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張定超
從立場到實踐淺談“嚴以修身”
文丨圖 張定超
黨員干部不能有官架子,但一定要有官樣子?!斑h學焦裕祿,近學文朝榮”,多向孔繁森、楊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學習,爭做好黨員好干部。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央、省委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提出了“四個突出”的具體要求,為專題教育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堅定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六觀”,做到“三個忠于”,是把牢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踐行“三嚴三實”的前提條件。
立場是人們認識世界、處理利益關系時表明自身態(tài)度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也是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說,最根本的立場就是政治立場。
我黨歷來非常重視立場問題。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是站在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于共產(chǎn)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鄧小平同志強調(diào),要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這四條原則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要始終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價值尺度。江澤民同志也把政治立場作為講政治的一個重要方面,強調(diào)講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胡錦濤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diào)“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
堅定立場是嚴以修身的第一關,這是黨性之本、宗旨之要和價值所需。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這就要求我們黨員要踐行群眾路線,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我們黨對共產(chǎn)黨員的定位“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chǎn)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就要求我們黨員既不能搞特殊化又要有較高的價值追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我們黨執(zhí)政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我們的黨員隊伍主體是好的。但是,系列“四風”問題和腐敗案件也反映出,部分黨員不同程度存在修身不嚴的情況。
從全國來看,有的理想動搖,對共產(chǎn)主義信心不足,甚至自我懷疑。有的信念不堅,不信馬列信鬼神,不問蒼生問鬼神。有的是非不明,對明顯違背馬克思主義、違背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的錯誤言行熟視無睹。有的公私不分,濫用權力,官位越高,與群眾的距離越遠。有的精神不振,對“為官不易” 隨聲附和,對“為官不為”輕描淡寫,只想當官不想干事。
從黔東南州來看,通過前期調(diào)研、座談和征求意見,查擺出來的“不嚴不實”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缺乏大局觀念。認為抓總管是主要領導的事,對中央、省委、州委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不以為然,或不學習一問三不知,或走馬觀花、一知半解,粗看都知道,細問不明白。有的執(zhí)行上級政策態(tài)度不端,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缺乏群眾感情。有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慢慢就忘了“我是誰”,不屑于思考“為了誰、依靠誰”,面對群眾高高在上,官架十足。有的搞對上、對下“兩張皮”,對上形式主義,對下官僚主義。三是缺乏法紀意識。有的干部沒有把黨紀黨規(guī)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當作戒尺,愛鉆法律的漏洞、制度的空子。有的言行無約束,不該說的話要說,不該干的事要干。四是缺乏擔當精神。有的干部在面對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時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有的面對新常態(tài)準備不足,推發(fā)展無力,謀黨建無方,抓落實無招。五是缺乏政治定力。說一套、做一套,在公開場合大談黨、國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但在涉及具體問題時卻先為自己、局部利益考慮,名副其實的“官油子”“變色龍”。
黨員干部修身不嚴,表現(xiàn)形式千差萬別,產(chǎn)生原因也多種多樣,根子就在政治立場不堅定。
在主觀方面,沒有把黨的性質(zhì)和黨員的定位牢記于心,沒有按黨的章程自我修煉,松動了政治立場這個“總開關”,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是非觀、價值觀、榮辱觀、義利觀逐步扭曲,因此思想一松,行動就散。在客觀方面,一些黨組織對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措施,雖然規(guī)定和要求都很嚴,但在執(zhí)行中,有時疏于監(jiān)督,有時疏于管理,導致有的黨員干部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不嚴不實的慣性,進而形成“破窗效應”。
政治立場是歷史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需要內(nèi)外發(fā)力、長抓不懈、久久為功。
堅定立場,重在勤于修“德”。德是道,才是術。一些干部出問題,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一要立忠黨之德。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chǎn)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全黨同志要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時刻不忘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安排和紀律約束,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身為共產(chǎn)黨人,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黨的人、干黨的事。二要立為民之德。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深林”,無不體現(xiàn)古代官員的民本情懷。對共產(chǎn)黨人來說,就是要把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起來,執(zhí)行好黨的群眾路線,來源于群眾又服務于群眾。三要立為官之德。黨員干部不能有官架子,但一定要有官樣子。要時刻牢記,共產(chǎn)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要自覺把從政之德列入自身修養(yǎng)之中,“遠學焦裕祿,近學文朝榮”,多向孔繁森、楊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學習,爭做好黨員好干部。
圖為黔東南州委中心組“三嚴三實”第一次專題研討現(xiàn)場
堅定立場,貴在持久修“行”。立場并非一朝養(yǎng)成,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它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并不斷修正。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yǎng)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成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干凈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nóng)民總是比較臟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干凈的;工人農(nóng)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為是臟的。革命了,同工人農(nóng)民和革命軍的戰(zhàn)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chǎn)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chǎn)階級的和小資產(chǎn)階級的感情?!笨梢姡奚韮?nèi)在靠修“心”,外在要修“行”。一要在踐諾中修行。黨員就得牢記入黨誓言,不忘初心。嚴格用黨章、共產(chǎn)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發(fā)揮好先鋒模范作用。二要在履職中修行。檢驗政治立場穩(wěn)不穩(wěn)、黨性修養(yǎng)嚴不嚴,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標準就是看否履職盡責、敢于擔當。黨員和黨員干部要把對黨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扛在肩上,無論在什么崗位,做什么工作,都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前,結合黔東南州實際,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四個務必”和“六個不變”,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打通“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最后一公里”,以個人的積極主動努力,為推動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三要在慎獨中修行?!办o坐常思己過”“吾日三省吾身”,經(jīng)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反省不理智之思、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反思理想信念、觀點立場、道德情操等,不斷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實現(xiàn)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政治立場的形成是伴隨著黨員一生的,立場堅定不堅定既需要黨員自身的修“德”修“行”,也需要各級黨組織的正確引導,好干部的成長,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yǎng)。加強黨的建設,每個黨員都有責任,尤其是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的理念,切實落實主體責任,發(fā)揮帶頭作用,積極推動廣大黨員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各級黨組織、黨組織成員都要成為黨員嚴以修身的組織者和推動者。
(作者系黔東南州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豆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