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2014年年底的流行語大概就是劉益謙以3億多港元拍下明代永樂刺繡唐卡后的那句豪言壯語:我有錢,我任性。于是,整個世界都在嚎叫任性,沒錢的或假裝沒錢的,任性起來尤其沒譜。
楊正新對記者說:“我理解劉益謙的任性,其實,這是一種自信。中國的億萬富翁如有一半能任性地參與藝術品的投資,那中國的藝術市場一定會超過美國和歐洲。搞藝術的人多半是有點任性的,我也不例外,我喜歡一意孤行?!?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18/qkimagescftacfta201501cfta20150106-1-l.jpg"/>
每天早上,楊正新吃完早飯,就來到位于淮海中路雁蕩路的畫室,進門,喝杯熱咖啡或熱茶,換上沾染得五顏六色的“工作服”,然后鋪開宣紙,從筆堆里揀出一支鋒長三寸許的羊毫筆,蘸了墨汁一陣勾勒,看看,停停,自言自語一番,然后再將顏料一遍遍敷施渲染,任性的效果立現(xiàn),特別好看,特別舒服。記者注意到一溜排開上百只盛顏料的小盅子里,多半是西洋畫顏料。楊正新像看到自己的戲法被人戳穿一樣哈哈大笑:“西洋畫顏料鮮亮、純凈、不褪色,效果很好。老畫家像劉海粟、林風眠、謝之光等都是駕馭西洋畫顏料的高手?!?/p>
楊正新最近在畫希臘的圣托里尼島。2014年夏天,他和家人去希臘和瑞士寫生,前者是看海,后者是看雪山。到了希臘濱海旅游勝地,游走在那幾個久負盛名的島嶼,楊正新常常停下腳步,陷入長時間的發(fā)呆狀態(tài)。夏天的希臘幾乎都是無風無雨的日子:愛琴海海天一色,一望無際,那種純凈的蔚藍令人激動也令人憂傷,海水拍打沙灘的聲音單調而有期待。沙灘后邊的峭壁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式樣看似很笨拙的房子,墻壁圍墻均不事雕飾,一律刷成白色,又白得如雪,最大限度地承接著熊熊燃燒的陽光,對視網(wǎng)膜形成極大的刺激。沙灘,房子、街道、橄欖樹與鮮花……空氣流通之處,來回走著一撥撥比基尼小姐,肉身裸露部分被曬成活色生香的朱古力色,滿頭金發(fā)被風吹起,撩撥著人們的心緒,組成了一幅誘人的畫面。
“這么美好的景觀和生活我為什么不畫下來?”楊正新瘋狂地拍了無數(shù)照片,比基尼小姐們倒也相當配合,甚至有停下腳步拗造型的。但到真正創(chuàng)作時,他又不是對著照片畫,只把沖印出來的照片看了一眼就擲于一邊。沖動藏在記憶深處,經過回國后的發(fā)酵,驅策他迅疾走筆。這里,那里,應該畫些什么,一切了然于胸。
他筆下的海水真的很藍?!拔也挥脗鹘y(tǒng)山水畫里的畫法,沒有波紋,也沒有海浪,藍寶石一樣的顏色就這樣一筆筆涂上去。這是我親眼看到的海水,讓我感動得想哭的愛琴海?!睉已律系陌追孔?,回廊、拱門、樓梯、露臺……用抑揚頓挫的線條勾勒出來,建筑本身的粗糲質感就一下子獲得了強調。陽臺上點綴著鮮紅的三角花,冷不防還會竄出一只小貓小狗,煞是生動。這也許就是楊正新的任性吧。
“我接下來還要畫瑞士的阿爾卑斯雪山:少女峰、鐵力士雪山……跟以往中國畫中的雪山不一樣的畫法。前幾年我去巴西,站在巴西與阿根廷邊境上的伊瓜蘇大瀑布前,腳下的每一寸大地都在顫抖,水珠飛舞,撲在我臉上、手上,我整個人也在顫抖,瀑布如雷鳴般地蓋過了所有聲響,在好幾公里外都已隱隱聽見。我回來后就畫了伊瓜蘇大瀑布,筆墨也跟古人完全不同。與人不同,是我的追求。朋友看到了,覺得我畫出了瀑布的氣勢,雄偉壯觀,絕對任性。做人就要像瀑布一樣,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多么痛快??!”其實,楊正新很早就嘗試過畫瀑布?!拔母铩蹦菚珖鴮W大寨,畫院組織一干畫家去大寨體驗生活,又來到壺口瀑布寫生。楊正新面對壺口奔涌而出的滾滾濁浪十分激動,但回到上海提起筆,卻不知從何處畫起,第一次是失敗了。改革開放后,楊正新有機會再次拜會壺口瀑布,這一次他有經驗了,瞇起眼睛,鎖定流動的水體,在創(chuàng)作中緊緊抓住瀑布特別頑皮的結構,用純粹的線條來表現(xiàn),將結構轉化為形式美,從而獲得了成功。而同行的其他畫家都沒能畫出來,一直都找不到這把解鎖的鑰匙。前幾年他在個人畫展上展出了這幅丈六匹的《中華魂》壺口黃河圖,大氣磅礴,涌動著大自然的偉力,滬上許多畫家都被“電”到了。
他的任性造就了自己
也許,任性是一次發(fā)飆,是一個poes,是一種揮霍,是一場斗氣,但對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它無疑是一重境界,并不是每個想任性的藝術家都能做到無拘無束地任性的。楊正新的一生都在任性。
楊正新出生在黃浦江入??谀瞧瑥V闊的沖積層上,它在習慣上被叫作吳淞,楊正新的父親是“出腳還帶兩腿泥”的農民,母親在紡織廠當擋車工。他們住在一個帶有很大園子的本地房子里,吃著自己種的蔬菜和大米,井水在很長時間里是他們唯一的清潔水源,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說著鏘鏹有力的帶點本地口音的上海話。大躍進的年代,楊正新在城郊接合部的吳淞中學讀高一,適逢中國畫院的一群畫家來此寫生,與農民吃住在一起。楊正新從小就喜歡畫畫,放學后就經常約幾個同學去看畫家畫畫。畫家像魔術師一樣,落筆如有神助,這里涂涂,那里搨搨,一個人就像了,一只鳥就活了,一朵花就開了,他們看得很開心。素有上海畫壇“四大名旦”之稱的江寒汀先生看楊正新虎頭虎腦的樣子十分可愛,就說:“噯,這幾位同學,你們想不想學畫畫?如果想學的話,我愿意做你們的老師?!本瓦@樣,江寒汀收了楊正新等三個學生,吳青霞也收了三個。當時也沒有什么儀式,站好了鞠個躬,再叫一聲老師就成了。
于是,每天放學做完功課,楊正新就與另外幾位同學一起去學畫。畫家們在吳淞下生活時間只有三個月,但楊正新就此再也不肯放棄畫筆。他根據(jù)江寒汀的安排,每隔一周或半個月,就帶了自己的作業(yè)跑到“上?!比グ菰L老師,每次江寒汀都毫不客氣地指出他的不足,并一筆一畫示范給他看,臨走讓他帶上一張課徒稿,提示臨摹要求等,有時還要留飯。半年后上海中國畫院招生,江寒汀先生第一時間將此信息告訴楊正新,他很爭氣,一考就中,成了畫院美術學校的第一批學生(后改為上海美專)。
楊正新告訴記者:“根據(jù)形勢需要,1960年上海美校改為上海美術??茖W校,增設了預科部和大學部,大學部設有中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工藝美術系五年制本科。我們第一屆中專生一共有60個學生,同學中有邱瑞敏、夏葆元、魏景山等;當時,我們中專部學生一半時間學油畫,一半時間學國畫,全面發(fā)展,老師也是兩個畫種里的精英,教西洋藝術的有俞云階、孟光、張充仁、顏文梁、李詠森等,教國畫的有程十發(fā)、鄭慕康、俞子才、江寒江、陸抑非、應野平、喬木、陳佩秋等,都是大畫家。那幾年,我除了學習傳統(tǒng)的中國畫外,還認真地學習了西洋繪畫,從畫石膏像開始,素描、色彩、速寫都學,這一點對我后來的發(fā)展太重要了?!?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18/qkimagescftacfta201501cfta20150106-3-l.jpg"/>
楊正新在中專部讀了三年,他們這一屆60個中專畢業(yè)生只有12個升入大學部。楊正新說:“我們升入上海美專大學部中國畫系后,直接讀二年級。大學本科校址就在蘇州河邊,原來的圣約翰大學,環(huán)境不錯,靜悄悄的。那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生活比較艱苦,好在外部干擾較少,也沒有什么娛樂場所,連電影也很少看,大家勤學苦練,十分用功。讀了四年,畢業(yè)后我分配進了上海中國畫院,成了職業(yè)畫家?!?/p>
在畫院,可以面對面聆聽老畫家的教誨,看他們作畫。程十發(fā)的靈氣;林風眠的色彩;賀天健的豪氣;陸儼少的線條;謝之光的大膽;朱屺瞻的老辣;唐云的瀟灑……二十多位畫壇精英匯聚一起,使年輕的楊正新得益匪淺。楊正新從這些大師身上感受到了可貴的任性。
不能任性,就保持沉默
楊正新是1965年畢業(yè)進畫院的,當時已隱隱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第二年“文革”狂潮果然席卷而來。畫什么?怎么畫? 一切得服從“革命”形勢的需要。動亂前期是不敢動筆的,機會都沒有,畫家不是被打倒靠邊就是去干校勞動。到了運動后期,樣板戲能用交響樂來演了,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信號。再后來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在上海簽署。全世界的記者都蜂擁而至,他們都要住賓館,都要到上海城市的各個角落轉轉看看。于是不少畫家從“牛棚”里被放出來,從干校里被叫上來,集中起來到錦江、和平、上海大廈等十大賓館畫畫,布置環(huán)境。當時畫上都不簽畫家的姓名而只能蓋畫院的章。楊正新回憶說:“井岡山、黃洋界、韶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用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來表現(xiàn),倒也很好看。但是個別畫家對形勢領會錯了,用純水墨來表現(xiàn),結果這小小的任性使他們吃足了苦頭,被斥之為‘黑云壓城‘死氣沉沉,被批為‘文藝黑線回潮。這一棒頭敲下來,使不少老畫家更加噤若寒蟬,再也不敢任性了,這對我們年輕的畫家而言也是教訓,大家只好啞口無言。噩夢驚醒,整整十年過去了。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十年?”楊正新說到這里,眼睛瞪得像銅鈴,為失去的韶華痛心。
海晏河清之時,壓抑太久的文藝界一下子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畫也迎來了噴薄而出的繁榮期。特別是隨著飯店酒樓的興建,客堂、客房、會議室等需要大量的中國畫用來美化環(huán)境,中國畫家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楊正新也不得閑,到處潑墨敷彩,似乎要將十年的空白填滿。他作為江寒汀的入室弟子,當然知道江寒汀藝術人生的精彩華章何以動人,江先生一生精研華新羅、任頤、虛谷諸大家,為江南半工半簡一路花鳥畫的代表,楊正新完全可以高舉這面大旗,在花鳥畫上再登高峰,而且根本不愁市場。但他不愿重復老師的路子,師承到底是什么?亦步亦趨,拷貝不走樣嗎?好像也應該任性點吧!所以不久他就陷入深思:為什么滿眼的水墨畫看上去各有妍媸,但細看之下都千篇一律?為什么?原來是個人風格不鮮明!畫家還有框框,畫家被無形的觀念或傳統(tǒng)束縛,不任性!
南太平洋的史前巖畫與“楊正新旋風”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畫與國際藝術市場接軌的端口很小,也很少,上海畫家都是將作品放在工藝美術商店或朵云軒里待沽,楊正新作品清新可人,民族性也強,很討巧,大受來華旅游的外國人青睞,有個澳大利亞畫商經常來上海買他的畫,后來干脆請他去澳大利亞辦畫展。于是楊正新第一次正式地出國游歷了。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等大城市,每月辦一次畫展,輪著來,畫展開了五次,最后還有一個月時間,楊正新提出要四處轉轉,寫生,于是他夾了一個畫夾就出發(fā)了。一個月里,他逛遍了大半個澳大利亞,連中部沙漠那塊著名的艾爾斯巨巖也去朝拜了一下,用中國畫的線條為它寫生。最讓他震撼的是看到了史前人類留下的巖畫,那種粗獷硬朗的線條,簡略而傳神的形象,對形體的生動捕捉,相當本能、相當任性,雖歷經數(shù)千年的風化,仍然迸發(fā)出絢麗的藝術神采。楊正新感悟到:古人沒有條條框框,也不知規(guī)矩為何物,想怎么表現(xiàn)就怎么畫,任性,是原始藝術,也是當代藝術的原動力。
說起來,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本身的文化底蘊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在那幾個華人集聚的城市看到多元文化都有生存的空間,都有自己的表達機會。而且他發(fā)現(xiàn),那里的畫家學畫雖然有老師,但沒人將老師抬出來壯自己的膽,更不在乎什么流派,強調的只是個人的風格??裢源笫且环N美德、一種自信、一種只憑藝術感覺而為之的任性。
回上海后,他閉門謝客數(shù)月,創(chuàng)作了近百幅作品,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澳洲印象——楊正新畫展》。一股新風吹遍申城,二十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美術評論家謝春彥還稱其為“楊正新旋風”。他的作品以其新奇的構圖和顛覆性的觀念,與在北京美術界的“八五狂潮”相呼應,都表達了一種求變求新的時代要求。
90年代初,楊正新送女兒遠赴加拿大留學,在那里住了三年,加拿大離美國很近,他經常去美國、歐洲諸國壯游。歐美的著名美術館、博物館幾乎都跑遍了,把那些過去只見諸畫冊的名作靜靜心心地飽覽了一遍。有些美術館博物館他還連著看了幾天,把名畫臨摹下來或默記于心。與藝術大師近距離的接觸,在他心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貒笏_始潛心研究了一段時間,覺得中國畫有自己的本質特點,但也要使西方人看得懂中國畫的語言;只有與世界打通,中國畫才能爭取到世界的共鳴與地位。所以他弱化肌理方面的追求,更加強調線條,因為中國畫的線條是靈魂,也是油畫和水彩畫里很難發(fā)揮的。“傳統(tǒng)的筆墨結合現(xiàn)代的審美意識,有現(xiàn)代性也有傳統(tǒng)書法的優(yōu)美。這是新的感悟,創(chuàng)新要發(fā)展,也要把后饋思維里的好的東西保留下來?!睏钫抡f。
感悟畢加索和凡高的任性
游歷歐美,給楊正新印象最深的是畢加索和凡高,楊正新向來敬重這二位大師,到了歐洲就跟隨他們的足跡尋訪,畢加索和凡高在哪個城市生活過,他就追尋過去、參觀那里的博物館、觀摩他們的作品、考察作品生成的環(huán)境。凡高人生的最后一個驛站是法國小鎮(zhèn)奧維,1890年春天,凡高在這里度過了他最后的時光,最后在一塊金色麥田里舉槍自裁。在這個小鎮(zhèn)的最后三個月,他發(fā)瘋般地創(chuàng)作了七十多幅作品。楊正新在小鎮(zhèn)參觀了凡高居住過的拉芙客棧和凡高舉槍自裁的那塊麥田,凡高的最后一幅作品《麥田群鴉》向來自中國的畫家講述了一種孤獨而不屈的人生。凡高為了藝術而不顧一切的性格,以極端的方式解釋了什么叫任性。這趟旅行成了楊正新的感悟之旅,更是朝圣之旅,也給了他任性的力量。
楊正新對記者說:“我更愿意將他們兩位的作品放在一個大環(huán)境里來分析。我發(fā)現(xiàn)畢加索在學生時代的畫并不出挑,但后來越畫越好。為什么?就因為他從來就是一個任性的人,任性的人才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任性使畢加索成了一位風格多變的大師,一生有六七種風格之多。但我最喜愛他最后一種風格,進入天堂前十年的作品,那完全是一種游走在自由王國的任性之作。”
楊正新將一疊自己隨時隨地口述,由學生記錄下來的“藝術札記”放在記者面前。上面有一條這樣寫道:“畢加索說過的一句話給我極大的啟發(fā),他說,‘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他們后來受的教育能否保持他們的這種天性。這也讓我想起中國的老子名言:‘能嬰兒乎?是呀!其實道理就那么簡單,誰能保持童心,誰能像孩子那樣任性,以孩子的眼睛觀察藝術、表現(xiàn)世界,誰就是大藝術家?!?/p>
看了記者一眼,他又跟上一句:“從歷史上看,有出息的學生不必像老師,高明的老師肯定不會要求學生模仿自己。李可染的老師是齊白石和黃賓虹,但他從不照抄兩位大師的作品,而是吸收兩個人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跟他們不一樣,然后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形式,甚至比老師還要新,但是老師的精神、中國畫的精髓他領會了。江寒汀老師也早就跟我講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個修行我沒辦法教你,如果我能教你,我女兒就會畫得比你好了。問題出在今天的美術教育,將學生的任性視作離經叛道,要將每個學生的思想和感覺全部納入他的體系和軌道,這樣一來,許多可造之材都被磨去了棱角,到畢業(yè)那會均不知任性為可物,成了庸常之輩,真可惜啊!”
程十發(fā)肯定了他的任性
在加拿大,他在女兒家呆了三年,陌生的環(huán)境是自我封閉的好機會,他將自己關在屋子里,從寫字開始完成痛苦的蛻變。數(shù)十年來,楊正新一直習慣用右手寫字畫畫,這只右手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有一天,他在一家超市門口看到了一條針對華人的商品信息,是洋人用中文寫的,那個書寫者顯然剛剛學了一點中文,字體很幼稚,歪歪斜斜,粗細也不一樣,但這種不規(guī)則的孩兒體在楊正新眼里卻趣味盎然。他站在超市門口反復打量,以致營業(yè)員見了也十分緊張,馬上跑出來問他出了什么問題。他說:“這字是你寫的嗎?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回到女兒家后,他決定放棄用右手畫畫了。成也右手,改也右手,這只右手太熟練了,有時居然能忽悠大腦,指揮大腦,右手的強大讓楊正新產生了警覺。他想起賀天健對他講過的話:“一個畫家不能結殼太早?!比绻沂诌^于熟練的話,是容易讓他結殼的。所以他要與訓練有素的右手告別,用從來沒有拿過畫筆的左手寫字畫畫,寫那種有陌生感的漢字,就像超市門口由外國人寫的那種孩兒體字,寫丑了也不怕別人笑話,無拘無束發(fā)自內心的線條才是最美的。
但夫人得知他的決定后強烈反對,因為這等于把自己否定了,再說風險也很大,大家都認識你楊正新,但楊正新突然變成另一個人了,讓大家怎么看?楊正新任性地說:不認識我才好呢!他將自己折磨了三個月,書法藝術中所要求的“屋漏痕”、“椎刺沙”等趣味呼之欲出,他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
江蘇的書法家費新我用的是左手,那是因為他的右手有疾。楊正新用左手,是為了讓拙味的書法線條進入繪畫。這一變,變出了從未有過的筆墨趣味,這只“不聽話”的左手,在與大腦固有指揮系統(tǒng)的爭斗中,若即若離,若隱若現(xiàn),似乎更直接地代表了其內心的訴求,使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了。于是,畫家筆下的花鳥、山水、人物變得更加具有生命的靈性。嘗試幾次后他很快進入創(chuàng)作,他要以“新翻楊柳枝”來告訴同仁,“左臂楊正新”誕生了!
一亮相就贏得了碰頭彩。他的新作引起了國內畫壇的好評,他的勇氣也激勵了許多青年畫家。海外收藏家大量收藏他的作品,給他出版畫冊,給他辦畫展。美術界有人稱他為“左臂將軍”,“將軍”者,先得有過人的勇氣與膂力也。
幾年后,楊正新對中國畫又有了新感覺。他對記者說:“陸儼少講過:‘中國畫歷來有兩種,一種以塊面為主,另一種以線條為主。他認為最終以線條為主的才能勝出。程十發(fā)對線條也十分重視,他這樣講過:‘我能用中國畫的傳統(tǒng)線條作畫,感到十分光榮。老前輩的話增強了我對線條的認識及探索能力。最具中國畫精神特質的是中國畫的筆墨線條。中國畫的核心就是線條,線條能塑造物象,能表達心性,能連通古今中外的藝術精神,它可以是最古老的,也可以是最現(xiàn)代的。”
于是,在創(chuàng)作中他更加注重中西方藝術的結合和傳統(tǒng)語言的現(xiàn)代性轉換,不僅將西方現(xiàn)代的構成與色彩融入自己的水墨畫實踐,還刻意在新的水墨畫實踐尤其筆墨的實踐中挖掘真正屬于中國審美的精神旨趣。
傳統(tǒng)的筆墨意韻、現(xiàn)代的形式表現(xiàn)、當代的審美旨趣……在楊正新的畫中自然地融為一體,構筑出一個墨彩流溢、氣韻生動的獨特水墨世界。他的花鳥、山水作品,除了有筆有墨,有文人情趣和自然氣息,還具有一種迥異于以往的新氣象。例如他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上,很多墨筆看上去生澀,但墨跡、墨塊卻顯得淋漓酣暢,充滿流動、氤氳之氣,兩相結合,令其畫氣質清麗,充滿風致。構圖方面,他更注重于點、線、面在畫中的平衡與趣味性,更著意于形式的表現(xiàn),尤其是他的線條使很多畫家都很欽佩。
程十發(fā)曾經這樣評價楊正新:“他掌握了傳統(tǒng),又不滿足現(xiàn)狀,像一支箭羽離弦向天空飛馳,好像射中了一朵彤云,散發(fā)出一束光芒?!崩锨拜吀挥性娨獾脑u說,肯定了楊正新的任性精神和探索實踐,又給了他極大的鼓勵。
任性的黃河與任性的裸女
這些年,楊正新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多了,從花鳥畫到人物畫再到山水畫,在某些人看來是逆向行駛。而楊正新則認為這是溯本求源。前幾年,他的山水畫多為單色系,素雅而炫,水墨材質瀟灑風流的韻味被他展現(xiàn)得極其充分,水與墨的交融被他表現(xiàn)得極其微妙。他從自然形態(tài)中抽離出線條、墨塊,用線條交代山體的結構走向,以勾為主,融入書法意味,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巍巍山巒的勁挺聳立,隨筆勢帶出皴點,一氣呵成,充滿功感。
他的丈六巨作《中華魂》,氣勢磅礴地描繪了“黃河在咆哮”的歷史記憶與現(xiàn)實場景,那“咆哮”是地動山搖的震撼,更是一個民族于覺醒、崛起過程中的吶喊。那是他在90年代第二次與上海一些骨干畫家在壺口黃河寫生回來后創(chuàng)作的,撲在畫案上畫了十幾天,終于驚天地、泣鬼神。有朋友從大西北來,看了這幅巨作說:“我聽到了黃河的怒吼?!焙髞磉@幅嘔心瀝血之作被上海中國畫院收藏。
今天,他的山水畫又借鑒了青綠山水,大膽潑彩,營造起幽玄神秘、變幻莫測的混沌靈境。這些年來楊正新還嘗試畫人體畫。如果說他的山水畫接近傳統(tǒng)的簡筆,那么他的裸女則更多地引入了西畫,形象在寫實與幻化之間,立意則以美人為鮮花。這是美術評論家薛永年說的。他還說:“楊正新筆下的美女,造型不乏馬蒂斯、畢加索的夸張變形,而意態(tài)不失東方女體的自在嬌柔?!?/p>
為了畫好仙鶴,楊正新曾遠赴日本北海道寫生,為了畫好野牛,他又遠赴非洲大草原寫生。為了畫好山巒,他七次登上黃山,看到有白云飄來,情不自禁地呼喊:“黃山你多美啊,白云你來啦,你是羊群,你是棉桃,你是海浪,你是天使!”老外圍著他拍照,稱他為“中國最有激情的藝術家”。
美術館個人畫展結束后,他又與朋友一起去井岡山、延安和太行山一帶寫生,創(chuàng)作了一批“紅色題材”,展出后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他用朱砂色畫出太行山的氣勢與神韻,用棗紅色畫出窯洞和井岡山上的累累秋果,用橘紅色畫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之初的熾烈感與燎原之態(tài)……
楊正新對記者說:“馬蒂斯講過,‘那種不能擺脫前輩影響的年輕畫家是在自掘墳墓。我們應該警惕掘墓而營造自己的宮殿。我數(shù)度走出國門看到了外面精彩的藝術世界,意識到中國畫過去的輝煌,但在今天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實面前,它與時代產生了距離,作為從事中國畫的畫家,如果不能與時俱進,肯定會落伍,最終只能出局。我們不能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只有不斷地否定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向這個偉大的時代交出足以感染人、激勵人、美化人們心靈的好作品?!?/p>
出版《大紅袍》,任性地勇往直前
楊正新70歲時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楊正新》(俗稱《大紅袍》),這是對楊正新藝術成就的肯定。
中國畫家有個習慣,對同一題材往往反復畫,當然越畫越熟練,但不斷重復自己是藝術的大忌。楊正新反對重復自己,所以他每個階段都會補充新的題材,充實新的內容。近年來,他又把“園林”、“水鄉(xiāng)”和“愛琴?!钡阮}材加入了畫中,還將山水、花鳥和人物打通,這是很少有畫家能做到的。他受老院長程十發(fā)的啟示,要做一個全面、自由的藝術家。程十發(fā)是第二代海派中國畫的旗手,楊正新要努力做海派第三代接班人。
記者問楊正新后面的路怎么走,他說:“向大師學習,用兒童的眼光觀察世界,從結構深處尋找美的形式,構筑色彩在平面上的交響,創(chuàng)作與眾不同的經典之作,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做到人老心不老,越老越新?!?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18/qkimagescftacfta201501cfta20150106-11-l.jpg"/>
楊正新是一位富有智慧和靈性的藝術家,他深刻地體悟到了藝術與生活的辯證關系,把握了藝術規(guī)律,領會了傳統(tǒng)藝術精神,用自己的語言借物寫意、借景抒情。我們更應該從他的任性中感悟藝術的真諦,為他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氣喝彩,為他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成就大聲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