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瞞”即隱藏實情,不讓別人知道。現(xiàn)在的很多老人家都喜歡“瞞”,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老人被騙瞞著家人、生病瞞著家人等。但是為什么老人家會選擇瞞呢?心理專家解析,要分別從家人與老人兩個角度分析,首先是家人沒有給老人一個寬容、安全的氛圍,再者是老人總是陷入認識上的誤區(qū)。
典型個案
在老人瞞著家人的事情中,有兩項最為多見,一是被騙之后,瞞著家人;二是生病怕連累家人,所以瞞著。以下兩個典型案例僅供參考。
被騙瞞 朱大媽看到廣告宣傳保健品,于是動了念頭,可是在征詢女兒意見時,女兒強烈反對,說肯定是騙子?!霸趺纯赡苁球_子呢?很多人用了都有效果?!敝齑髬屝睦锊环?,于是偷偷去買了。兩個月后,朱大媽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但由于剛開始女兒的反對,所以朱大媽被騙后不敢告訴家人,更怕被女兒知道。
有病瞞 關大伯吸煙多年,最近感到身體不適,常常胸悶,睡覺還會突然呼吸不暢被憋醒,干農(nóng)活時也經(jīng)常會感到體力不支。一天中午,關大伯突然感到一陣胸悶,連咳幾聲,沒想到咳出的竟是膿血。關大伯回想這些天來感到的種種不適,意識到自己一定是得了重病。關大伯有點心慌,因為家里不是很富裕。他想,與其讓家人知道了干著急,不如把這事兒瞞下來。
老人為何喜歡“瞞”
對于被騙瞞 老人被騙要瞞著家人,通常出于三種原因。一是不好意思,怕被家人取笑或說教。上述案例中的朱大媽,本來女兒就勸說她不要相信,被騙后肯定就不好意思再告訴女兒,尤其是怕女兒說“早就跟你說是騙子,你就是不信,現(xiàn)在被騙了吧”。二是怕給家人添麻煩。老人被騙之后已經(jīng)很傷心難過了,如果損失不大,老人一般會選擇瞞著家人,省得一家人都不舒服。三是避免家人擔心。在被騙過程中其實也有危險,像被人打、吃錯藥等,瞞著家人也就省得大家擔心。
對于有病瞞 前面案例中關大伯的想法,其實代表著大多數(shù)生病瞞著的老人,但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與其擔心治病會花錢,不如告訴家人大家一起想辦法。
如何讓老人拒絕“瞞”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全感會逐漸下降,所以家人要給老人營造一個安全的交流氛圍,就會減少這種瞞著家人的現(xiàn)象。
對于被騙瞞 家人在日常與老人交流過程中,要采取不批評、不指責、不說教的方式。在老人被騙之后,子女應該多安慰,多說類似“你也是出于好心”;“他們團伙騙人,很難識別呀!”這些可以讓老人寬慰舒服的話語。
心理專家提醒,一些在與老人交流時習慣性指責的子女要特別注意,避免出現(xiàn)類似“這里明顯請的是托兒”“那里太假了,一看就知道在騙人”的話語。這樣的方式容易傷害老人自尊心。當然,也不是完全不說教,只是在安慰之后,在維護老人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一些適度分析,引導老人思考事件。
對于有病瞞 在老人生小病時,如感冒、腰腿疼痛等,家人照顧時要注意不要表現(xiàn)出嫌麻煩的態(tài)度,要充分表現(xiàn)出對其的關心,不要讓老人覺得生病是在增添家人的負擔。這樣老人在生重病后才會愿意告訴家人。
另外,老人也要改變自己的偏見,不要認為瞞著就是最好的選擇,要知道坦誠不一定會造成麻煩。被騙后瞞著,可能暫時不會被發(fā)現(xiàn),但是肯定會有被發(fā)現(xiàn)的一天。病情曝光后,會給家人帶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而且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坦誠雖然可能會帶來經(jīng)濟負擔,但與事后知道的痛苦相比,相信家人會毫不猶豫的做出正確選擇。
心理專家建議
從健康角度來講,坦誠才是老人應該選擇的態(tài)度。有事情憋在心中,會加重身體的負擔,也會加重心理負擔。通暢的溝通環(huán)境更有利于身體健康,所以要坦誠相見。
但每個人都擁有隱私權,即使是對于子女,老人也有權力保有自己的小秘密,所以如果老人覺得隱瞞并沒有給自己帶來心理的壓抑,家人也不要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