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輝,馬鴻斌,彭曉明,王 鋼,康學東,張莉琴,張旭輝,劉敏科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某醫(yī)院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狀態(tài)的調查分析
黃生輝,馬鴻斌△,彭曉明,王 鋼,康學東,張莉琴,張旭輝,劉敏科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目的:了解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狀況。方法:主要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某醫(yī)院醫(yī)務人員進行調查問卷。結果:醫(yī)務人員在軀體化(t=6.73,P<0.05)、強迫癥狀(t=6.61,P<0.05)、抑郁(t=4.36,P<0.05)、焦慮(t=5.13,P<0.05)、敵對(t=4.81,P<0.05)、精神病性(t=4.53,P<0.05)以及總均分(t=4.71,P<0.05)較國內(nèi)常模高。男性人際敏感、敵對、偏執(zhí)各因子得分和總均分均高于女性。不同崗位、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狀況未見明顯差異(P>0.05)。結論:某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問題比較嚴重,可能與醫(yī)院的工作環(huán)境和壓力大有關,應該重視和加強改善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狀況。
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醫(yī)務人員是醫(yī)療工作實踐的主體,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但由于受專業(yè)的特殊性及工作環(huán)境和自身壓力的影響,醫(yī)務人員自身已成為高危人群。有研究發(fā)現(xiàn)[1],約15%的醫(yī)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而有40%左右的醫(yī)生長期處于工作倦怠狀態(tài),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嚴重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因此,關注醫(y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旨在對全院醫(yī)務人員的心身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為相關研究提供指導依據(jù)。現(xiàn)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80份,回收調查問卷252份,問卷的回收率為90%,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有效問卷249份,有效率為89%。其中性別:男57名,女192名;崗位:醫(yī)生94名,護士128名,行政27名;年齡:18~62歲,平均(31.10±7.90)歲;職稱:初級125人,中級104人,高級20人;學歷:中專29人,大專、本科171人,研究生及以上49人;婚姻狀況:已婚157人,未婚92人;工齡1~43年,平均(7.61±7.56)年。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2]有90個自我評定項目,包含可以分別反映心理健康的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及其他。該量表的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無該項癥狀反應評1分,很輕評2分,中度評3分,偏重評4分,嚴重評5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χ±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醫(yī)護人員與國內(nèi)常模 醫(yī)務人員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及其評分較國內(nèi)常模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在人際敏感、恐怖、偏執(zhí)3個因子上的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醫(y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分
2.2 不同性別的醫(yī)護人員各因子得分 男性在人際敏感、敵對、偏執(zhí)各因子得分和總分均高于女性(P<0.05),其中敵對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女性(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醫(yī)務人員各因子得分比較(χ±s) 分
表2 不同性別醫(yī)務人員各因子得分比較(χ±s) 分
因子 性別 評分 t P軀體化 男 1.62±0.61 0.07 0.95女 1.63±0.61強迫癥狀 男 1.95±0.74 0.84 0.40女 1.86±0.67人際敏感 男 1.80±0.71 2.27 0.03*女 1.57±0.59抑郁 男 1.77±0.68 1.28 0.20女 1.64±0.62焦慮 男 1.64±0.70 0.91 0.36女 1.55±0.57敵對 男 1.94±0.91 3.22 0.00**女 1.59±0.64恐怖 男 1.35±0.56 0.10 0.92女 1.35±0.49偏執(zhí) 男 1.60±0.70 2.09 0.04*女 1.43±0.48精神病性 男 1.50±0.58 1.70 0.09女 1.37±0.47總均分 男 1.70±0.62 1.36 0.18女 1.58±0.52
2.3 不同崗位人員SCL-90評分 不同崗位人員SCL-90評分比較,醫(yī)師、護士、行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崗位醫(yī)務人員各因子得分比較(χ±s)分
表3 不同崗位醫(yī)務人員各因子得分比較(χ±s)分
因子 性別 評分 F P醫(yī)生 1.63±0.67軀體化 護士 1.61±0.59 0.16 0.85行政 1.68±0.37醫(yī)生 1.81±0.73強迫癥狀 護士 1.90±0.65 0.68 0.51行政 1.95±0.66醫(yī)生 1.66±0.74人際敏感 護士 1.59±0.54 0.35 0.70行政 1.61±0.55醫(yī)生 1.67±0.70抑郁 護士 1.65±0.60 0.03 0.96行政 1.66±0.50醫(yī)生 1.58±0.71焦慮 護士 1.54±0.53 0.11 0.89行政 1.58±0.49醫(yī)生 1.75±0.88敵對 護士 1.59±0.57 1.33 0.26行政 1.73±0.71醫(yī)生 1.34±0.56恐怖 護士 1.36±0.48 0.42 0.66行政 1.26±0.36醫(yī)生 1.45±0.61偏執(zhí) 護士 1.47±0.49 0.12 0.89行政 1.50±0.44醫(yī)生 1.42±0.57精神病性 護士 1.37±0.44 0.28 0.76行政 1.41±0.44醫(yī)生 1.60±0.63總均分 護士 1.59±0.49 0.04 0.96行政 1.62±0.41
2.4 自我評價 從總體上說,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自我評價為:1)健康狀況48人,占19.3%;2)亞健康狀況 175人,占70.3%;3)疾病狀況22人,占8.8%;4)不清楚4人,占1.6%。從總體上說,您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自我評價為:1)健康狀況91人,占36.5%;2)亞健康狀況141人,占56.6%;3)疾病狀況12人,占4.8%;4)不清楚5人,占2%。在回答與您的同齡人相比,從總體上說,您認為您的社會功能(如人際關系、社會交往等)如何?1)非常好34人,占13.7%;2)一般199人,占79.9%;3)說不清楚11人,占4.4%;4)非常差5人,占2%。在回答您每天用于醫(yī)院的工作時間:1)小于6小時2人,占0.8%;2)6~8小時75人,占30.1%;3)8~10小時130人,占52.2%;4)10小時以上42人,占16.9%。您對目前的工作滿意嗎?1)說不清楚14人,占5.6%;2)一般160人,占64.3%;3)不滿意31人,占12.4%;4)滿意44人,占17.7%。在回答您認為目前工資與付出的勞動相比:1)收入較低,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162人,占65.1%;2)基本符合77人,占30.9%;3)收入較高,付出較少3人,占1.2%;4)其他7人,占2.8%。在回答在您需要幫助的時候,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嗎?1)根本不能15人,占6%;2)很少 100人,占 40.2%;3)很多 115人,占46.2%;4)完全可以18人,占7.29%。在您需要幫助的時候,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依賴朋友嗎?1)根本不能3人,占1.2%;2)很少146人,占58.6%;3)很多91人,占36.5%;4)完全可以9人,占3.6%。在您遇到困難的時候,您主動去尋找他人的幫助嗎?1)從不主動14人,占5.6%;2)主動很少139人,占55.8%;3)主動很多78人,占31.3%;4)非常主動18人,占7.2%。
本調查表明醫(yī)務人員身體疾病意外受傷,主要有針頭刺傷、被病人打罵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主要有高血壓、心慌心悸、心肌缺血等;骨骼肌肉系統(tǒng)疾病主要有頸椎病、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肩周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為慢性咽炎、鼻炎等;精神、心理系統(tǒng)疾病主要為失眠癥、神經(jīng)衰弱、偏頭痛、焦慮癥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要為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皮膚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青春痘等;內(nèi)分泌和代謝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肥胖、更年期等;婦科、產(chǎn)科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附件炎等。以上軀體疾病考慮主要與患者職業(yè)性質及特點有關有關,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及發(fā)病形式特點,對于醫(yī)務人員健康預防具有重要的提示意義。
本調查表明,醫(yī)務人員心理、身體健康狀況總均分及個別因子分較一般人群偏高,其中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以及總分較國內(nèi)常模高。這與陳瓊瓊等[3]的研究結論相反??赡芘c當前醫(y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高、工作時間長、休息時間短、社會壓力大等有關。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男性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女性,其中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男性醫(yī)務人員承擔了更多繁重的工作任務,需要作出更多的犧牲有關。無論是人際關系敏感、敵對還是偏執(zhí),都反映了男性醫(yī)務人員存在不適??紤]到可能與當前三甲醫(yī)院繁重的工作任務、日趨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及家庭社會壓力大有關。而在三級甲等醫(yī)院,超長時間的工作對醫(yī)務人員來說更是司空見慣,每日工作在8小時以上的醫(yī)護人員各項得分均最高。這可能是由于長時間的工作,需要有更多的體力支出和情感投入,容易導致身心疲憊和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從而損害了個人的心理健康。
本調查表明,醫(yī)務人員的心身健康問題與國人常模相比,所測SCL-90量表分值顯著增高。這就需要及時了解和發(fā)現(xiàn)他們的心理、身體困擾,并予以預防和心理疏導。這也是擺在醫(yī)務人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應予以重視。本課題組考慮針對導致醫(yī)務心身健康的原因,應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緩解壓力:改善超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合理分配人員任務,保證醫(yī)務人員的休息和睡眠,給予更多的旅游、鍛煉、放松時間,爭取家人的理解與支持,為醫(yī)務人員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會環(huán)境和條件。2)提高醫(yī)務人員的適應能力:加強業(yè)務能力培訓,加強健康教育,改變盲目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緊張狀態(tài),調整自我情緒,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及團體治療。3)注重職業(yè)防護:開展法律講座,組織醫(yī)務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提高法律常識,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有條件的可以參加職業(yè)保險,降低職業(yè)風險。4)健康檢查: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及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況,對一些疾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推遲或阻斷一下疾病的發(fā)生或為疾病的治療爭取時間。對身體狀況差,不宜在病房從事高強度工作的醫(yī)務人員要及時調整崗位,從而維護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
[1] 孫元林,許晶,劉晶.醫(yī)生的工作狀態(tài)與對策[J].醫(yī)學與哲學,2005,9(26):49-52.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23(增刊):31-35.
[3] 陳瓊瓊,王濱,曲羽佳.甘肅省基層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1):13-26.
Investigation of 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a Hospital
HUANG Shenghui,MA Hongbin△,PENG Xiaoming,WANG Gang,
KANG Xuedong,ZHANG Liqin,ZHANG Xuhui,LIU Mink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20,China
Objective:To survey 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a hospital.Methods:Medical staffs of a were surveyed by adopting self-rating symptom scale(SCL-90).Results:Medical staffs were higher than nationalnorminsomatization(t=6.73,P<0.05),obsessionsymptoms(t=6.61,P<0.05),depression(t=4.36,P<0.05), anxiety(t=5.13,P<0.05),hostility(t=4.81,P<0.05),psychotic(t=4.53,P<0.05)and total average(t=4.71,P<0.05). Male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hostility,bigoted scores and total average.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of 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of different position and ages (P>0.05).Conclusion: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of University Hospital of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optimistic,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work environment and high pressure of hospital,their 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 should be emphasized,enhanced and improved.
medical staffs;psychosomatic health status;self-rating symptom scale
R192
A
1004-6852(2015)10-0093-03
2014-12-28
黃生輝(1980—),男,碩士學位,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神經(jīng)精神疾病的中西醫(yī)結合防治。
△通訊作者:馬鴻斌(1965—),男,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腎臟疾病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