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秀
失去了眼睛,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就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是這對一個攝影師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是否就意味著將永遠放棄照相機,失去鏡頭中的景色呢?來自英國的攝影師艾莉森·芭雷特卻說,盲人一樣可以感知景色,一樣可以捕捉鏡頭中美麗的瞬間。
12歲是很多女孩子開始“臭美”的年紀,就在同齡人開始熱愛時裝、打扮時,艾莉森卻愛上了攝影,她回憶道:“12歲那年,我擁有了人生第一臺相機,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攝影,尤其喜歡拍野生動物?!敝螅“蛏恼n余時間幾乎都花在了相機上和暗房里,她慢慢地熟悉光學原理,經常為了拍攝一張照片花很長時間等待完美瞬間出現的那一刻?!叭藗兂Uf‘世間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而我認為攝影最大的好處就是開啟了人們發(fā)現美的眼睛?!卑蛏f,“學習攝影之后,我開始處處留意生活中美的畫面,是這些畫面給了我靈感。”
當時的艾莉森只是把攝影當成愛好,并沒有打算以此為生,她一心想要做的是要成為一名馬術教練。可就在她即將完成馬術學習的時候,噩耗傳來,艾莉森患上了糖尿病,不再適合繼續(xù)學習這項運動。更不幸的消息還在后面,在治療的過程中,艾莉森發(fā)現自己的視力越來越差,醫(yī)生說她將會失明。那一年,艾莉森22歲。
視力直線下降的艾莉森告別了馬術,開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在最開始的那段時間,艾莉森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她不斷翻弄以前拍攝的照片,“我那個時候總是想,這么美麗的畫面我再也看不到了。突然,我的腦海里有個聲音對我說,看不見也可以攝影啊,你是用心靈在感知美麗的瞬間,沒有眼睛依然可以記錄野生動物”。于是艾莉森下定決心,要把攝影當成自己失明后的事業(yè)。
因為攝影,艾莉森重新振作起來,她說她本來就是個樂觀的人,失明這件“小事”是不會擊垮她的,她甚至感激上天是讓她慢慢失去視力的,這讓她有很長一段時間去適應沒有光明的世界。
35歲那年,艾莉森失明了,除了一點微弱的光以外,她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上帝又對她作了第二個補償——她的聽覺變得異常靈敏。艾莉森開始練習用雙耳朵“看”世界。開始,艾莉森把練習地點選在了自家的花園,因為她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日復一日,她漸漸學著傾聽那里小動物的聲音,學著用耳朵“觀察”它們。她說:“我的花園里有兩只松鼠,我給它們起了名字,我可以聽到它們吃東西和互相追逐玩耍的聲音?!?/p>
漸漸地,艾莉森練就了無比敏銳的聽覺,她能依靠林間和草地上發(fā)出的沙沙聲捕捉動物的行蹤。就憑借動物們發(fā)出的聲音,艾莉森拍下了許多精彩的瞬間。
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朋友的幫助,艾莉森也不例外,她的好友詹妮就是幫助她走向成功的貴人。同為攝影師的詹妮聽說艾莉森失明的消息后,自愿來當她的拍檔,幫助她完成攝影夢想。每次拍攝,詹妮都用“時鐘方向法”為艾莉森指明動物的位置,這可以使她拍得更準確。比如在她們的視線范圍內出現了一只鳥,詹妮就會盡可能精確地告訴艾莉森鳥的位置和方向,如兩點過七分方向有一只鳥,她還會給出大致的距離,艾莉森只要用相機“瞄準”,調好焦距就能拍攝了。
不過艾莉森也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她永遠無法看到這些作品,而只能從詹妮的描繪中了解自己拍出的照片是什么樣子。艾莉森說:“看不見它們讓我心里有種刺痛感,不過能給別人帶去歡樂足夠讓我感到欣慰了。如果這些照片能鼓舞其他盲人,讓他們也堅持自己的興趣,那就更好了?!痹谡材莸呐惆橄?,艾莉森用一部尼康D-40型入門級單反數碼相機拍攝了大量廣受專業(yè)人士好評的作品。
在眾多野生動物中,艾莉森最喜歡拍飛鳥,她時常想象自己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有一次,她的好朋友給她讀了一段名叫《寂靜的春天》的書,讓她感觸頗深,原來環(huán)境的破壞給她喜愛的鳥類帶來了那么多的災難。艾莉森在朋友的幫助下讀完了這本書,便計劃為環(huán)保做點事情。終于,在朋友們的幫助下,艾莉森在她的家鄉(xiāng)——英國漢普郡的新彌爾頓市立圖書館舉辦了自己的野生動物圖片展。她希望借助這些生動的野生動物照片,提醒人們保護環(huán)境,救助野生動物。
如今,艾莉森的作品越來越傳神,即使拿給專業(yè)攝影師鑒定,也絕不會有人相信這些照片是出自一個盲女之手。艾莉森稱:“我不會放棄自己的攝影夢想和環(huán)保事業(yè),可能的話我還打算穿越整個國家完成拍攝工作。我很高興我拍攝的照片能舉辦一個小型展覽,希望這個展覽能讓更多的人關注環(huán)境和野生動物。如果還能鼓勵其他失明的朋友不放棄自己的愛好,這個展覽辦得就太值了。”
編輯/申冬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