行,冬季以開挖干河和筑堤的土方工程為主,春季以興建嶂山切嶺、小潮河束水壩等配套建筑物工程為主。開工之初,民工們治水的熱情高漲,干勁十足,在沒有機械施工的情況下,僅靠鐵鍬等簡單工具開挖土方、培土筑堤。由于這是新中國首批治水工程,中共中央也十分重視,先后3次派華東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到工地視察,蘇北區(qū)委員會書記蕭望東、副書記萬眾一、蘇北行署主任惠浴宇等也曾多次到工地慰問。

        為進一步激發(fā)民工的干勁,在開工之后,導沂司令部組織了一場隆重的開工典禮,即“導沂整沭工程開工典禮”。1949年12月6日,淮陰地委、淮陰專署、淮陰軍分區(qū)等單位的代表,各工段的民工代表,以及附近學校的師生代表、前來參觀的農(nóng)民等共4 000余人,云集沭城城北公園廣場,參加了開工典禮。蘇北區(qū)黨委書記蕭望東、萬眾一到會指示,華東水利部處長林平一,也遠道前來參觀。主席臺前懸掛著“扒河模范”“治沂立功”等數(shù)十面紅綠賀幛。上午10點舉行升旗儀式后,開工典禮宣告開幕。大會主席高心泰致開幕詞,講解了導沂工程的重要意義,號召廣大民工萬眾一心完成任務。蕭望東等作出了具體指示。民工代表李蘭貞、王兆山等紛紛登臺講話,表示相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多挖土方,多苦(賺——筆者注)工資”。

        晚上又舉行了宣戰(zhàn)和挑戰(zhàn)大會。千余名民工都表示爭取做挖河模范,并向民工代表挑戰(zhàn)。大會剛開始,泗陽民工李萬德就走上臺,向模范王大鍬挑戰(zhàn),保證多挖土方。王大鍬接著登臺應戰(zhàn),引起各縣代表紛紛上臺相互挑戰(zhàn)競賽。沭陽民工“趙大叉”(原名趙金科)說:“我一叉,叉土52斤,我愿意和王大鍬比一比?!碧魬?zhàn)競賽的人越來越多,會場氣氛十分熱烈。挖河還要講究團隊的共同協(xié)作,接下來又進行了總隊與總隊的挑戰(zhàn)。泗陽總隊的總隊長徐潤齊,代表泗陽向淮陰、沭陽、宿遷總隊挑戰(zhàn)。他問沭陽民工代表們敢不敢向3隊挑戰(zhàn),民工一致高呼:“敢!”又問:“如何做模范呢?”一片答聲:“努力干啦!”之后,其他總隊也互相挑戰(zhàn)。*《新沂河年鑒》,第237-238頁。

        盡管經(jīng)過動員和開工典禮的激勵,民工們的治水熱情很高,但是,在施工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實際困難。一方面是氣候原因,由于新沂河工程開挖時已是深冬,蘇北冬季雨雪較多,天氣惡劣。工程開工后便遇上了一場風暴,接著又是一場大雪,氣溫驟降到-5℃左右,地面積雪最厚處達0.3米,雨雪低溫天氣持續(xù)了兩周。不少民工來自災區(qū),很多人沒有棉衣、棉鞋,即便有的也是又破又舊,或者靠多穿幾件單衣抵御嚴寒。另一方面,不少工段的土質(zhì)不好,有的是砂礓硬土,有的是淌沙、稀淤。由于積水未消,土在低溫下變成了凍土,鏟都鏟不動。雨雪過后,工地泥濘、堤堆泥爛,運土的小車推不上去,有時候還會翻車。嚴寒的天氣和惡劣的施工環(huán)境,使不少民工連夜逃跑。在工地的民工,情緒也受到很大的打擊,導致整個工程幾乎陷于停頓。

        在這種情況下,政治部及時組織民工開展了勞動競賽、評選勞動模范等活動。比如,淮陰、泗陽等隊開展了“護旗奪旗擺擂臺”的勞動競賽運動,他們制定了帶有飛機、火車、汽車等圖樣的旗幟,圖樣所代表的級別越高,表示挖土的數(shù)量越多。負責人把旗子分別發(fā)給愿意保護的大隊,號召其他大隊努力去奪取。在運動開展階段,定期評定,若奪旗大隊挖的土方數(shù)量超過護旗大隊,則護旗大隊就要把旗交出,以這種方法來促使民工多挖土方。評選勞動模范活動也很受歡迎,根據(jù)民工的表現(xiàn),選出模范個人;根據(jù)各級隊伍的做工數(shù)量,選出模范小隊、中隊?!巴醮箧@”的名字曾轟動全蘇北?!巴醮箧@”原名王兆山,是沭陽章集區(qū)雙河鄉(xiāng)人。他的力氣很大,挖土又快又多,三鍬土就能裝滿一車,人稱“三鍬裝滿一車土,一人抵上三人挑”。同鄉(xiāng)便給他取了個外號,叫“王大鍬”。他還帶頭早起晚歸,帶動了同鄉(xiāng)的勞動熱情。在他帶頭下的“王大鍬民工班”,開工10天,就完成了一冬的任務,共挖土740立方米,成為全區(qū)完成任務的第一個光榮班,被評為模范小隊,王大鍬本人也被評為了特等模范。勞動競賽開展以后,各總隊都制定了明確的任務計劃,號召民工爭做模范,并提出了“多挖土方多苦工資,早完工早回家”的口號。這些活動的開展,穩(wěn)定了民心,既有效控制住了民工逃跑現(xiàn)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1950年1月底已進入年關,各民工總隊相繼收工。這一季共動員228 694人,除炊事員和病號,實際做工人數(shù)為191 251人,共做土方9 094 174.82立方米,硪工1 133 323立方米。工程完工時,新沂河的華沂——駱馬湖和嶂山——??诙蔚拇蟮袒局?,除部分難工和險工,大部分河段開挖完成,嶂山段河床最大行洪710立方米/秒,口頭以下河床最大行洪3 210立方米/秒。*《新沂河年鑒》,第99頁。

        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第一期的春季工程于1950年3月6日開工。春季工程以興建配套建筑物為主,計劃需完成土方2 900萬立方米。由于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各總隊民工到工后很快進入狀態(tài)。尤其是沭陽總隊的民工,由于在冬季工程中人均工效最高,完成的土方也最多,民工大都賺到了不少工資糧,因此情緒高漲,工效也高,人均日工效達3立方米。

        由于工程任務重、時間緊,部隊還派出了力量進行增援?;搓庈姺謪^(qū)特務團抽調(diào)了799人,于3月9日抵達工地,至4月30日完成任務,除去雨天共施工44天,完成土方51 750立方米,工程標準符合要求。戰(zhàn)士們不僅情緒高漲,對工程也十分負責,在取土培堤時,把土中的樹根、野草都撿了出來。附近工段的民工都稱贊說:“只說部隊在戰(zhàn)斗中稱英雄,哪知在挖河中也要算模范咧?!?《新沂河年鑒》,第110頁。

        在春季工程伊始,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決定在中運河的皂河鎮(zhèn),搶建皂河束水壩。束水壩須趕在汛前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皂河束水壩是導沂工程中最為重要的臨時設施,用來控制沂沭泗上游來水經(jīng)駱馬湖泄入中運河,使洪水循中運河及六塘河原有河槽分別入海,并約束下泄洪峰流量,不致泛濫。經(jīng)過一番緊張的設計、準備,束水壩于1950年5月2日開始建造。當時最大的困難是缺少2.7萬立方米的石料。為籌集石料,熊梯云、孫翰堂等人召集有關方面開會商討,宿遷縣委副書記李柏主動請纓,攬下了籌集石料的差事。第二天黎明,李柏帶領船隊,運來了石料,到11點左右,運來的石頭已經(jīng)大大超過了計劃所需。原來,李柏回去后,帶領一批干部,動員當?shù)厝罕姴鸪思抑械氖T檻、鋪街的石板,很多人還主動捐出了廢石磙等。[13]111石料及時籌齊后,束水壩工程按時開工。

        小潮河壩工程是與整個導沂工程的成敗有密切關系的工程。小潮河在鹽河以東,河面寬闊,又是潮水河道,潮差達3米以上。因它是南北流向的河道,縱切新沂河,所以,要修筑新沂河南、北兩堤,首先必須要打壩截斷小潮河水流。打壩工程于冬季工程末期即已開始,由于潮水漲落沖擊,上下游水位差高,壩頭連續(xù)被沖塌3次,4次堵筑均未能合龍,直到1950年4月25日第5次合龍時方告成功,前后歷時5個月。

        春季工程于1950年5月25日全部竣工,實到民工321 609人,共做土方21 616 425.67立方米。*《新沂河年鑒》,第113頁。兩季工程完成了西起嶂山東至黃海灌河口150公里的新沂河的筑堤的首批任務,共計做土方3 800余萬立方米。其中最艱巨的嶂山切嶺、小潮河打壩、中運河皂河鎮(zhèn)束水壩和駱馬湖建筑蓄水庫等四大工程,先后告成。新沂河河面一般寬度約1.3—3公里。

        第一期工程全部結(jié)束后,司令部組織各總隊對工程進行了檢查和驗收。由于第一期導沂工程任務太重,時間倉促,部分工程未經(jīng)夯實,加以與新沂河有密切關系的總沭河、六塘河,堤防年久失修,不足抵御最高洪水,故根據(jù)1950年底5月底和6月初的檢查驗收和測量結(jié)果,決定麥收后動員30萬人,搶做300萬方補充工程,以保證第一年放水的安全。1950年6月中下旬,麥收剛結(jié)束,各總隊加修工程先后開工。最早的如沭陽在5月29日即已開工,竣工日期一般在7月上旬。任務重的灌云、宿遷等縣,則到7月底才結(jié)束。加修工程共計完成新沂河堤加工1 567 797.8立方米,駱馬湖堤改線及加工513 159.76立方米,總沭河堤加修131 723.8立方米,總六塘河修復564 699.36立方米;另灌云境內(nèi)新沂河南萬公河至鹽河段疏浚排水小河共做256 640.27立方米。以上5項工程,共做1 851 310.5工日,完成土方3 033 921.99立方米,硪方793 985立方米。*《新沂河年鑒》,第164頁。經(jīng)突擊加工后,大大增加了河湖堤防的御水強度,保證了汛期的安全。

        從1950年至1953年,連續(xù)3個冬春,淮陰專區(qū)又組織導沂民工,對新沂河大堤進行了培修加固,并實施第二、三、四期的工程。主要包括:繼續(xù)修筑第一期工程未完成的兩岸大堤,包括堆溝至燕尾港段,共45公里,使兩岸大堤全線筑成,總長277公里;按駱馬湖水位23米,泄洪1 500立方米/秒要求繼續(xù)擴大嶂山口門;興建沂河華沂至駱馬湖草橋段堤防工程,堤距760—1 800米,堤頂超高1.5米,頂寬6米,中泓底寬120—150米;為解決鹽河通航問題,在兩河相會處的新沂河南、北大堤上,各建閘一座(單孔,凈寬6米,閘底高程-1米,閘頂高程7.5米,框架式結(jié)構(gòu),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新沂河行洪時關閉斷航,洪水后通航;同時對嶂山以下新沂河大堤又全面進行復堤加固。導沂整沭四期工程統(tǒng)計,可制表如表2。

        導沂整沭即新沂河工程歷時4年,經(jīng)歷四期,總共完成土方1.08億立方米,石方18萬立方米,混凝土2.5萬立方米,總計投資折合人民幣4 197萬元(內(nèi)含以工代賑工資糧大米2.15億斤)。[11]184工程基本上達到了原設計的要求:由駱馬湖嶂山口至燕尾港,長144公里的河道全部挖通,除上段嶂山至沭陽段南岸因地勢較高未筑堤外,沭陽以下河段兩岸筑堤,南堤長130公里,北堤長147公里;可安全行洪4 500立方米/秒。在設計洪水位下,河床可容蓄水量10億多立方米,保護著新沂河兩岸平原地區(qū)1 000萬畝農(nóng)田和600萬人口的安全。

        表2 導沂整沭工程統(tǒng)計表

        注:本表根據(jù)《新沂河年鑒》《沂沭泗河道志》等相關內(nèi)容整理而成。

        導沂整沭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的第一項大規(guī)模治水運動。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55萬人次的勞動人民僅靠雙手和雙肩,一鏟一鏟地挖、一筐一筐地抬,硬是在原本一片泥濘荒蕪的水漫之地,平地開挖出一條長達144公里的新河道,開創(chuàng)了蘇北治水歷史上的第一個奇跡。第一期工程結(jié)束后,河道基本開成,在當年汛期就發(fā)揮了重要的排洪作用,對于緩解淮陰地區(qū)的沂河洪水威脅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災區(qū)的民工也得到了以工代賑的糧食,得以度過災荒。

        第一,新沂河第一期工程剛剛結(jié)束,1950年7月就遇上了沂河洪水,新沂河開始發(fā)揮行洪作用。從1950年7月6日至8月21日,先后5次行洪。1950年7月4日,淮陰地區(qū)普降大雨,5日新沂河初汛即到。沭河上漲后,全河流量約600立方米/秒,全部經(jīng)新沂河道流出,水深約1.5米,水勢平穩(wěn),水流通暢。[15]此后一個多月,沂河兩岸雨量加大,水位猛漲。8月16日,第5次行洪,沭陽最高水位9.46米,洪峰流量達2 551立方米/秒,為是年最大。沿線動員防汛民工2.5萬人,在各級防汛機構(gòu)的指揮下,歷時47天,終于安全度汛。從此,駱馬湖以下的沂河洪水有了出路,結(jié)束了洪水漫流的歷史。

        新沂河開成后,在沂沭泗水系上,分清了排洪河道與排澇河道,沂河洪水有了專門的入海捷徑,淮陰境內(nèi)原有的六塘河、砂礓河、后沭河、沙河等河道,都可以騰出專泄雨水與內(nèi)部澇水。這樣,基本上免除了洪水與澇水爭奪去路,以及洪水與積水互相頂托糾纏的狀況。

        第二,廣大的災區(qū)民工,通過參加導沂工程,用自己的勞動掙來了工資糧,做工多的民工不僅夠自己吃,還攢下了一些帶回了家,幫助他們度過了災荒。導沂工程按照“以工代賑”的方式,每立方米土方工資糧食2.4斤。重災民在上工前,政治部會預發(fā)人均15斤安家糧;斷炊戶上工前預發(fā)7斤工資糧,作為其家屬生產(chǎn)自救的本錢。上工后每半月結(jié)算一次,轉(zhuǎn)賬區(qū)鄉(xiāng)政府,發(fā)放到民工家里。根據(jù)新安、沭陽、邳睢、灌云、淮陰、漣水7縣統(tǒng)計,7縣民工總數(shù)為215 496人,賺到糧食的即有123 282人,占民工總數(shù)的58.8%。7縣民工共賺到糧食1 397 294斤,如以民工總數(shù)計算,平均每人賺到64斤*《新沂河年鑒》,第113頁。。其中賺糧最多的是沭陽總隊的瓦基大隊木艞中隊,人均賺到201斤。*《新沂河年鑒》,第99頁。導沂工程上貫徹了“以工代賑,工賑兼顧,治水結(jié)合救災”的方針,雖然范圍不夠普遍,但保證了災區(qū)青壯年民工的體力,緩解了一部分災民生活上的困難;同時,導沂經(jīng)費2億斤糧食多數(shù)從外區(qū)運來,且絕大部分用在本地,對穩(wěn)定市場、度過嚴重災荒,起到了很大作用。

        新沂河工程的成功,不能不說與工程規(guī)劃的科學性和社會動員的有效性緊密相關,這不僅是導沂整沭工程發(fā)揮治水效益的前提,也是工程順利開工和勝利完工的保障。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在遇到洪水危害時所表現(xiàn)出的關心人民疾苦的政治素質(zhì)、在編制水利規(guī)劃時所表現(xiàn)出的治理國家的專業(yè)能力、在動員和管理農(nóng)民從事治水事業(yè)時所表現(xiàn)出的組織和管理群眾的執(zhí)政水平,都有效地加強了蘇北民眾對于新政權的政治認可。1949年蘇北全境解放后,蘇北人民群眾對于共產(chǎn)黨政權還很陌生。如何獲得廣大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與支持,并進一步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yè)凝聚廣泛的社會力量,成為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所謂的政治認同,它的獲得要以廣大民眾的滿意度為核心。就1950年蘇北農(nóng)村社會的狀況而言,度過水災、恢復生產(chǎn)是民眾的迫切需要,也正是獲得民眾滿意度的關鍵之處。于是,蘇北政權抓住了民眾的這一現(xiàn)實利益點,以“以工代賑”“治水結(jié)合救災”為政策導向,帶領蘇北人民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治水運動。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樹立起積極的新政權的形象,拉近了共產(chǎn)黨政權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而且切實解決了民眾的生活困難,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了蘇北民眾對新政權的政治認同與忠誠,為新政權在蘇北的鞏固奠定了良好基礎,并借此建立起以中央政府為核心、群眾為基礎的具有共同奮斗目標的社會體系。

        [1] [元]脫脫.金史·河渠[M].百衲本景印元至正刊本.

        [2]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83河渠志二·黃河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0.

        [3] 蘇北一九四九年水利工作總結(jié)[G].江蘇省檔案館:3067-1-0351.

        [4] 蘇北導沂整沭司令部.蘇北導沂整沭第一期第一階段工程總結(jié)[N]//蘇北人民行政公署秘書處.蘇北政報:第二期,1950-05-20.

        [5] 蘇北災情圖(1950年4月)[G].江蘇省檔案館:3067-1-0066.

        [6] 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關于三四月份生產(chǎn)救災工作報告(1950-5-10)[N]//蘇北人民行政公署秘書處.蘇北政報:第三期,1950-06-20.

        [7] 蘇北人民行政公署民政處.蘇北區(qū)關于去冬今春生產(chǎn)救災工作的初步總結(jié)和今冬明春生產(chǎn)救災工作的意見(1952-10-7)[G].江蘇省檔案館:3067-1-0083.

        [8] 緊急行動起來排澇防澇,為確保秋熟豐收而奮斗![N].蘇北日報,1952-09-02.

        [9] 蘇北淮陰聯(lián)合調(diào)查組關于淮陰區(qū)災情檢查報告(1950-12-21)[G].江蘇省檔案:3067-1-0077.

        [10] 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關于加強生產(chǎn)救災工作的緊急指示(1950-2-28)[N].蘇北政報·創(chuàng)刊號,1950-04-20.

        [11] 王祖烈.淮河流域治理綜述[M].蚌埠:水利電力部治淮委員會淮河志編纂辦公室出版發(fā)行,1987.

        [12] 沂沭汶運治導會議總結(jié)(1949-12-2)[G].江蘇省檔案館:3067-1-0010.

        [13] 熊梯云.憶導沂工程[M]//治淮回憶錄.蚌埠:水電部治淮委員會出版發(fā)行,1985.

        [14] 陳克天.江蘇治水回憶錄[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15] 蘇北新沂河渡過初汛[N].人民日報,1950-07-21(2).

        責任編輯:仇海燕

        K27

        A

        1007-8444(2015)02-0202-09

        2015-02-27

        浙江海洋學院2012年科研啟動經(jīng)費資助項目“中國當代水利史研究”(Q1223)。

        趙筱俠(1982-),講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當代史、中國社會史研究。

        猜你喜歡
        工程
        《工程爆破》》征稿征訂
        工程爆破(2022年3期)2022-07-26 01:58:56
        《工程爆破》征稿簡則
        工程爆破(2022年2期)2022-06-17 14:13:56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大红酸枝极品老料颜色|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75|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色佬易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18|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男同女同|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网 | 三级4级全黄60分钟| 精品少妇一区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毛片av一区二区|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xxxx| 成人免费毛片内射美女-百度|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按摩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亚洲av手机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中文字幕喷水一区二区| av永远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片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青青草国产手机观看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黑丝美胸|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