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柱
(遼寧省鞍山市精神康復醫(yī)院,遼寧鞍山114035)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
付國柱
(遼寧省鞍山市精神康復醫(yī)院,遼寧鞍山114035)
目的:比較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6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氟西汀,療程6周,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2周、4周、6周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療效評定,使用TESS評定不良反應。結(jié)果:兩組治療后各時間點的HAMD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1周后評分顯著下降,但對照組從第2周開始評分才顯著下降,治療結(jié)束后,兩組HAMD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為8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療效相當,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起效快,且不良反應較少,老年患者依從性好。
抑郁癥;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老年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人口老齡化到來,老年抑郁癥發(fā)病率近年來有上升趨勢,作為僅次于老年癡呆的精神障礙,患者有代謝功能減退、耐受性差以及認知功能損害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給患者和家庭帶來負擔[1]。氟西汀與艾司西酞普蘭是治療老年抑郁的有效藥物,本研究主要比較這兩種藥物治療老年抑郁的療效與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老年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2],排除藥源性抑郁、老年癡呆、惡心腫瘤等軀體嚴重疾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68.7±4.3)歲,病程0.5~8年,平均(4.2±2.7)年,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每天早餐后口服氟西汀,起始劑量為10 mg/d,1周內(nèi)加量至15~20mg/d,連續(xù)服用6周。觀察組患者每晚頓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起始劑量5mg/d,1周后用量增加至10~15mg/d,連服6周。治療期間對有重度睡眠障礙患者給予安定類藥物,不得聯(lián)用其他抗抑郁藥。分別與治療前,治療后1周、2周、4周、6周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療效評定,使用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定:痊愈的判定標準:HAMD總分≤7分;好轉(zhuǎn):HAMD總分為8~17分說明治療好轉(zhuǎn);無效:HAMD總分>17分為治療無效,總有效=痊愈+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D量表總分比較:兩組治療后各時間點的HAMD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1周后評分顯著下降,但對照組從第2周開始評分才顯著下降,治療結(jié)束后,兩組HAMD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各時間點HAMD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各時間點HAMD評分比較(分,±s)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后6周觀察組>0.05<0.05>0.05>0.05>0.05 30.9±6.2 26.3±4.1 22.1±3.816.3±4.69.8±3.7對照組31.2±5.7 30.5±4.5 24.6±4.015.2±3.98.7±4.1 P
2.2 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6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為8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不良反應比較:治療中,觀察組有惡心2例,2例嗜睡,1例頭昏,1例口干,總共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有3例惡心嘔吐、2例頭痛、2例嗜睡,總共7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是多發(fā)于老年群體的精神障礙之一,而對于合并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發(fā)病率高達50%,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與代謝能力均有所下降,目前,藥物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因此,老年患者抗抑郁治療中,應選擇安全、不良反應小的藥物。
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5-羥色胺(5-HT)與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功能降低時,易產(chǎn)生抑郁癥。草酸艾司西酞普蘭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對神經(jīng)元突觸前膜5-HT的再攝取起到抑制作用,從而突觸間隙的5-HT濃度有所增加,使中樞5-HT能神經(jīng)功能顯著提高,除了高親和力結(jié)合基本位點外,還與異構(gòu)位點結(jié)合,從而加強了藥物在基本位點的活性,這種5-HT雙重作用機制使艾司西酞普蘭更有效地抑制5-HT的再攝取,從而發(fā)揮抗抑郁作用[3]?;颊吣褪苄院?,且?guī)缀鯚o抗膽堿能作用。
本研究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和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療效相當,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在治療1周后癥狀即有改善,而氟西汀連服2周才有效,因此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比氟西汀起效更快,能更快緩解老年患者的抑郁癥狀,且不良反應輕微,患者依從性高,因此是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有效藥物,值得推廣[4]。
[1]范征莉,楊輝,周小燕.兩種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重慶醫(yī)學,2011,12(15):143-148.
[2]劉曉靜,張艷,李翠鸞,等.艾司西酞普蘭與西酞普蘭改善癲癲發(fā)作患者抑郁癥狀的對照探討[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1):22-24.
[3]邱志恒.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療效對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13-14.
[4]向永紅,田小元.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抑郁癥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3):56-57.
R749.41
B
1002-2376(2015)11-0096-02
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