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中原春節(jié)就戶懸“桃?!保址Q“桃符”。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蛘哌€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笔俏覈钤绲囊桓贝郝摗W悦详祁}桃符以后,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于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到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云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敝煸安粌H親自微服出游,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