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潮
我們一行乘坐的汽車盤旋在大峽谷九曲十八彎的崇山峻嶺之間,腳底下是濁浪翻滾、奔騰不息的金沙江,從高處往下看,就是沒有恐高癥的人都會感到眩暈,寬大湍急的金山江變成像長蛇般細細的溝渠。一路上人煙稀少,只見過幾個村民背著藥簍在山路上匆匆而過。我們一行心中都藏著一個謎團,生活在瀘沽湖畔的女兒國到底是什么樣子,不知不覺中好像車輪飛得更快。
經(jīng)過六個多小時的顛簸,汽車在轉了一個大彎之后,在近黃昏的時候,我們終于抵達瀘沽湖。一面遼闊、巨大無比的大鏡子亮晃晃地映入眼簾,一泓黛色的湖水波光瀲滟在夕陽照射下閃動著,浮光躍金,一座座的小島在湖中亭亭玉立,被青翠欲滴蔥蘢的林木包圍著,染上了色彩,遠處看去像一塊塊巨大的翡翠浮動在湛藍色的水面上。幾只搖櫓的豬槽船在水面上飄蕩著,像幾條游動的大魚,就怕它倏地一閃不見了。時而清脆而渾厚的摩梭民歌緩緩地飄過湖面,隨風輕輕傳入耳朵。湖的對面屹立著抬起高高的頭,雄偉壯麗的格姆山———摩梭人十分崇拜的格姆女神。一抹夕陽由淺黃、鵝黃、橙黃變成淡紅、鮮紅、火紅的顏色掛在天邊,照著清澈的湖面和格姆山,托出了瀘沽湖的原始、古樸、神圣和寧靜。這個遠離都市凡塵世俗,毫無污染的瀘沽湖就像一幅巨大古老的國畫,埋藏在深山老林里。站在湖邊,時間好像倒流到幾個世紀之前,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木楞房舍,炊煙裊裊。居住在這里的摩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亙古不變,遵循著天人合一的自然規(guī)律和生存法則。
晚飯后,天空晴朗,皓月當空,月色如水。在向?qū)У闹敢?,我們走進了摩梭人居住的典型四合院式房屋,包括母屋、經(jīng)堂、楞屋及畜廄四個獨立單元,房屋的四壁用褐色光滑的圓木壘成,屋頂疊蓋著石塊壓牢木板,俗稱木楞房。其中母屋是最重要的房子,是摩梭人生、老、病、死以及“成年禮”所在地,也是家庭飲食、待客、議事、祭祀的地方。
我們走進母屋,見用磚塊砌成的火塘里,燒紅的木炭把深秋的母屋烤得暖烘烘的,母屋火塘,是摩梭文化的一個聚焦點,屋里的老祖母最為尊貴,坐在火塘的右上方,老舅舅坐于左上方,以示兩性和諧共處,其他人男左女右依照輩分坐于兩旁。一進屋,扎著摩梭人頭巾的老祖母桑娜阿斯,和老舅舅烏扎實,分別站起來迎接我們,并給客人讓座,我們也恭敬地謙讓不肯,最后坐成一行落座在老舅舅下方。她(他)們在席地上擺上了豬膘肉、酥油茶、餌塊和糌粑,盛情款待我們。一番寒暄之后,我們自然把話題引向摩梭人的走婚風俗。在向?qū)У姆g下,老祖母臉上的皺紋漸漸地舒展開來,毫無忌諱地娓娓道來,老舅舅不時地插話補充,我們也老實不客氣地加以提問,開始覺得比較隱私的事情,變成了公開熱鬧的一場研討會。我們儼然像老中醫(yī)似的,順著脈絡,終于了解了走婚。
世世代代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一個無父無夫的國度,一個母系氏族社會,一個女兒國。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文明,主流社會中的人,走進摩梭人的生活,就是走進了一個陌生世界,一個走婚氏族社會,整個大腦思維仿佛要進行一番調(diào)整,才能蘇醒。
走婚的方式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生活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走婚關系的男女雙方都稱為“阿肖”。阿肖不受法律的約束,也無世俗的門第觀念,金錢和地位在這里無法贏得姑娘的芳心。像當?shù)氐那楦璩馈昂冒⒏纾茫﹩?,人心更比金子貴,只要情誼深如海,黃鴨就會成雙對”。男女在勞動和社會活動中產(chǎn)生愛慕之情,只要情投意合就能自主決定,建立阿肖關系,阿肖在摩梭人居住的村莊間互動走婚。
視女為貴,以女為“根”的母系社會,女方的情意尤為重要,和一切高級動物的天性都一樣,雌性選擇雄性往往以高大威猛、俊美和智慧為標準,以便遺傳更優(yōu)秀的后代。阿肖的走婚并非混亂,也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兄弟姐妹等凡有血緣關系之間嚴禁交結阿肖,男女雙方一般都不同時交結多個阿肖。
互換信物,男女都會把自己隨身的首飾、手鐲、戒指、親手制作的麻布腰帶,男子則加一條圍巾悄悄地送給對方,一旦交換了禮物,雙方便成了情侶。
夜訪阿肖,摩梭女到了結交阿肖年齡,都會在花樓上布置一間屬于自己的花房,里面淡雅素裝,成了談情說愛和走婚的小天地。
不論是皓月當空或是細雨綿綿的深夜,男子到女方的花樓下,以吹笛彈弦、馬鈴聲或以煙斗敲門對上暗號,女子聞聲開門,悄悄將男阿肖引上花房臥室。一番纏綿之后,至次日拂曉,雞鳴三遍,男子便悄悄離去,返回自己家中。
當瓜熟蒂落,有了孩子之后,孩子隨母而居,隨母而姓,男方不承擔責任,由女方家庭負責撫養(yǎng)。姐妹之間成了大媽媽、小媽媽,舅舅也承擔著家庭生活的重要責任。祖母在家庭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母氏家族的主心骨。
在小孩呱呱墜地的第二天,女方家中要為小孩舉行取名儀式,并帶上“巴舍巴哈”(供奉祖先的食物)以及甜酒到男阿肖家中道喜,男方則派一女子帶上豐盛的食物去看望女阿肖。孩子滿月前夕,男方家中要殺豬宰羊,舉辦豐盛的滿月酒,招待女方的鄉(xiāng)親及親戚朋友,以表祝賀。摩梭人從來不過生日,認為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不值得慶祝。孩子到13歲舉行“成年禮”時,要到生父家中拜節(jié),生父要給予重要禮物,作為終生留念。由于父子長期沒有生活在一起,感情自然十分疏淡。
走婚男女阿肖的關系,由于不受婚姻束縛,因情而異,隨波逐流,長短不一,短則幾天、幾個月,長則幾年、十幾年,甚至終身。像水面上的兩棵浮萍,有緣則合、無緣則散。經(jīng)濟上誰也不靠誰,沒有依附關系。你不屬于我,我不屬于你,雙方均不能強迫和獨占對方,至于親密的愛情和所發(fā)生的“愛愛”,是你請我喝一杯酒,我還敬您一杯酒,誰也不欠誰的。這樣,失去愛情,解除阿肖關系就像失去磁力的磁鐵一樣,自然地分開。
我們跟桑娜阿斯一家聊至天空中的月亮東移,夜深人靜時,才起身一一道別,并留下小禮物,她(他)一家送至大門口,我們方離開。但是一種新鮮、奇特、迷惘的感覺像潮水般撞擊著我的心懷,我的大腦不停地梳理著。
瀘沽湖畔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在瀘沽湖的下落水村寨,第二天傍晚,我們參加了篝火晚會,摩梭姑娘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踏著節(jié)拍,跳著流行的“甲搓舞”(美好時辰的舞蹈),望著一簇簇由紅色變成藍色火焰的躥起,映紅了姑娘們白晳、俊朗、充滿青春活力的漂亮臉龐,我的腦海發(fā)呆了,走出了熾熱的人群,找了一片草地坐下來,陷入了沉思。摩梭人神秘的走婚風俗,對我們這些擁有現(xiàn)代文明主流社會的人又有哪些啟迪呢?
走婚風俗跨越了“一夫一妻”和“從一而終”的制度。為什么一定要結婚呢?摩梭文化不認可男女一生一世相廝守就是美好,與多人親密交往就是濫交,甚至是淫亂。她(他)們講究“隨緣”,愛情變味了,則隨風飄去。為什么要一輩子只愛一個人呢?生命應該不斷成長,充滿張力和互動,在不同階段和不同的人擦出火花,究竟為何不妥?愛情不應強求,感情疏遠了,更不應該永久占有,就是男女雙方分手,也覺得輕松,不會懷恨于心。
女子不是男人的附屬品,千百年來,主流社會的男人把女子的處女看得過于珍貴,男人娶不到處女就覺得吃虧,背上像蝸牛一樣過于沉重。摩梭人的男阿肖則認為:“若男人都挑處女,那不是處女的誰要?雙方都有經(jīng)驗,才真正享受。女子對你好就行,她以前跟誰在一起,是她自己的事?!?/p>
瀘沽湖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摩梭人,他(她)們生活在山水草木的大自然中,思維行云流水,順性而行,對性事基本上是自然而然,隨遇而安,沒有性壓抑與性否定。摩梭溫泉自古皆男女赤裸同浴,返璞歸真,從沒有發(fā)生強奸和性侵的事。男女邂逅調(diào)情后,一起離開,那肯定是你情我愿,順乎自然,不必害羞。
摩梭婦女終生與母親、兄弟姐妹及自己的孩子同住,孩子不屬于父親或父系家族,故根本不存在“私生子”“未婚媽媽”這些婦女的夢魘。走婚風俗使“寡婦”“鰥夫”“第三者”徹底消亡。
帶著母系社會深深烙印的摩梭人,母氏家庭非常和諧,不存在婆媳、妯娌、親子的家庭煩惱與矛盾糾紛。也不存在離婚的痛楚與糾葛,沒有財產(chǎn)爭執(zhí),沒有子女歸屬的糾紛,更沒有訴訟。
男女在社會地位和感情空間之尊卑均等,不存在男尊女卑和經(jīng)濟上的依附關系,這種對母氏獨特的文化設計和家庭結構,是摩梭文化的核心。
摩梭文化對老弱病殘,尤其是老人,特別關照,把對老人的不敬重視為十惡不赦,解除了主流社會對衰老和孤獨的焦慮……
在思考人生時,我的大腦突然浮現(xiàn)了黑格爾的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钡侠淼氖挛锊灰欢ù嬖?,合理不代表合法。走婚風俗雖然有別于五千多年前母系社會的群婚制,但是還保留著非常落后生產(chǎn)力所產(chǎn)生的母系社會的烙印,也帶來不能融入現(xiàn)代主流社會的許多弊端。
我們一行在告別美麗的瀘沽湖和生活在湖畔的摩梭人時,望著姆格女神山腳漫山遍野的山花,我只能說,多層次、多顏色、變化多樣、斑斕豐富的花朵總比單調(diào)的顏色絢麗。異想天開,試想在將來的某個時候,主流社會設計出科學合理、嚴謹合法的多個婚姻競爭制度,任由大家選擇,到那時社會又會怎樣呢?現(xiàn)實些吧,摩梭人的走婚風俗還是留給社會學家去探索和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