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應立足于以上四點,要以不變應萬變,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開拓,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為之躍進,尋求更好、更新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336-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內容上來講,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義等因素,特別進入高年級,許多語文生會由此而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成績進步不大甚至下降。這就需要教師抓住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那么,怎樣才能抓好小學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開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視野,增進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發(fā)揮師生間的能動作用和集體教育作用呢?筆者淺談以下幾點:
一、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備好課,寫好教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有豐富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并具有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駕馭能力,鉆研并熟練掌握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新教材的全部內容,了解其知識結構,分清各單元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閱讀有關語文教參和資料,深入了解和把握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習慣、學風等,合理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組織教學,對語文課堂教學精心設計和安排,保證最有效地將語文信息傳遞給學生,再把備課的內容書面化,按課題名稱、教學目的、授課時數(shù)、教學方法、課型、步驟、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編寫成完整的教案。
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好課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它與教師的文化知識、教育水平、理論知識和觀察能力、思維活動能力、交往應變自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個人的教學風格、教育藝術等有關。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儀表端正,胸有成竹,保持良好的教師風度,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才能處變不驚,應付自如,既要遵循教案,又能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案。要安排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老師做好上課的準備,如寓言、典故、故事等,恰當利用寓意進行教學,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拓學生視野。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規(guī)范化的教學文字符號和語言,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豐富資源,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語文直接興趣的最佳時機。利用謎語、故事、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身邊的語文事例,使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產生“共鳴”。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交流、總結。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特點注意讓所學的語文內容貼近生活、貼近社會。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又讓學生輕松地學到了語文知識。
三、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和課后復習,加強課外輔導
布置課外作業(yè),督促學生復習,鞏固和運用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檢查學習的效果,作業(yè)要緊要扣大綱和教材,嚴格控制作業(yè)量,難易適度,及時檢查、批改,并培養(yǎng)學生自查、互查的能力和習慣,從中具體分析問題,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進行全體學生課外輔導,及時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優(yōu)生嚴格要求,正確引導,對差生要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精心點拔,提供機會,促使成功,公開贊賞,恢復積極的自我形象,激發(fā)求知的心理欲望。
四、考查考核環(huán)節(jié)——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是對一個階段教學工作的小結,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檢查與評定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做到全面、客觀、公平、公正。它的結果是教師對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自我評價的主要依據(jù),是學生了解自已的學習效果和問題的重要依據(jù),是教育領導機關、學校檢查、衡量教學質量的客觀依據(jù)。我們通過檢查與評定,分析原因,不斷探索改進語文教學方法,達到“傳道、授業(yè)、解惑”。
當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應立足于以上四點,要以不變應萬變,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開拓,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為之躍進,尋求更好、更新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