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曉彬
地理復習備考離不開大量的測試訓練、講評,如何擺脫題海,做到低耗高效是高三師生一直探討的話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地理試卷講評,不遺余力采用“追問”教學策略,效果較好。
一、追問預設和生成,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
例1:(2014年廣東卷)有研究認為,近幾年歐洲西北部(見圖1)冬季溫度偏低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其合理解釋是(A)
A.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暖流減弱
B.海平面上升導致沿岸上升流減弱
C.極地東風帶北移導致偏北風加強
D.中緯度降水增加導致氣溫年較差增大
解析:全球變暖使全球冰川融水增多,使副極地與副熱帶地區(qū)溫差變小,氣壓差變小,西風勢力減弱,從而北大西洋暖流減弱,歐洲西北部變冷。
追問一:上升流性質屬于寒流還是暖流?(寒流)上升流主要分布海區(qū)?(回歸線信風或離岸風經(jīng)過大洋海區(qū))(本區(qū)域無上升流,排除B。如果有上升流,上升流為寒流,減弱后溫度將上升,與題中信息不符)
追問二: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與什么有關?(太陽直射點,與全球變暖無關,排除C)冬季極地東風帶向哪移動?(南,排除C)
追問三:全球變暖后中緯度地區(qū)降水怎樣變化?(減少,排除D)如果中緯度地區(qū)降水增加,氣溫年較差將變大還是變???(變小,排除D)
例2:近年來,我國東北農民大量涌入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其中圖2 B地區(qū)最為集中。分析我國東北農民選擇B地區(qū)的原因。
學生答案:B地區(qū)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距我國東北近,交通便利。
追問:我國東北農民大量涌入B地區(qū)從事農業(yè)生產(chǎn),說明B地區(qū)和東北相比有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地廣人稀,B地開發(fā)程度低,水土流失少,土壤肥沃。排除氣候、地形、水源因素)
答案:土地面積大;土壤肥沃;人口稀少;土地租金低廉;距離東北地區(qū)近。(任答4點)
二、追問試題源,強化課本內容
例3:(2014年浙江卷)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氣產(chǎn)地。讀圖3北海沿岸地區(qū)圖,簡述北海油氣田開采的有利條件。
追問:本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源于課本哪部分內容?(人教版必修3山西省能源資源開發(fā)條件: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市場廣闊;位置適中,交通條件便利)
答案:油氣資源豐富,位于大陸架淺海區(qū)域,易于開采;沿岸多發(fā)達國家,市場需求量大(資金、技術條件好);油氣管道多, 沿岸國家造船業(yè)發(fā)達,運輸便利。
例4:(2014年全國新課標卷)圖4所示區(qū)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風,年平均大風(≥8級)日數(shù)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鐵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間的路段風沙災害較為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風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圍內。分析錯那湖東北部沿岸地區(qū)冬春季風沙活動的沙源。
答案:多條河流在此注入錯那湖,泥沙沉積,河口三角洲面積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灘泥沙裸露;錯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灘泥沙面積較大。
追問答案源:(2004年全國卷)中亞“白風暴”中鹽塵的主要來源。(一是開墾的耕地及其周圍地區(qū)因次生鹽堿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積累的鹽分;二是咸海湖面縮減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鹽分)
三、追問變換角度,提高應變能力
例5:讀圖5回答問題。關于圖示地區(qū)說法正確的是(B)
A.甲半島西海岸的峽灣主要受海浪侵蝕,后經(jīng)冰川消融影響而成
B.甲半島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霧
C.甲半島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D.M國緯度高,海港封凍期長,海運落后
解析:正確選項B。甲半島緯度較高,冬季(晝短)夜較長,部分地區(qū)有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因而黑暗;西風從大西洋帶來水汽(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充足濕潤,冬季陸地溫度低,水汽凝結多霧。
追問一:冰川作用如何形成峽灣?(冰川運動過程中對地面巨大的刨蝕作用形成U型谷,溫度升高后,冰川消退,下部海水入侵淹沒,形成海灣)
追問二:甲半島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的原因?(東南部緯度較低,氣候溫暖濕潤,甲半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地形平坦;臨海,海洋漁業(yè)等資源豐富,海運便利)
追問三:分析M國大力發(fā)展海運的主要原因?(對外貿易發(fā)達,海運需求量大;本國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區(qū);海運運費低,運量大;海岸線曲折漫長,多優(yōu)良港灣;造船業(yè)發(fā)達)
四、追問答題模板,構建答案框架
例6:(2014年浙江卷)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風車之國”,圍海造田的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7。簡析圖示區(qū)域圍海造田的有利自然條件(圖3)。
答案:地勢低平,多淺海灘涂;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工程量?。晃挥诤涌?,泥沙較多;風力大,可利用風車排水。(任答3點)
五、追問信息整合,確定有效答案
例7:(2014年全國新課標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內陸綠洲地區(qū),21世紀初,該國甲地發(fā)現(xiàn)便于開采、儲量豐富的優(yōu)質磷酸鹽礦(位置見圖6)。初期開采的礦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該國在甲地附近籌建磷酸鹽工業(yè)城,使其成為集開采、加工為一體的國際磷酸鹽工業(yè)中心。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設國際磷酸鹽工業(yè)中心的優(yōu)勢條件。
追問一:圖文資料中有哪些信息?(文字:人口分布、沙特海陸位置、磷酸鹽礦優(yōu)勢、國際磷酸鹽中心;圖片:經(jīng)緯度位置、相對位置、海陸位置、城鎮(zhèn)、工礦區(qū)、油田、鐵路、輸油管道、沙漠、開采加工等)
追問二:明顯可以舍去哪些信息?(人口分布、城鎮(zhèn)、工礦區(qū)、沙漠等)
追問三:剩余信息怎樣分析?(①各類位置:靠近歐、亞、非市場,瀕臨海洋;②磷酸鹽礦優(yōu)勢:豐富、易開采、優(yōu)質;③鐵路:運輸便利;④國際磷酸鹽中心:規(guī)模大,投入多;⑤油田、輸油管道:石油資源豐富,出口收入多;⑥開采加工:資源、資金技術、動力、市場等)
答案:沙特阿拉伯(靠近亞洲、非洲、歐洲市場)瀕臨海洋,產(chǎn)品運輸方便;磷酸鹽礦品位高,儲量大,易開采;油氣資源豐富,能源成本低;資金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