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
書愿
書記載著燦爛的文明,書是后人了解前人的途徑,書是人類靈魂的載體。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是說書讀得多了,寫文章時就如同有神幫助一樣。
我從小沒少接觸書,因為小時候家里有個大書架,上面幾乎塞滿了武俠小說,雖然有些字不認識,但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記得有一次,我被一本小說深深地吸引,為了省下錢來買那本書,我連著幾天沒吃早飯。初中的時候,我沒啥別的愛好,就是舉著手機不分晝夜地看電子書和網(wǎng)絡小說。所以我對書也算非常喜愛。
現(xiàn)在買書的人太少了,如今人人有手機、臺式電腦、平板電腦,哪個不能上網(wǎng)看小說?連五歲的弟弟都知道上網(wǎng)看寓言故事。有人說電子書將要取代紙質(zhì)書,我無法否認這個事實,但是,將來我依然會買書看,因為電子書永遠缺少種感覺,嗅不到那種書的香味。
我的外公愛看武俠小說。小時候我住在外公家時,總能看見他戴著老花鏡坐在大樹下,品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射雕英雄傳》,外公總是看得入迷,以至于我頑皮地偷走他的草帽,他都渾然不覺。
前幾天的端午節(jié)我又去了外公家,那棵參天大樹仍然挺拔,樹下的外公還在看書,但從遠處看,外公的后背已不再挺直了。我拿著給外公買的新書匆匆進了屋,不敢再看那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因為外公,我也不會忘記書。但是,如今書已不再暢銷,真的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電子書完全取代了,但是電子書取代不了的是幾代人、幾十代人的美好記憶。不知道哪位作家說過,人窮就要多讀書。
書是一種文化。作為一個愛好讀書的人要永遠記得書是我們的朋友。書如同首美妙的歌曲深深地走入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書如同大樹的根,支持著每一個人矗立不倒;書如同海中的燈塔,為人們引領方向。
書是人類進步的見證。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紙質(zhì)書永遠不會被電子書取代,因為它有一種淡淡的香味。
點評:
開門見山,點出主題。
敘述描寫較為空泛,缺乏感染力。
今昔對比,引人思考。
描寫有畫面感。
前言不搭后語。
內(nèi)容空泛。
結尾缺乏力度。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失敗的考場作文。考生完全拋開材料,另起爐灶,以書為話題,談論讀書的重要性與對書的喜愛。文章立意平淡,內(nèi)容膚淺,語言哆唆,缺乏嚴密的組織,多處上下文銜接不暢。因此,被評為下等文。
(桑樹評價)
題目解析:
這是一個材料作文題。文題材料面向未來,大膽想象,假設將來會有一種“智慧芯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與深刻的影響,要求考生據(jù)此展開聯(lián)想與思考,然后作文。材料內(nèi)容新鮮,開放度比較大,沒有設置審題障礙,對考生在作文中提出怎樣的觀點、持何種情感態(tài)度,沒有做規(guī)定性的限制,考生可以自由展開聯(lián)想、想象與思考,確定寫作的方向與主題。
智慧芯片的出現(xiàn)可能會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與改變,這種改變有正面的,如,減輕了人類學習與記憶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的負擔,縮短了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消滅了文盲,提高了全人類的文化素質(zhì)與修養(yǎng),等等。也有很多不足,如,智慧芯片存儲的內(nèi)容千篇一律,忽略了個性的需求,很難被有效利用;智慧芯片是被動記憶,不是主動求知,缺少求知的過程與樂趣;掌握知識需要思考的錘煉,智慧芯片“填鴨式”的知識存儲與積累,不經(jīng)思考的選擇與加工,很難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產(chǎn)生作用;智慧芯片止于復制,真正的智慧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探索才有意義;情感的體驗、生活的感受與經(jīng)驗等無法復制,需要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慢慢獲取,無法用智慧芯片這樣的“快餐式”存儲快速實現(xiàn);智慧芯片只能幫人類存儲書本知識,而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還需要不斷的思考與實踐。
作文時,可以寫記敘文,展開想象,描述智慧芯片時代到來的種種場景;也可以寫議論文,深入探討科技發(fā)展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與改變、知識與能力、求知的意義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