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松
上一次公共廁所就能得到1盧比(1人民幣約合8.6盧比),如此好事正在印度總理莫迪的老家推廣開來。據(jù)印度新德里電視臺10日報道,這項鼓勵民眾在廁所大小便的議案已經(jīng)在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市獲得通過,該市首批67座公共廁所成為第一批試點。如獲成功,全市300座公共廁所將成為“派錢公廁”。
上廁所不交錢反而發(fā)錢,這項新舉措并非印度首創(chuàng)。《印度時報》報道稱,尼泊爾加德滿都的部分鄉(xiāng)村早已開展這一項目,至今進展順利,這使得同樣公廁使用率不高的印度想模仿這一做法。艾哈邁達巴德市市政委員會官員對媒體表示,“整個計劃的動機就是鼓勵更多的人使用公共廁所,改變隨地大小便的習慣”。這位官員還強調(diào),“鼓勵將與懲罰并行,不聽勸阻故意隨地大小便的人,將會受到更重的處罰?!?/p>
另據(jù)印度媒體報道,首批67座“派錢公廁”的選擇是有講究的,它們大多分布在艾哈邁達巴德市的貧民窟附近。近些年,市政機構(gòu)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在貧民窟內(nèi)外興建了不少公廁,但由于生活習慣及衛(wèi)生意識不足等原因,這些公廁的使用率很低,甚至有些已被廢棄。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些貧民窟內(nèi)污水橫流,牛豬狗的糞便與人的排泄物隨處可見。由此造成的痢疾、霍亂等疾病每年奪走60萬印度人的生命。
莫迪政府執(zhí)政以來,一直把“全民享有廁所”當做重要施政目標。政府就此準備在5年內(nèi)撥款約400億盧比在全國興建公廁。但不少印度衛(wèi)生專家已多次表示,在如廁問題上,印度不僅缺“硬件”,“軟件”也跟不上,就是說普通人的衛(wèi)生意識相當欠缺,至今不少印度人總把廁所和臟以及褻瀆神靈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在大自然中“解決”才最“合理”。因此,如何向民眾解釋上公共廁所的好處,形成新的生活習慣,成為印度政府在大建廁所之際需要同時考慮的課題。對于“派錢公廁”的推出,艾哈邁達巴德市相關(guān)官員表示此舉重在宣傳,“工作人員會親自到廁所門口發(fā)錢,同時也向人們宣傳衛(wèi)生知識,當人們意識到講衛(wèi)生的重要性時,他們會自然地選擇公共廁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