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彪靜
英語泛讀課程是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泛讀和精讀相對比是兩種不同的閱讀方法,泛讀的目的是通過抓住文章的主要中心來提高閱讀速度,通過大量不同題材的廣泛閱讀來拓展自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力。作為一門專業(yè)課,泛讀的課文內容長,詞匯量大,題材形式多樣,理解難度上有跨越,造成入校成績普遍偏低的英語生對泛讀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本章就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解決的對策。
以大興安嶺職業(yè)學院為例,鑒于黑龍江省英語專業(yè)的專升本考試中,有時劉乃銀編寫的《英語泛讀教程》會有一定比例,所以歷年來英語泛讀課程都采用了這套教材。這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一、二年級使用。是一本題材廣泛,文體多樣的好教材。但作為泛讀課的專業(yè)教師,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經歷了多屆學生的反饋,這本教材對高職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第一冊還可以接受。到了第二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明顯吃力,會出現不能快速、準確、有效的獲取信息,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不準,只見“木”,不見“林”等現象。第三部分的快速閱讀,學生有時也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三四冊教學就難上加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打擊。這樣的教材對目前的高職英語專業(yè)生來講難度是偏高的,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起點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的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起步低,需要難易程度適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閱讀教材
英語泛讀課的教學模式也是在高職英語泛讀需要突破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般做法都是在讀前培養(yǎng)詞匯和背景知識,在讀中提高閱讀效率,在讀后相關文章拓展的步驟。這些步驟是有效步驟,但是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做大更多更大的突破,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根據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理論,人類只有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時,才能習得語言。也就是說,如果給了學生一篇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的文章,不但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也無法活躍?;逎y懂的科技說明文如果在一本教材中所占比例太多,就是就要合理的刪減,增補其它類型的文章來調整整個教材結構。使學生在學習可理解語言的基礎上,來進行語言的習得過程。
關于閱讀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任務型、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合理的運用的教學中。在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會一些閱讀技巧也是泛讀課的目標,例如如何抓住每句話中的關鍵詞,如何在每一段中找到主題句,如何在一篇文章中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了不熟悉不認識的生詞,有沒有可能通過詞的前綴,詞根,后綴以及練習上下文進行詞義的推測。利用文中的線索對文中沒有明確給出的提示進行一些邏輯推斷。很多的閱讀方法略讀法,讓學生去通篇看大體,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尋讀法,讓學生有目的性的尋找相關信息。將這些技巧和閱讀實踐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要
做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讓學生的閱讀提高效率。
英語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泛讀課知識專業(yè)課程的一門,在每學期的學時比例中只占一部分,雖然教師一致提倡要向課堂要效率,但課堂不能解決一切。閱讀的培養(yǎng)是一種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在課外充分的讀,自由選擇的讀。雖然在泛讀教材中一般包括了英美國家的地理歷史,人文風俗,宗教生活等多方面,但是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課外可利用的資源卻是限的。生活在網絡時代,大家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的開放和共享功能,把最前沿的閱讀材料圖文并茂綜合運用,拓展學生的認知方式,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這種網絡真實鮮活的語言材料,為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和閱讀的社會文化背景,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閱讀是語言學習最基本的切入點,也是語言學習的目標之一。在英語泛讀課程中,不但可以給學生提供了系統(tǒng)閱讀的機會,同時也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泛讀課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學校,老師和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無論是課內教材的選擇,課堂上老師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還是學生課堂內外知識不不斷擴充,都需要大家用心努力。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的教學也就成功了。本文在高職院校英語教材的選擇上和目前泛讀課的教學方法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教材的處理方法和教法的選擇,以及如果拓展學生的閱讀方面提出了一點自己的建議。在外語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吸收國外先進的英語教學經驗并結合中國教學現狀,尋找一條適合我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方法,是作為外語教學人員責無旁貸的。
[1].職英語專業(yè)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劉乃銀.英語泛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