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俊強,朱金華,王 珍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越劇網絡化傳播的特征及價值意義研究
應俊強,朱金華,王珍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伴隨著我國計算機的應用和普及,越劇的網絡化傳播發(fā)展速度也不斷加快。本文重點從豐富性、自由化、交互性以及個性化四方面對其網絡化傳播的特點加以分析,并進一步闡明越劇網絡化傳播的價值意義。
越劇;網絡化傳播;特征;價值意義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已然成為越劇傳播的重要載體?,F(xiàn)階段在網絡范圍內,越劇開始了多元形式的傳播路徑拓展,同時在拓展的過程中,也相應形成了自身獨具一格的藝術特征和傳承價值。
(一)自由化。傳統(tǒng)越劇舞臺會受到時空的限制,其受眾的范圍比較狹小。即使廣播電視從較大程度上打破了此種限制,然而卻會受到接收信號的影響,并且傳播的內容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往往轉瞬即逝。而網絡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傳播的范圍更加寬廣,真正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一些越劇名家能夠做客網絡聊天室與戲迷網友展開互動。而且越劇網絡化傳播也切實地將定點播放加以擺脫,觀眾無需長時間等待,能夠自由地在網絡上尋求自身所需,在自由檢索的基礎上可以自由地評論。
(二)豐富化。越劇網絡化集圖片、影視、文字于一體,完美地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越劇樣式。不管是名家的經典越劇唱段,還是一些戲迷小唱段;不管是戲迷論壇博客,還是越劇專家的精彩評論;不管是越劇人物的照片,還是越劇的服飾圖片,網絡化都以博大的胸襟將其容納于其中。網絡實現(xiàn)了越劇資源共享,在傳遞形態(tài)上呈現(xiàn)出多樣化。
(三)個性化。就越劇戲迷而言,其對于越劇的偏好存在差異,有些戲迷喜歡徐派,有些則喜歡尹派,有喜歡古裝戲的,也有喜歡現(xiàn)代戲的。因此,對于越劇的個性化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基于此,越劇網站也就出現(xiàn)了諸多不同的風格。一些越劇戲迷將自己的唱段發(fā)布于網絡,讓更多戲迷通過網絡進行品評,此類個人創(chuàng)作也帶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在上傳至網絡的同時,也賦予了越劇網站個性化特點。
(四)交互性。網絡的本質即交互性,因此,越劇網絡化傳播也帶有著交互性的特征。越劇網絡傳播實現(xiàn)了由單向至雙向的轉變,越劇戲迷不僅可以在網絡上觀看越劇信息和資料,同時也可以將一些越劇信息資料上傳到網絡上。例如,戲迷朋友既可以在土豆網觀看越劇視頻,也可以將自己的越劇資料分享給網友,并且還可以通過網絡論壇對一些越劇熱門話題展開爭論,真正實現(xiàn)越劇網絡傳播的交互性。
(一)有助于傳承越劇藝術文化。越劇藝術已被納入世界非遺保護名錄之中,如果其喪失了傳承動力,那么必將不復存在,造成越劇藝術文化失傳。越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具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因此,越劇的網絡化傳播有利于網絡資源共享,使越劇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可以在較大范圍內展開,這有利于保存越劇的信息資料。此外,越劇通過網絡化傳播可以在青年一代中開展藝術教育,這將會對越劇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形成重要的推動。
(二)有助于發(fā)揮娛樂功能。越劇從誕生之時起便具有著娛樂功能?,F(xiàn)階段的越劇網絡傳播同樣也發(fā)揮著重要的娛樂功能。諸多越劇戲迷喜歡登陸越劇網站、越劇論壇,在此類網絡平臺之上瀏覽信息、聽戲、聊天,以此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觀眾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相關新聞和信息,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同時對越劇藝術作品,其中包括戲迷原創(chuàng)作品,加以自由評論,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使其內心愉悅。在網絡環(huán)境下,觀眾已非單純的觀眾,還可以進行自娛自樂,將自己的越劇作品發(fā)到網上,與眾多的戲迷共享共樂。有些越劇戲迷更是別出心裁地將越劇與現(xiàn)代流行歌曲相糅合,形成新型的越劇藝術傳播形式,以娛樂的方式不斷使越劇的藝術影響力得以拓展。
(三)有助于加強越劇藝術交流。越劇網絡化傳播不受地域性的限制,有效地加強了戲迷之間、戲迷與演員之間、演員與演員之間的交流。戲迷能夠通過網絡共享越劇的相關資料,交流學習和欣賞越劇的心得與體會,較為廣泛地結識戲迷朋友。基于網絡環(huán)境而舉辦的戲迷網上聚會活動,使得戲迷之間的交流能夠從網絡走向現(xiàn)實,成為交友學習、戲劇交流評鑒的優(yōu)良平臺。與此同時,各大越劇劇院及其演員也可以通過網絡發(fā)布近期的演出消息,切實縮短了觀眾和演員之間的距離。劇團演員之間也可以通過成立網絡聊天室的形式來交流演出經驗及相關業(yè)務方面的實踐經驗。一言以蔽之,越劇網絡化在戲曲交流方面具有著相當大的價值意義。
[1]張衛(wèi).網絡化傳播——一種新型的大眾傳播形式[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122-124.
[2]高義龍.論越劇的劇種風格[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03):4-21.
[3]孫月飛,范曉偉.試論越劇的網絡傳播[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04):50-55.
[4]劉琳,張文靜.跨文化背景下的越劇傳播研究[J].戲劇文學,2013,(07):94-98.
本文是2014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成果,項目序號:2014R457006。
I253.5
A
1007-0125(2015)04-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