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關于民歌的振興,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它每每被談起,幾乎總會被追根朔源,也幾乎總與鄉(xiāng)愁尋根、校園情懷、童年追憶等這些零零散散的詞聯(lián)系在一起,顯得很衰弱的樣子。然而,其實民歌并不衰弱,這其中是有種種跡象的。就在近兩月,記者就感到一股強勁的民歌風撲面而來。
6月,“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于臺北小巨蛋、高雄巨蛋連唱三天,這場演出共60余組歌手參與,1.5萬人的場地座無虛席;7月,《兩岸校園民歌經(jīng)典名曲演唱會》在上海大舞臺登場,蘇芮、齊豫、潘越云、李建復和大陸選秀節(jié)目出道的歌手同臺飆歌,臺下一片沸騰;8月,記者親歷河北衛(wèi)視大型音樂節(jié)目《中華好民歌花樣音樂季》的大興錄制現(xiàn)場,被這個曾連續(xù)6周收視率進入全國前八的節(jié)目的舞美設計、嘉賓陣容以及演唱水平所折服。
海峽兩岸民歌的特色各有不同,臺灣的民歌曲風清純、旋律簡單,內(nèi)地的民歌蓬勃大氣、家國情懷。然而打著振興民歌的大旗,我們都是要“唱自己的歌”。我覺得臺灣民歌創(chuàng)作楊弦說得最好:“民歌是隨時都可以復興的,只要有真情實感?!?h3>《中華好民歌》錄制探班記
8月7日,記者接受朋友的邀請,到《中華好民歌》的錄制現(xiàn)場探班。去探班前我有兩個好奇:一,本季節(jié)目據(jù)說在全國71城市平均收視排名第九,一檔民歌節(jié)目為何這么火?真的還有這么多人著迷于聽媽媽輩的的民歌么?《在那遙遠的地方》、《烏蘇里船歌》、《南泥灣》、《信天游》、《牧羊曲》、《女兒情》……你確定么?二,民歌真人秀節(jié)目還能怎么玩?除了2012年廣西衛(wèi)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中選手改編民歌,讓各種各樣的元素融入民歌外,民歌到底要怎樣與流行歌融合?畢竟看《一聲所愛·大地飛歌》很多人是沖著小柯和小胖去的。
在這個不知是民歌娛樂了大眾還是大眾娛樂了民歌的年代,我們想拋開各種華麗的包裝和外衣去聽一首民歌的肌理已經(jīng)變得有點遙不可及。于是,記者是多少抱著點消極的情緒來到了《中華好民歌》的錄制地,場外已是驕陽似火,門口排了一眾觀眾,有中年人也有年輕人,扇著扇子準備進場。
之前做了功課:《中華好民歌花樣音樂季》第二季除了邀請第一季的著名歌唱家牟炫甫、早期校園歌手王潔實,及陜北民歌歌王王向榮外,還請來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著名歌唱家楊洪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世界著名歌唱家丁毅,及中國臺灣實力派歌王黃安。節(jié)目的賽制是讓這些民歌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唱流行歌,新生代流行樂壇的“小鮮女們”(除了第一季的洪辰、汪洋外,第二季還加入了蘇妙玲、莫龍丹、朱婧佳等年輕歌手)唱民歌,并以“一幫一”對子的形式結成同桌,共同接受年長和年輕兩撥觀眾的打分。據(jù)制片人白志利介紹,該節(jié)目還特意設置了一個音樂課堂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老一少兩位歌手成為“同桌”,在一起接受挑戰(zhàn),老歌手要向年輕人學習新的流行音樂,年輕人要向老歌手虛心請教經(jīng)典民歌,這是一次對中國民歌和中國音樂的創(chuàng)新和傳承。
記者探班的這次錄制是進取班四隊選手的PK,于是想看李雙江老師風采和感受更多競爭火藥味的我,多少有點小遺憾,誰讓人家是榮譽版的大咖呢~(第二季增加了分班制度,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比賽,同桌兩個人的分數(shù)相加,為本組分數(shù),全班分數(shù)進入前四名的組進入榮譽班,后四名的組進入進取班。)然而進取班也有超強陣容,王向榮VS胡莎莎、牟玄甫VS徐海星、程志VS蘇妙玲、丁毅VS洪辰,下午一點到五點,就看你們誰與爭鋒了!
記者終于進到場內(nèi),開始四處溜達,舞臺美輪美奐,音樂教室文藝范十足,場內(nèi)各處的攝像機擺放井然有序,穿著黑色T恤的工作人員無處不在,總之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就待我們的老前輩們和小鮮女們梳妝進場了!
并沒有預想的喧鬧和嘈雜,一切都安靜有序地進行。記者穿梭奔波于舞臺和教室中拍照——舞臺的氣氛無疑有些拘謹和緊張,洪辰、胡莎莎、徐海星、蘇妙玲開場時都一個個都站得筆直,醞釀情緒后深情演唱了抗日民歌《沂蒙山小調(diào)》(原屬抗日歌曲,1953年歌詞改為歌頌家鄉(xiāng)的主題)、《五月的鮮花》、《長城謠》和《解放軍的天》:徐海星稱自己是第一次站在正式的舞臺上唱《長城謠》,“我一定好好唱!”;洪辰是當天最后一個上場的選手,一開場就拉票“我是今天最后一位學員了,希望叔叔阿姨給我高分”,率真可愛。
久經(jīng)沙場的老前輩們在臺上唱起流行歌多少還帶著點自身的美聲腔和民歌范兒~男高音歌唱家丁毅在演唱鄧紫棋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時坦言自己唱流行歌還是有點“別扭”,不是真正的快樂,不過唱罷后全場的高分讓他備受鼓舞,美滋滋地改口:還是挺快樂的,而且可能越來越快樂~陜北民歌王王向榮一曲《紅日》讓全場都歡樂起來,向榮同學您確定不是在說唱么?男高音歌唱家牟玄甫和擁有漂亮傳統(tǒng)美聲的程志也勇于挑戰(zhàn)自我,帶來了高能的《聽?!泛汀兜却罚┑萌珗鲆黄坡?。
《好民歌》舞臺上的學員們未必唱的最出色,也未必在詮釋非自我領域的歌時加入什么增光添彩的元素,他們就是在踏實地唱歌,但其中的用情至真是令我難忘的。后方的音樂教室則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在這里處處充滿調(diào)侃和段子,還有臨唱前同桌之間的鼓勵和老藝術家們對后輩們的耐心指導。
場內(nèi)的觀眾被分為中老年陣營和年輕人陣營,兩個陣營對應的評分對象分別是小鮮女們和老前輩們。在臺上,拉票環(huán)節(jié)是最打趣的環(huán)節(jié),王向榮同學為同桌的胡莎莎拉票可謂不遺余力,而胡莎莎更以一曲電視劇《紅高粱》的主題曲《九兒》驚艷四座,得到了中老年陣營的叔叔阿姨們的一致叫好和肯定,同時也把整場錄制推向高潮。
《好民歌》的錄制時間過得飛快,好像一曲曲歌飄過后就結束了。之前記者的好奇僵在那似乎也沒有得到解答。主持人王玲玲對記者說,《好民歌》的前期包括之后都沒有做太多的宣傳。是啊,沒有太多宣傳就意味著不會刻意營造太多的話題,你打開微博的評論會看到很多人的不滿也只是因為沒有給他們的偶像多一些的鏡頭。于是,如果硬要找個切入點去評價《好民歌》,我覺得就是舒服,在這檔節(jié)目中你可以做到安靜、舒服地聽歌,完全不擔心什么“怪招”。臺上,男高音歌唱家唱通俗可能還是男高音的味兒,新生代流行女歌手唱民歌,也還有有著流行歌手慣有的氣聲發(fā)音和青澀且稚嫩的味道,然而你就會覺得舒服,覺得真實、不做作。民歌的文化是沁潤在民族的血液中的,也許我們總把它單挑出來說,本身就是對它的一種傷害。
民歌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經(jīng)歷了太多滄桑,它現(xiàn)在面臨的挑戰(zhàn)也許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是情感上的包容和理解。如果你認為真摯的感情不足以讓節(jié)目擊中高收視,那么除了魏伽妮的《在那東山頂上》,洪辰的《紅梅花兒開》和汪洋的《在水一方的》,確實還有王潔實唱的“紅豆,大紅豆”,有王向榮歡樂并顛覆性演繹陳小春經(jīng)典曲目《算你狠》和蔡依林的《日不落》,這些足夠讓你打開電視樂上一樂。
《中華好民歌花樣音樂季》的制作人高軍在談到制作節(jié)目的初衷時說:“民歌承載著民族歷史的記憶,鐫刻著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但是當下,流行歌曲充斥熒屏,一些優(yōu)美好聽的民歌正在漸漸被人們遺忘。我們創(chuàng)辦《中華好民歌花樣音樂季》,正是看到了蘊含在民歌這種藝術形式中的豐富內(nèi)涵和深厚底蘊。想通過這檔節(jié)目,把那些被遺忘的民歌進行重新演繹,讓它們重新回響在人們的耳畔?!?/p>
臺灣校園民謠的奠基人之一葉佳修曾說:最好的重逢就是舞臺上的擁抱。于是,當看著民歌老前輩在臺上擁抱著自己的同桌小鮮女時,在臺下的我,確實在感動之余,懷抱了一些“與民歌重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