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玲
高考語文新課標Ⅱ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shù)碾y度。總體特點是試卷結構穩(wěn)定,試題內容鮮活,試題考查明確,強調能力提升。
一、高考試卷變化
2014吉林省高考語文試題顯示出新課標的漸變特點,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具有人文性和時代性,體現(xiàn)了穩(wěn)中求變的創(chuàng)新理念。
題型穩(wěn)定:無論是辨析病句、語意連貫的語言運用題型,還是論述類文本閱讀、選考類文本的大閱讀,甚至是語言應用中的語言銜接題較之2013年都未有實質性的變化。
創(chuàng)新:今年的文言文、名句默寫、辨析成語加大了考生審題的難度,詩歌出現(xiàn)了比較鑒賞的樣式。
文言文閱讀題首次考查了斷句題。新課標全國卷連續(xù)五年沒有考查過此題型,今年舍棄了信息篩選,選擇了文言斷句的考查。
古代詩歌閱讀選擇了對比鑒賞。同樣是多年沒有考查過的內容。
名句名篇默寫考查了對文本的深度理解,情景識記的新題型,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高度重視。
成語題考查了近義成語辨析,不同于以往的考查形式。
內容上既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又能貼近社會熱點時事,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真正反映了新課標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引導考生關注社會、提高社會責任感、打造完美人生。
雖然出現(xiàn)了這幾點變化,但是考生得分率沒受到太大影響。一般來說新變化難度都不會太大,因為命題者一定會給考生一個適應的過程。大家遇到新的題型,變換新的考查角度的時候只要冷靜、沉著應對,看清題干,再去做答應該是沒問題的。
二、考生失分及應對策略
根據考生反饋,有如下體會。2014新課標Ⅱ論述類文本閱讀語料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當代學者的治學精神。相對去年的選材今年更加生活化、時尚化,易被考生接受,從文章結構看,時間線索尤為明顯,結構劃分更清晰;就細節(jié)看,文本邏輯性以及文言文部分仍是考查的重難點,文言語段引用從2011年開始呈逐年遞增趨勢。
考生失分體現(xiàn)在不能快速在文本中檢索定位可疑信息原點,缺乏謹嚴和自信的判斷。其實應該讀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確把握;不該讀的是次要信息,要棄置不理。重要信息是題目實質,次要信息是干擾假象。分割兩類信息,是解決題干的根本。閱讀技巧:快速通讀,整體感知,明確觀點,注意重要文句即段首句、核心句等;理清思路,整合信息:注意分析句段之間的先后、因果、現(xiàn)象與本質、已然與未然、部分與整體、肯定與否定的關系等;信息整合要仔細慎重,與原文對應理解。做題步驟:通讀文本,知曉大意;審視題干,做出標記;確定范圍,篩選信息;抓住關鍵,確定答案;檢驗答案,回看整體。
文言文閱讀難度下降,試題難度增加。2013年選段出自《舊唐書》,今年選段出自《明史》,就成書年代,比去年易懂。但題型文言語段的“斷句”取代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考查。
考生在“斷句”題失分較多,這種專項考查無論是考綱樣題還是省內大型模擬從未出現(xiàn)過。對考生來說,的確是一種全新的視覺沖擊。但是考生如果憑借扎實的文言翻譯功力和靈活方法比照排除,獲得正確答案也在情理之中。
翻譯要字字對譯,鎖定翻譯點,規(guī)范答題,力求做到“信、達、雅”。利用并通過第6題的信息了解全文,往往事半功倍。之后帶著問題精讀,完成深入復核的環(huán)節(jié)。讀懂文言文是解答題干的基礎;注重文言知識積累和推斷能力相結合;文言實詞的積累最為重要;檢索聚焦關鍵點,做情理文理的推斷。
古代詩歌閱讀篇幅短小精悍,語言通俗易懂,易于考生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失分處往往并非情感基調,而是表達技巧。鑒賞詩歌需要在立足于感悟詩歌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者抒發(fā)思想感情的手法。
實用類文本閱讀立足于基本事實,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內容,探討文本中體現(xiàn)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要樹立聯(lián)系的觀點,即傳主思想性格和基本事實的聯(lián)系,傳主思想性格和作者評價的聯(lián)系,文本和時代的聯(lián)系等。今年考查依舊是篩選整合文章信息。試題最后加入相關鏈接是從2013年新加入的考查點,今年繼續(xù)沿用。學生失分處是多選題和文字題忽視甚至無視采分點。學生閱讀時應注意相關鏈接的出處以及其與原文中哪些部分相契合。答題時要注意答題形式,總分結構,表達有邏輯性。考生答題時按采分點答題、分點但不標序號、書寫清晰等。探究題一個觀點3個理由。
語言文字運用:成語部分出現(xiàn)了題型的變動,近義成語區(qū)別,圖文轉換題加強了描述性及實用性,難度加大。
失分較多的是病句和排序題。病句考查分為“結構性錯誤”(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和“邏輯錯誤”(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兩類。了解病句的病因和類型,然后對癥下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有語病通常做法是:先看用詞是否恰當,再看成分是否殘缺,最后分析成分的位置是否妥當。把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放在準確、鮮明、生動前面,可見語言表達更注意邏輯梯度,考查的方向向實用性方面發(fā)展。
作文:今年作文屬于寓言類材料作文,應注意每個人,每件事對于現(xiàn)實的投射。高考命題方向無非三種關系:即個體的發(fā)展,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2013年考查“同學關系”屬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011年“大國崛起”強調的是個體和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觀察和感受,2014年則偏向個體的發(fā)展。
作文失分重在審題上,大多數(shù)考生也有論述的材料不夠豐富充實,難免流于膚淺,俗套。高考作文盡管有其局限性,形勢變化多端,但有規(guī)律可循。只要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就會與我們平時訓練的實質找到契合點。
作者單位:吉林通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