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zhàn)保 余仁昌 余萬齡
江西省余干縣洪家嘴鄉(xiāng)柳林村劉家村小組的長壽老人張?zhí)矣⑸?912年。已103歲的她,銀發(fā)齊耳,布滿皺紋的臉上白皙泛紅。她腰不彎,背不駝,耳聰目明,活動自如。當問起她長壽秘訣時,她笑了笑說:“沒啥秘訣,都是大家曉得的,就是勤勞動、多積德、順自然、心平和、平淡過日子?!?/p>
張?zhí)矣⒊錾谝粋€靠編織捕魚蝦籠子的農(nóng)民家庭。她自幼心靈手巧,僅讀過兩年私塾,便跟隨父母學編織、裁剪、縫紉、刺繡等手藝活,15歲就成了技藝嫻熟的多面手。18歲時,她嫁給劉家村的農(nóng)民劉雙喜。夫妻倆志同道合,日耕夜織,艱苦創(chuàng)業(yè),僅十幾年工夫就積攢了可觀的財富,成了附近頗有名氣的殷實家庭。但張?zhí)矣⒅赂缓蟛煌猩品e德,不忘貧苦的村民。每逢村民有困難,她家總是慷慨解囊。1933年,村民劉矮子要賣壯丁救母,張?zhí)矣⒍挍]說,慷慨拿出50塊大洋,使其母子得救。兩年后的1935年,余干連遭暴雨,發(fā)生嚴重洪災。圩堤三次決口,田地被淹,顆粒無收,直到年關還有近百戶貧民揭不開鍋。張?zhí)矣⑴c丈夫計議,一定要幫助村民過好年。于是他們拿出自家的糧食,解除村民大年夜的無米之困。張?zhí)矣⒎驄D的善舉一直深得村民的贊譽和好評。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劃分階級成分時,村民聯(lián)名上書,證明張?zhí)矣⒓沂乔趧谥赂?,沒有雇工剝削,也沒拿田地出租,歲有余糧總是扶貧濟困。結(jié)果他家被劃為上中農(nóng)成分。張?zhí)矣⒃钣懈杏|地說:“勤勞致富走正道,好心自有好報。”
張?zhí)矣猿肿杂尊B(yǎng)成的生活方式,從不刻意改變和打亂。1991年,她83歲的老伴離世后,兒子和兒媳邀她一起生活,但張?zhí)矣⑦€是堅持獨自生活。她還耕種了兩分菜地,種植了蔬菜和雜糧。常年吃著自己種的這些綠色食物。她的生活方式歸結(jié)起來有“八個不”:不吃葷油,吃植物油;不吃飲料及罐頭類食品,飲開水,喝綠茶,吃葛粉,吃芝麻粉拌蜜糖;不穿化纖質(zhì)地的衣襪而穿純棉織品;夏季不用電扇和空調(diào),用自制的麥稈扇或棕蒲扇扇風納涼;不用塑料制品,用竹木制作的臉盆、澡盆、梳子;不燒煤炭、煤氣,用枯木廢料落葉等作燃料;不吃剩飯剩菜,餐餐都是時鮮蔬菜;不圖清閑享受。一生勤勞節(jié)儉。
張?zhí)矣⒄f:“生活習慣了,就順其自然,這樣有許多好處。例如,用枯木廢料燒火做飯,由于火文,飯菜營養(yǎng)不會丟失,吃起來原汁原味,噴香可口;天熱用手搖扇既解熱,又可促進上肢血液循環(huán):陶器瓷器盛放食品不易變味;自己種的東西吃得放心,不用擔心污染和危害。農(nóng)村人土生土長,吃的用的也是土生土長,互相吻合,身體就好,不生怪病。我一生就是這么過來的。”張?zhí)矣臎]看過醫(yī)生,偶有點傷風感冒,加勁勞動出身汗就沒事了。
張?zhí)矣⒂腥齼阂慌缃裎宕?,孫輩、曾孫和玄孫輩共51人。后輩們都知書達理,孝敬老人,特別尊重張?zhí)矣⒌纳盍晳T。兒媳、孫媳們經(jīng)常把枯木廢料劈成小條塊,送到張?zhí)矣⒌膹N房,以備其用:大媳婦李無花還經(jīng)常用柴火炒好蔬菜送去給張?zhí)矣⑾碛?。張?zhí)矣⒚刻煸缤碛媚臼崾犷^過百下。本地買不到木梳,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的曾孫劉文星便找遍大街小巷,為太奶奶買回兩把木梳。子孫后輩們的孝敬讓張?zhí)矣⒚刻於紭泛呛堑摹?/p>
筆者把張?zhí)矣⒌慕】甸L壽經(jīng)編成了幾句話:樂觀開朗人緣好,綠色食品養(yǎng)生寶;勤勞儉樸享生態(tài),行善積德壽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