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帆阮曉豪徐 瑞周 菲張意仲
1.武警浙江總隊杭州醫(yī)院內一科,浙江 杭州 310000;2.武警浙江總隊機關門診部,浙江 杭州 310000
比索洛爾合貝那普利治療COPD合并心力衰竭39例臨床觀察
葉 帆1阮曉豪2徐 瑞2周 菲1張意仲1
1.武警浙江總隊杭州醫(yī)院內一科,浙江 杭州 310000;2.武警浙江總隊機關門診部,浙江 杭州 310000
目的:觀察比索洛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8例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氧療、強心、小劑量利尿、解痙平喘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富馬酸比索洛爾片及鹽酸貝那普利片治療。治療前及6個月后檢測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NT-proBNP、心臟超聲,肺功能,評估強化治療對肺功能、心功能的影響。結果:①6個月后對照組PO2(mmHg)、PCO2(mmHg)、NT-proBNP變化不明顯,而觀察組PO2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CO2降低,NT-proBNP降低;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上述指標與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P<0.05)。②6個月后,對照組右室射血分數(shù)、肺動脈壓力、FEV1、FEV1/FVC變化不明顯,而觀察組右室射血分數(shù)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肺動脈壓力降低,F(xiàn)EV1、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觀察組上述指標與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比索洛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可有效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減輕肺動脈高壓,抑制心臟重構。
比索洛爾;貝那普利;右心功能;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我國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病人數(shù)多,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現(xiàn)已成為人類勞動力喪失的第2位原因,僅次于心臟疾病,也是第4位最常見的死亡原因[1]。COPD患者易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響以及自身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經常反復發(fā)作,隨病程進展逐漸出現(xiàn)肺動脈高壓、心室重構、心力衰竭等心肺并發(fā)癥。比索洛爾作為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重要治療藥物,貝那普利通過抑制醛固酮系統(tǒng)的激活、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性等途徑改善心臟重構。本研究旨在觀察比索洛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e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內科收治的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颊吣挲g70~85歲,平均年齡(75.1±3.4)歲,入選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2]及心衰診斷標準[3],排除合并急性感染、心衰急性發(fā)作以及排除冠心病、高心病、擴心病、風心病、先心病、甲亢心所致的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栓塞、肝腎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患者。所選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73.4±3.8)歲,心衰平均病程(6.4± 2.1)年,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76.2±3.0)歲,心衰平均病程(5.9±1.7)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氧療、強心、小劑量利尿、解痙平喘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富馬酸比索洛爾片 (德國默克有限公司,商品名為康忻5mg,批號H20100677)以及鹽酸貝那普利片(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為洛汀新5mg,批號H20030514)5mg/次,每日1次。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指標 觀察治療前及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分析、NT-proBNP、心臟超聲,肺功能,評估強化治療對肺功能、心功能的影響。動脈血氣分析包括PO2(mmHg)、PCO2(mmHg);抽取肘靜脈血2mL測定血漿NT- proBNP,收集標本后統(tǒng)一經高速(3000 r/min)分離,-20℃環(huán)境中保存,采用電化學發(fā)光雙抗體免疫夾心法,試劑盒購自Roche公司(美國);肺功能指標包括檢測FEV1、FEV1/FVC,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和肺動脈壓力。超聲心動圖檢查胸骨旁左室長軸面常規(guī)測量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以及室間隔、左室后壁各徑線,采用機內設定的雙平面Simpson法測量右室射血分數(shù),三尖瓣最大返流法估測肺動脈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及NT-proBNP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O2(mmHg)、PCO(mmHg)2、NT-proBNP無顯著差異。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上述指標變化不明顯,而觀察組PO2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CO2降低,NT-proBNP降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強化治療后患者血氧飽和度提高,心力衰竭得到改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及NT-proBNP結果比較(x±s,n=39)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臟超聲、肺功能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右室射血分數(shù)、肺動脈壓力、FEV1、FEV1/FVC無顯著差異。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上述指標變化不明顯,而觀察組右室射血分數(shù)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肺動脈壓力降低,F(xiàn)EV1、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強化治療后右心功能和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心臟超聲、肺功能結果比較 (x±s,n=39)
如今COPD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4],COPD患者肺臟結構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變常引起右心室結構及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最終導致心力衰竭。肺血管阻力增加、低氧血癥是導致肺動脈高壓形成的主要原因,引起一系列的炎癥反應,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過度激活,氣道高反應肺動脈高壓、鈉水潴留等病理變化。近年來對心衰的觀念已從傳統(tǒng)的血流動力學模式轉移到了神經-內分泌模式,因此筆者選擇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合ACEI強化治療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高選擇性、低副作用的β-受體阻滯劑富馬酸比索洛爾片,避免了部分低選擇性的β-受體阻滯劑易誘發(fā)支氣管哮喘等不良反應,該藥物具有無內在擬交感活性和膜穩(wěn)定作用,其治療機制包括:①上調β1-受體數(shù)目,改善其對兒茶酚胺受體的敏感性,增加心肌收縮力;②減慢心率,減輕心臟耗氧量,延長舒張期,改善左室充盈、心肌順應性,降低心肌張力,改善左心室舒張功能不全;③具有抗氧化及預防心室重構功能。而貝那普利為臨床常用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阻止血管緊張素Ⅰ轉化成血管緊張素Ⅱ,抗心衰作用機制[5]為:①其可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活性,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性,并通過心臟組織中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抑制,改善和延緩心室重塑;②通過抑制緩激肽降解,從而促進一氧化氮、前列環(huán)素等生成而發(fā)揮擴血管、抗增殖、抗氧化應激,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的效應。
有研究[6]顯示ACEI聯(lián)合β-受體阻滯劑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具有協(xié)同作用且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中應用較少,故本研究通過應用比索洛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可有效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減輕肺動脈高壓,抑制心臟重構,從而緩解心力衰竭。綜上,比索洛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3]亓鵬,張朝香.ACC/AHA2009成人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最新指南簡介[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12(4):323-325.
[4]祝青騰,羅勇,徐衛(wèi)國,等.上海市社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患病狀況調查[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4):2640-2643.
[5]Ford ES,Mannino DM,Wheaton AG et al.Trends in the Use,Sociodemographic Correlates,and Undertreatment of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ong Adults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99 to 2010[J].PLoS One,2014,21,9(4):95305.
[6]Kaparianos A,Argyropoulou E.Local renin-angiotensin II systems,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nd its homologue ACE2:their potenti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urr Med Chem,2011,18(23),3506-3515.
R541.5
A
1007-8517(2015)14-0030-01
2015.04.04)
葉帆,碩士,醫(yī)師,從事心血管方面研究。
張意仲,主任醫(yī)師,從事心血管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