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今年,江南的春,來得頗有些壯烈,穿越了一個多月的霏霏淫雨,終于濕漉漉地挽著暖意而來,于是陽光在手心里醒來,安了怨氣,開了笑顏,仿佛一個轉(zhuǎn)身,便翻云覆雨等閑間。
⑵許是久別,云淡風輕似已不能解了念想的渴,于是,特地在一天里陽光最艷的午間,出門,奔了在喧鬧繁華里最近最靜的月河街去,看她這個季節(jié)里煙雨浸染后悠悠蘇醒的模樣。
⑶過一高橋,彼岸,是別樣世界,是喧鬧里的淵,是繁華處的安頓。那是嘉興市區(qū)的一條古街,有個美好的名字叫月河。
⑷據(jù)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嘉興府》里“運河”條目云:“運河在城西,又東流十八里,經(jīng)學繡塔。又東五里,經(jīng)白龍?zhí)?,又轉(zhuǎn)而北,繞府城下,為月河,與秀水合……”月河繞著嘉興城北,形成了有如月亮一樣的一個彎子,“其水彎曲,抱城如月”,只這八個字,便讓人有了難以形容的傾慕與眷戀。
⑸正是柳絲抽芽,豆蔻十八的時節(jié),站在橋上望,水是春水,景是春景,風是春風。
⑹柳煙陣陣,柔波蕩漾,滿目盡是詩情畫意。仿佛呼與吸都沾了天地間草木朝夕的靈氣。
⑺白墻黛瓦與新春的柳色安然繾綣。沉香與新綠,端莊與綽約,風骨與嫵媚,悲歡,明暗,冷暖……意蘊悠長。在江南這一方至柔至美的水土,靜靜澎湃,熱烈沉陷,仿佛一場輪回里心甘情愿的宿命,再尋常的滋味,都有了恩愛之意。
⑻水,向東,向前,不回頭,不猶豫。
⑼而柳,只是靜默,在風雨里凝望,放與不放,舍與不舍之間,掩藏不住一份柔軟的疼。她甘愿去低處更低處,隨了水顛沛、流離、放逐,都是她向往的烈焰燃燒一般的激烈。
⑽最后一場風,吹醒了她的執(zhí)念。知道來去都是天意,榮枯都有安排。于是,柳,不顧忌,不瘋狂,安于墜落,安于隨波逐流。清清蕩蕩,卻風情萬種,婉轉(zhuǎn)嫵媚。從此,河邊,水畔,紛飛的是柳的往事,依依地纏繞你柔軟的心……
⑾月河水邊靜坐,在這個陽光美好的午間,懷想流水與青柳的眷戀,仿佛歷經(jīng)一場生命的相遇,眼前忽而淡遠無聲,風煙空凈。人生浮年,若朝露兮,若命運注定一日相聚,便也要盡了心力彼此歡喜一日,若上天要你相守一世,那就傾了一生彼此相依。華枝要春來滿,天心要月來圓。烈焰里,本就存了灰燼的歸途,唯有歲月靜好。
⑿月河街,多明清建筑,看這一份斑駁滄桑不變的守候,便會讓人在浮躁里有了安寧,在絕望里有了相信,在空虛里有了寄托。
⒀任世間花紅柳綠風生水起,這些凝固了的靈魂,一身清氣,在晨鐘暮鼓的生命輪回里,在春夏秋冬的歲月轉(zhuǎn)身之間,在這里,獨自承受風塵雨雪。所以,每次來,總心懷敬畏與憐惜。
⒁有時,覺得自己是近了,近了,卻不敢抬手撫摸那些清瘦的舊時光,怕驚醒了皺褶里微微涼的癡夢,怕觸而不及的失落,怕來不及轉(zhuǎn)身的,不肯歸去的留戀……
⒂不過隨意一處小景,因了是在月河,便有了別樣風情。以前看蘇州園林,總介意那是做出來的景,帶了人工雕琢的痕跡,便覺著假。此時看去,卻只覺那說得在理,要“站在任何角度望出去,眼前都是一幅畫”。大約是因為愛著月河吧。
⒃月河的竹,更干凈清瘦,更安寧淡遠。在暖陽下,一抹自在,一份瀟然,依著白墻粉黛,已是一幅江南水墨寫意小品。
⒄月河街,有個花鳥市場。平常一朵兩朵的花,已叫人不免要驚艷或感懷一番,此處,滿眼燦爛、沸騰。那種滿滿的熱烈情意,讓你甘愿淪陷、沉醉,不抵抗。
⒅驀然間,心生嫉妒與不舍,想要占了她的所有,看她在你的身邊你的眼前,清瘦豐美都是你的,怒放頹敗都是你的。于是你成了這花的歸處,她的嫵媚只為你綻放。
⒆月河,是凡間世外,也是世外人間。尋常煙火,擁擠熙攘,讓人有了一種貼己與親近。茶吧、酒吧,河之畔、水之湄,或獨坐神思,或三五閑扯,或你儂我儂。在月河的韻里,似乎什么都可以潤澤甜美起來。
⒇在世間,總會有一片凈土;在心田,總要留一方圣地……
【訓練題目】
1.第⑷段引用《讀史方輿紀要·嘉興府》里的一段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2.本文按照 " " " " "順序,依次描寫了春日里的月河柳、 " " " 、 " " " "、 " " " " " "(都要以“月河”為修飾語)等風物,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春日月河的 " " " "之情。
3.說說你對第⑿段劃線句子的理解。
4.第⒂段中,加點的“別樣風情”指的是什么?
5.本文末段畫線句的潛臺詞(言外之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
1.交代月河的地理位置、形狀特點、沿途風物、悠久歷史、曲折蜿蜒、風景秀麗,為下文的記述描寫和抒情作鋪墊;同時也增添了文章的歷史文化底蘊。
2.游蹤(游覽);月河水、月河街、月河竹;喜愛贊美。
3.月河街上的明清建筑,能撫慰人的心靈,讓人走出煩躁、絕望、空虛,找回安寧、相信和寄托。
4.以前覺得蘇州園林里的人工景物假,而在月河,覺得“站在任何角度望出去,眼前都是一幅畫”這話說得在理,覺得自然,美麗。
5.春日月河就是世間的一片凈土,就是心田的一方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