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界推薦記者閱讀書目,了解美國新聞記者的書香世界。
書單一覽:
《柏林日記》(Berlin Diary )(1941年)
《捕鯨記》(The Whale Hunt)(2007年)
《在芝加哥的1001個下午》(1001 Afternoons In Chicago)(2009年)
《獨奏者》(The Soloist) (2008年)
《同意的潮汐》(Tides of Consent) (2004年)
《戰(zhàn)略總統(tǒng)》(The Strategic President)(2009年)
《確實如此》(True Enough)(2008年)
《所有新聞都是適合出售》(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Sell)(2003年)
《英國軍隊的死亡率》(Mortality of the British Army)(1858年)
《幸?!罚℉appiness)(2005年)
《起航點》(Point of Departure)
《西方思想的終結(jié)》(The Closing of the Western Mind)(2003年)
《媒體侏羅紀(jì)》(Mediasaurus)(《連線》雜志W(wǎng)ired,1993年)
《認識漫畫》(Understanding Comics)(1993年)
《無背景下的背景》(Within the Context of No Context)(1981年)
《資訊遺失的年代》(The Age of Missing Information)(1993年)
《論寫作》(On Writing)(2000年)
《月亮下去了》(The Moon is Down)(1942年)
《一棵生長在布魯克林的樹》(A Tree Grows in Brooklyn)(1943年)
《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The Peloponnesian War)
《不可征服的世界》(The Unconquerable World)(2003年)
《媒體創(chuàng)新》(The Creation of the Media)(2004年)
《新聞記者的工作目標(biāo)》(What Are Journalists For?)(1999年)
《自由的種族主義》(Liberal Racism)(1997年)
《恐懼與嫌惡:跟蹤1972年的總統(tǒng)競選》
(Fear and Loathing: On the Campaign Trail72 )(1973年)
《公開信件:精選作品集,1965-1990》
(Open Letters: Selected Writings, 1965-1990)(1991年)
《已知世界》(The Known World )(2003年)
《種族擊?。簣蠼纾駲?quán)及民族覺醒》(Race Beat: The Press,
the Civil Rights Struggle and the Awakening of a Nation)(2006年)
《角落》 (The Corner: A Year in the Life of an Inner
City Neighborhood )(1997年)
《無章之家:布朗克斯之愛、毒品、糾紛與長大成人》
作者:艾德里安-尼科爾-勒布蘭克(Adrian Nicole LeBlanc)
新聞界最佳敘事非小說作品,從1980年代開始,女記者勒布蘭克畢10年之功,追蹤報道紐約布朗克斯區(qū)的兩個波多黎各裔女孩。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家庭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復(fù)雜、無法成功的選擇,不僅是讀完得出結(jié)論即可,而是引起人們的久久沉思……
《獨奏者》(The Soloist) (2008年)
作者:史蒂夫-洛佩茲(Steve Lopez)
這是一部撼動世界的流浪音樂家救贖傳奇。是2005年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的真實的故事。精神分裂癥的夢想是如何實現(xiàn)的?曾經(jīng)的音樂神童,樂壇天才,后起之秀,到罹患精神分裂癥,流落洛杉面街頭,棲身于橋洞、隧道,神情恍惚地終日只與一把舊提琴相依為命的流浪漢,這期間得有怎么一番曲折的變故。一個是名報記者,一個是流浪漢,兩個看似平行線的人之間卻有了交點。是什么原因讓名報記者走進流浪者的生活?是工作動機還是社會責(zé)任?抑或是良知、人性?身份懸殊的兩個邊緣人能夠相互救贖嗎?
《不可征服的世界》
作者:喬納森-謝爾(Jonathan Schell)
資深記者及《紐約客》作家謝爾,在這本書里向我們展示了在大規(guī)模、非武裝運動中的合作及民主力量如何意識到真正的力量所在。伊拉克戰(zhàn)爭已基本結(jié)束,但是美歐之間在如何應(yīng)對全球危機、建立世界秩序問題上卻分歧依舊。應(yīng)如何解決政治爭端?是依靠武力手段,抑或憑借非暴力的政治協(xié)商方法?謝爾的《不可征服的世界:武力、非暴力和人民的意志》,闡述了他對該問題的看法和主張。謝爾在政治上吸取了著名哲學(xué)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的思想,向我們展示了更多的新聞報道方式,而不僅僅是媒體技術(shù)以及快速報道。
《新聞記者的工作目標(biāo)》
作者:杰伊-羅森(Jay Rosen)
尤其是他的第二章。雖然他寫的是關(guān)于報紙,它還是出色的分析了這樣的問題:新聞記者可能會服務(wù)的公共真正意義上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務(wù)?
本期推薦人:
尼古拉斯-萊曼(Nicholas Lemann):哥倫比亞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院長
布蘭登-奈恩(Brendan Nyhan):美國達特茅斯學(xué)院(Dartmouth College)政治學(xué)者及知名博主
西蒙-羅杰斯(Simon Rogers):英國《衛(wèi)報》Datablog編輯
斯科特-羅森伯格(Scott Rosenberg):美國綠色環(huán)保網(wǎng)站Grist.org的執(zhí)行主編
康妮-斯葛絲(Connie Schultz):普利策獎獲得者,著名記者及專欄作家
吉姆-斯立普(Jim Sleeper):耶魯大學(xué)(Yale University)著名講師
約翰-坦布爾(John Temple):新聞?wù)搲疕onolulu Civil Beat著名編輯
馬特-韋爾奇(Matt Welch):Reason知名編輯
凱-萊特(Kai Wright):美國Colorlines網(wǎng)站編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