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潮
皓月當(dāng)空,月色穿過小樹林點點斑斑灑落在草地上,明凈的茶桌上,透明的月色飄忽不定,閃閃爍爍,乳白色的骨瓷工夫茶杯叮叮當(dāng)當(dāng)在手上轉(zhuǎn)動作響,地面上小炭爐上的鍋仔咕嚕咕嚕冒著一股白煙,約三五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這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突然想起茶道中“好茶,佳具,雅景”三要點,以茶論道,茶事與文化完美結(jié)合,茶中有道,以茶行道,茶道如月,人心如江,江月相映。品茶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一種愉悅,“三口為品”,通過對茶湯的“甘、香、滑、重”的鑒賞,融會貫通對天地萬物的認(rèn)知,慢慢細(xì)細(xì)地品味出人生的百般滋味。假如大碗喝茶,那只能稱為牛飲,只是解渴的生理需求,品茶更重要的是要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的滿足。
泡茶品茶是美的享受,通過選茶、辨水、選具、滌器、投茶、沏茶等技巧,泡出一壺上品的茶湯,紅茶之湯色澤紅艷明亮,香氣馥郁,滋味濃醇甘甜;綠茶之湯,翠綠嬌嫩,清澈見底,充滿生命活力,望物生津,淡淡幽香;烏龍茶之湯,黃色光亮,晶瑩剔透,沉香留齒,回味無窮。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千里不同風(fēng),萬里不同俗”,有白族的三道茶,北京的大碗茶,藏族的酥油茶,四川的蓋碗茶……但我還是最愛潮州的功夫茶,其茶葉來自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鳳凰山,山上終年云霧繚繞,孕育著有天然神韻的鳳凰茶,以其宋代的遺株單樅茶為上品,曾作貢品,系皇帝老兒的杯中之物。由于成功繁殖,至今已是遍地開花結(jié)果。鳳凰茶制作工藝古樸精細(xì),各種香型獨特,有杏仁香、姜花香、柚花香、黃枝香、桂花香、蜜蘭香、橘花香……
品茗聞香是我一個嗜好,泡上一壺好茶,輕輕揭開壺蓋,送于鼻子底下,閉上眼睛,聞其味道,其香氣心中自知,妙不可言。品茗,靜下心來,忘了世上寵辱得失、酸甜苦辣,頭腦沒有雜念,慢慢品嘗,小口呷茶,各種微妙感覺,自然涌上心頭,這是茶與心靈結(jié)合的一種感悟,使人返璞歸真。此時此境真有種“放懷天地外,得意云水間”的感受。難怪唐代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曰:“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品茶如品人,茶品如人品,仔細(xì)想來,以茶喻人很是恰切。
以茶論友:一種鳳凰茶,泡好了,剛啜一口,香氣四溢,甚是舒心,再飲,喉嚨淡然無味,如同喝白開水,大腦留下一片空白。細(xì)辨起來,那不是原湯原汁的鳳凰茶,是加香的茶葉泡出來的。有的朋友,剛一認(rèn)識,甚是熱情,為了巴結(jié)你,拍馬溜須,達到目的之后,時過境遷,過橋拆板,沒有情義,那種姿態(tài)是裝出來的。另有一種鳳凰茶,一喝進口,感覺有些苦味,但再品,苦中帶甘,再回味,喉嚨甘洌無比,牙縫留香,甘中帶著一絲絲甜味,回甘力很強,耐人尋味。有的朋友,開始接觸,覺得性格古怪,滿腹牢騷,再認(rèn)識,感覺很有個性和思想,再交往,看到他很多長處,人品高尚,可以成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以茶思索人、理解人,很有情趣。
再以茶喻女人:綠茶中的“青山綠水”,像純潔的少女,單純可愛,冰清玉潔,透明無瑕;鳳凰茶中的蜜蘭香,似熱戀中的女孩,如癡如醉,甜甜蜜蜜,蘭香撲鼻;丹楓般的紅茶,如成熟的少婦,薄施粉黛,紅裝素裹,惹人喜愛,又是那樣可望而不可即;烏龍茶中的觀音王更像中年婦女,幾分莊重,幾分妖嬈,風(fēng)韻猶存;陳年的普洱茶可比是老年婦女,年代越久越寶貴,兒孫滿堂,價值更高。
歷來佳茗如佳人,滾湯中,美人在壺中沉浮、跳躍、呻吟、翻滾、喘息、升騰……爾后倒出一杯杯香茗,戒去心中浮躁,靜靜品嘗,各色香氣襲人,唇齒留香,沒有了世俗美人的胭脂味,心中倒是留下幾分超凡脫俗的奇香。
以茶談?wù)勛龉僦溃杭t茶中以大紅袍為極品,“紅袍加身”,封建社會都以當(dāng)官為殊榮,光宗耀祖,讀書人更是以當(dāng)官為人生奮斗目標(biāo)。升官發(fā)財,發(fā)了財再求當(dāng)更大的官,那是官場的潛規(guī)則。清官難當(dāng),不是受排擠打擊,就是郁郁不得志,最多也只能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有大紅袍,就有小紅袍,綜觀歷史,小官多如牛毛,小官唯唯諾諾,奉承上司,巴結(jié)同僚,體撫下屬,求生存,圖發(fā)展。
亦以茶說說窮人:茶不是富人的專利品,是百姓家中尋常物??喽〔杷聘F人,打工仔漂泊異鄉(xiāng),淋風(fēng)櫛雨,在工地、廠礦給老板干活,掙點辛苦錢,養(yǎng)家糊口不容易;山區(qū)的農(nóng)民,一年四季面向黃土背朝天,風(fēng)霜雨雪泡在泥巴里,甚是艱辛,就像苦丁茶,喝一口,從頭苦到腳,再啖啖,苦甘相伴??喽〔柽€有清熱降火之特殊功效,艷陽六月天,是農(nóng)民驅(qū)暑良方,且是一味好中藥。在窮人的世界里苦中有甘,甘中有樂,他們企盼隨著歷史的前進,敲響希望之鐘,讓貧窮逃亡,走向富裕。
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五之煮”載:“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边@為中國茶文化寫上重彩的一筆。而今天的社會有著永遠也寫不完的茶道。不論是在細(xì)雨綿綿的春天,還是在烈日炎炎的仲夏,或是在月色如織的秋夜,還是在寒風(fēng)颼颼的冬晨,讓我們喊一聲,喝茶去,去體驗茶道,探索生活的真諦,擁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