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紅
【摘 要】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關 鍵 詞】 適應性;團體輔導;心理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shù)妮o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重慶市某重點中學高一年級兩個班共91人參加研究,其中一個班(男5人,女33人)進行了團體輔導,另一個班(男8人,女45人)沒有進行。
2. 研究工具。用scl-90量表和人際關系問卷以及自編的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表對學生進行了測量和調查。根據(jù)人際關系問卷的計分方法對六個因子進行了計分。
3. 研究過程。在團體輔導前后用所選的量表和問卷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測查。團體輔導以班級輔導為主,共進行兩天,輔導的內(nèi)容分為五個活動主題。
4. 統(tǒng)計方法。將量表、問卷和基本情況調查表的數(shù)據(jù)輸入SPSS統(tǒng)計軟件,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一)團體輔導前后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
1. 團體輔導前后人際關系的變化。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班級在經(jīng)過處理后在認知自己和情感他人兩個人際關系因子上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而在其他四個因子上沒發(fā)生顯著變化。
2. 團體輔導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班級經(jīng)過團體輔導后在scl-90的因子1(軀體化)、因子2(強迫癥狀)、因子3(人際關系敏感)、因子4(抑郁)、因子5(焦慮)、因子6(敵對)、因子7(恐怖)、因子8(偏執(zhí))、因子9(精神病性)、總癥狀指數(shù)的十個統(tǒng)計指標中,因子2(強迫癥狀)、因子8(偏執(zhí))、因子9(精神病性)和總癥狀指數(shù)四個統(tǒng)計指標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而在其他幾個統(tǒng)計指標上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
(二)人際關系因子與心理健康水平因子的相關情況
人際關系問卷的認知自己因子和行為他人因子都與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人際關系問卷的情感他人因子與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都沒有顯著關系;人際關系問卷的認知他人因子與scl-90量表的因子3(人際關系敏感)、因子4(抑郁)、因子8(偏執(zhí))、因子9(精神病性)和總癥狀指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人際關系問卷的情感自己因子與scl-90量表的因子3(人際關系敏感)、因子4(抑郁)、因子5(焦慮)和總癥狀指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人際關系問卷的行為自己因子與scl-90量表的除因子3(人際關系敏感)和因子7(恐怖)外的所有因子呈顯著負相關。
三、討論
(一)團體輔導前后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
實驗組在經(jīng)過處理后在認知自己和情感他人兩個因子上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說明團體輔導對人際關系的認知自己和情感他人兩個因子有顯著作用,而對人際關系的其他因子沒有顯著作用。這可為以后開展中學生人際關系的團體輔導活動提供參考。
實驗組在經(jīng)過處理后在因子2(強迫癥狀)、因子8(偏執(zhí))、因子9(精神病性)、總癥狀四個因子上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而在其他幾個因子上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說明團體輔導對高一學生自陳癥狀的強迫癥狀、偏執(zhí)、精神病性、總癥狀有顯著作用,而對其他癥狀沒有顯著作用。這可為以后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團體輔導活動提供參考。
(二)人際關系因子與心理健康水平因子的相關情況
人際關系問卷的認知自己因子和行為他人因子都與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認知是心理結構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認知也是恒量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對自己的認知越差,心理健康水平也越差。行為是由心理引起的,對待他人的行為越不恰當,說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而根據(jù)研究結果,團體輔導對人際關系的認知自己因子有顯著的作用,而認知自己因子又與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呈顯著負相關,我們可以推斷團體輔導對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作用。
(三)高一學生認為最好處理和最難處理的人際關系
高一學生覺得最好相處的人際關系是與同性同學(64.8%),其次是異性同學(45.1%),然后是父母(29.7%)。覺得最難相處的人際關系是與老師(33%),其次是父母(23.1%),之后是其他人(17.6%),然后是異性同學(16.5%)。從上面結果可以看出高一學生的主要交往對象是與同學,而相當部分同學覺得與老師的人際關系最難相處。這個結果與沃建中、林崇德等的研究一致。但這個結果主要是反映高一年級女生的人際關系情況,因為所研究的對象基本上都是女生。同時這個結果也提醒我們中學的老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關系,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生基本情況、心理健康水平、人際關系與學生學習成績的關系模型
在高一學生基本情況、心理健康水平、人際關系與學生學習成績的關系中,只有基本情況中的父親收入對人際關系有顯著影響,而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其他的變量之間都不存在顯著影響的關系。父親收入是家庭經(jīng)濟的主要來源,是幸福家庭的物質基礎,為子女創(chuàng)造了舒適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所以自然影響到子女的待人接物的方式。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所以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影響。這個結果跟許多國內(nèi)的研究相一致。如金盛華、徐文艷、金永宏的研究,李曉東、聶尤彥、林崇德的研究等等。從這個結果中我們還可以看出:高一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水平?jīng)]有顯著影響,同時高一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習成績也沒有顯著影響。這告訴我們,無論學生的家庭情況如何,對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習成績都不會產(chǎn)生顯著影響,而且無論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對其學習成績也不會產(chǎn)生顯著影響。但是根據(jù)丁樹榮、李貴敏、王厚淳、王天奎、王本華的研究,學習成績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關系。根據(jù)郭秋蘭、許衛(wèi)軍、靜香芝的研究,人際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自身因素之一。所以,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對高一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不能忽視。這個結果與朱濤、屈二軍、陳蘭英的研究相一致。endprint
(五)展望
雖然團體輔導對提高人際關系問卷的總分得分沒有產(chǎn)生顯著作用,這可能是因為中學生對團體輔導這種形式活動的目標和過程不是很了解,因為根據(jù)黃寶瓊、高長松的研究,高中生對課的認識與對課的興趣之間有顯著相關。也可能是由于領導者自身基本素質的欠缺,因為團體領導者本身的人格特質、熟練技巧、策略運用和其領導風格都會影響團體的過程和動力的發(fā)展。但我們看到團體輔導對改善中學生自陳癥狀量表的總癥狀指數(shù)有顯著作用,這與蘇雯、舒敏熠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所以,我們應對團體輔導在中學的運用持樂觀態(tài)度。
四、結論
1. 團體輔導對高一學生人際關系的認知他人和情感自己兩個因子有顯著作用。
2. 團體輔導對高一學生自陳癥狀量表的強迫癥狀、偏執(zhí)、精神病性三個因子有顯著作用。
3. 團體輔導對高一學生自陳癥狀量表的總癥狀指數(shù)有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西森. 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2] 鄭全全. 人際關系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沃建中,林崇德,馬紅中,李峰. 中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 心理學,2002(3).
[4] 金盛華,徐文艷,金永宏. 當今中國人人際關系與身心健康的關系[J]. 心理學探新,1999(3).
[5] 李曉東,聶尤彥,林崇德. 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困難、人際關系、自我接納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2).
[6] 丁樹榮,李貴敏,王厚淳,王天奎,王本華.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學習成績關系的調查研究[J]. 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5(4).
[7] 郭秋蘭,許衛(wèi)軍,靜香芝.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自身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4(3).
[8] 朱濤,屈二軍,陳蘭英.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關系的調查分析[J]. 中華醫(yī)學叢刊,2003(7).
[9] 黃寶瓊,高長松. 高中生對心理輔導課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J]. 心理學,2004(6).
[10] 徐西森. 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11] 蘇雯. 團體咨詢改進大、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5).
[12] 舒敏熠. 高中生團體輔導方法初探[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