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民 楊新魁 李佳璇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陳星海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廣州 528415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缺血性結腸炎的療效觀察
謝宏民 楊新魁 李佳璇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陳星海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廣東 廣州 528415
目的:觀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缺血性結腸炎的療效。方法:選取缺血性結腸炎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40例,兩組接受相同治療,研究組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對比組治療療效,治療前后紅細胞壓積、血黏度。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100%,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治療前后紅細胞壓積、血黏度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明顯改善血粘度及紅細胞壓積,提高缺血性結腸炎治療療效。
丹參;川芎嗪;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結腸炎是由于結腸血管閉塞性或非閉塞性疾病,引起結腸壁缺氧損傷的病變,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丹參、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huán)和腦血流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中。而丹參和川芎嗪用于治療缺血性結腸炎的研究報道較少。筆者選取缺血性結腸炎患者80例,觀察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的治療療效。項報告如下。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缺血性結腸炎治療療效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缺血性結腸炎治療有效率分別為100%、8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缺血性結腸炎治療療效比較 (例)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紅細胞壓積、血黏度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紅細胞壓積、血黏度分別為(45.9±0.8)%、(12.8±1.8)mPa/s,(46.1±0.7)%、12.5±1.7)mPa/s;治療后紅細胞壓積、血黏度分別為(40.5±0.5)%、(9.6±1.2)mPa/s,(43.8±0.7)%、(11.6±1.5)mPa/s,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缺血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和便血,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結腸炎急性發(fā)作時的治療措施為擴張血管,解除腸壁缺血狀態(tài),緩解癥狀。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臨床上主要用于閉塞性心腦血管病,缺血性中風等疾病中[1]。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yǎng)心的作用?,F(xiàn)代藥理學指出丹參有清除氧自由基,促進淋巴細胞的成熟,激活免疫應答,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起到抗炎作用[2]。川芎嗪含有多糖、酚酸類等成分,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促進脾淋巴細胞、胸腺細胞增多,抗腫瘤等作用。此外離體大鼠實驗表明川芎嗪還能明顯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動脈壓及冠脈阻力,促進微循環(huán)的作用。有學者對家兔注射60mg川芎嗪后,發(fā)現(xiàn)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達94.3%。此外丹川芎嗪還能通過開放K+-Ca+離子通道使血管舒張[3]。
綜上所述,丹參和川芎嗪聯(lián)合使用后具有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保護胃腸黏膜、降低紅細胞壓積及血黏度,從而促進腸黏膜的恢復,達到有效治療缺血性結腸炎的目的。
[1]王英蓮,楊學瑞,姜宇宙.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6(8):67-68.
[2]帥銀花,帥金花.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腦梗死50例臨床觀察 [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3,7(1):51.
[3]殷玲,尹新潔.丹參川芎嗪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 [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28(19):1703-1704.
R574.62
A
1007-8517(2015)14-0100-01
201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