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吟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薄缎抡n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那么,怎樣才能使合作學習和個體獨立學習有效并存呢?
一、把握“合作學習”的契機,發(fā)揮教師調(diào)控的作用
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教師應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進程、討論的焦點、學習的困惑等。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做好充分的準備,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diào)控的職責,使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作用,給個體獨立學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當學生初步理解了面積的意義后,教師為了讓學生體驗面積單位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師:(出示甲乙兩個面積大小差不多的不規(guī)則平面圖形)你知道這兩個平面圖形誰的面積大一些?
生1:甲圖形的面積大。
生2:乙圖形的面積大。
師:那么到底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待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接著說)同桌相互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開始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其中一個小組的討論是這樣的:
生1:可以疊起來比一比,誰的面積大就知道了。
生2:比不出來。
生3:疊起來之后,多出來的還是比不出來。
生4:從學習材料中取出一個小正方形,可以用這個小正方形去量。
生3: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
生1:從學習材料中取出一張方格紙,還可以把這兩個圖形放在方格紙上,誰蓋著的方格多,誰的面積就大。
教師巡視到這個小組時,從另一個學生的學習材料中取出一張與前一個學生格子大小不同的方格紙,把甲乙兩個平面圖形分別放在這兩張方格紙上,追問:蓋著的方格多,面積就一定大嗎?請你們繼續(xù)討論。
從教學片斷中不難看出,教師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證明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這既給學生留下了獨立思考的時間,又為學生提供了同桌交流的空間,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價值的問題。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把握住學生的討論契機而提醒:“蓋著的方格多,面積就一定大嗎?”又一次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的空間,為學生個體進行進一步的嚴密思考指明了方向。
二、規(guī)范“合作學習”的行為,營造獨立思考的氛圍
個體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要營造獨立思考的良好氛圍,合理分組是前提,規(guī)范合作行為是保證。
在合作之前要教給學生規(guī)范合作的行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規(guī)范就是: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思維碰撞和資源共享。怎樣做更有實效呢?
在提出有價值問題之后,教師嘗試在小組中讓每位成員獨立自主學習思考,然后抽簽決定一位成員陳述自己的意見,其他小組成員以他的意見為靶子,對他的意見發(fā)表見解?;蛘咴谔岢鲇袃r值問題之后,要求學生認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思考,并將思考的結(jié)果進行仔細整理記錄,在每位學生都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合作交流討論,這樣才能給不愛動腦筋的學生或?qū)W困生提供成長的機會。
三、形成“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
首先是使用表現(xiàn)卡,保證每個成員的參與機會均等。每個學生分到2張表現(xiàn)卡,在小組中每次表現(xiàn)一次交出一張,用完2張暫時不能表現(xiàn)了,等到每人都用完了表現(xiàn)卡,大家重新開始發(fā)2張表現(xiàn)卡,這樣就能促使每個成員都必須參與討論。
其次是使用分層加分制,小組發(fā)言時如果是學優(yōu)生發(fā)言并正確得1分,中等生發(fā)言并正確得2分,學困生發(fā)言并正確得3分,這樣就能促使組內(nèi)的互助互學,提升學生分享思維成果的精神,并在分享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
最后是評價要突出“合作”意識。無論是個體自評、組內(nèi)互評,還是集體評價,對于學生個體在合作學習中的行為方式的評價都要突出“合作”兩字。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發(fā)言、交流和傾聽的習慣教育,培養(yǎng)學生大膽地發(fā)言,有序地交流,專注地傾聽等良好的習慣。通過這樣的個體學習表現(xiàn)的評價機制,讓學生逐步知道,在合作時自己該怎么做,反思自己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足,能更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從而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個體獨立自主學習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學習應是獨立自主學習思考的補充和發(fā)揮。兩者的辯證關系,可概括為:“密不可分、和諧共存”。合作學習往往是個體遇到困難或個人能力無法解決時才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學生這時的困惑使得他們想通過與別人的交流討論、合作分擔個體困難,并合理地使問題獲得解決。而合作學習的順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員的智慧結(jié)晶。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智慧卻是廣泛的。因此,要掌握技巧,合理調(diào)控合作學習與個體獨立學習的關系,使兩者有效并存,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游刃有余,獲得最佳的成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