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蓉蓉
摘 要:首先提出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觀念即構建文化校園,之后分析了將CIS戰(zhàn)略導入高職文化校園建設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的路徑模型,并對模型的主路徑和“三階兩翼一核”的具體實施路徑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文化校園;高職;CIS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1-0224-02
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立學校品牌。但是,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對通過什么途徑建設怎樣的校園文化多數高職院校莫衷一是。
一、文化校園: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觀念
校園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是學校在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有意無意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校園文化可以細分為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課程活動文化等。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有的高職院校雖然重視學院精神和文化理念,但是缺少現實的實踐根基和活動機制,造成校園文化建設重硬件輕軟件、重形式輕內容,最終流于形式;有的高職院校過分重視教師的個人科研成果和學生個人學習成績,導致非功利性、協(xié)作性、和諧性等高職學院精神的特性缺失。高職校園文化“主張一種全方位的、深層次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的‘課上課下、學校的歷史和現實、學校的每一活動每一機制、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滲透著濃厚的人文教育,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的自由本質”[1]。
二、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可行性分析
首先,CIS戰(zhàn)略與高職文化校園建設具有目的的一致性。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指企業(yè)有意識、有計劃地將企業(yè)的經營理念和精神文化運用整體系統(tǒng)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huán)境中對企業(yè)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并留下良好的印象[2]。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校不再是一個封閉的教學系統(tǒng),而是一個與企業(yè)行業(yè)等利益相關者不斷進行信息溝通和物質交換的開放系統(tǒng)。高職文化校園不能僅僅是起到對學生的引導目的,更急迫的是如何傳遞給社會公眾一個良好的形象、增強學校的社會認可度,使學校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這一目的就與CIS戰(zhàn)略的目的基本一致了。
其次,CIS戰(zhàn)略的構成要素與高職文化校園建設任務具有相似性。CIS戰(zhàn)略的理念識別(MI)是對企業(yè)定位和精神的歸納提升概括;行為識別(BI)是基于MI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和相關活動的設計和開展;視覺識別(VI)是通過特定的物質條件來凸顯特色,這些分別與文化校園建設中找準發(fā)展定位、與構建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和組織社團活動的中層任務、與以恰當的環(huán)境、設施等展現學校核心理念的內層任務具有相似性。
三、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的路徑模型構建
(一)高職校園文化的特征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高職的校園文化除有著與普通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相似之處外,還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高職校園文化要加大職業(yè)道德的含量,使接受校園文化熏陶的高職學生要成為企業(yè)人和社會人;二是高職校園文化要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為目標,通過吸收企業(yè)文化、區(qū)域文化等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和職業(yè)氛圍。
(二)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的路徑模型構建
高職文化校園是由多個校園文化子系統(tǒng)整合而成。整合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部分相加之和,而是在文化構建的整體視野下,在建設主體的全面參與下,校園文化各個子系統(tǒng)通過一定的路徑、程序協(xié)調合作,有機聯(lián)動形成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
(三)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路徑模型要素分析
1.主體路徑分析——從校園文化到文化校園
高職校園文化到文化校園就是將趨同的多元師生的思想與目標浸潤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靈。但是如何使趨同的思想目標感染、震撼和激勵師生并使社會大眾對學校產生獨特的印象和向往呢?這就需要我們把CIS戰(zhàn)略導入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使得學校的辦學理念加以提練,制度行為不斷規(guī)范,形象塑造進一步升華,從而提升公眾對于學校認同感,擴大學校自身知名度。進而實現文化校園的最終目標。
2.具體實施路徑分析——三階兩翼一核
(1)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路徑實施的三個階段
第一,準備階段。首先學校要自上而下要對文化校園建設、CIS內涵及CIS的作用有明確的認識;其次,學校要自下而上使其認識到文化校園CIS對建設文化校園的重要性,并全員參與文化校園建設和獻計獻策。
第二,研究設計階段。本階段分為詳細調研和文化校園的CIS設計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詳細調研有針對高層領導、中層干部、基層教師和學生了解的內部調查;還有針對高職院校整體發(fā)展趨勢和競爭對手優(yōu)劣勢及特征的外部調查。文化校園的CIS設計則是以內外部調查的結論為基礎建立校園文化的理念識別系統(tǒng)(MI)、行為識別系統(tǒng)(BI)和視覺識別系統(tǒng)(VI)。
第三,實施評估階段。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結合實際情況將CIS戰(zhàn)略付諸實施,以期將學校的精神本質、個性特征傳遞給校內外各界。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及時地對CIS效果進行測評,發(fā)現問題及時調整和更新。
(2)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路徑的兩翼
一翼是指從校園文化進入到文化校園建設過程的前期認識,即認識到現行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哪些影響文化校園形成的問題,在實現文化校園的三個過程中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另一翼就是保障整個實施路徑順利實施達到文化校園建設效果的保障。即:保障調研活動周密全面;保障CIS戰(zhàn)略在整個路徑中的完整性;保障全體師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的積極性;保障設計好的基于CIS戰(zhàn)略文化校園方案能夠堅決貫徹執(zhí)行。
(3)基于CIS戰(zhàn)略的高職文化校園建設路徑的核心
運用CIS戰(zhàn)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高職文化校園建設:
第一,通過理念識別(MI)鑄就文化校園之魂。首先,高職院校順應時代潮流,結合學院辦學所面向的行業(yè),找準學校定位,培育學校精神。其次,高職院校應充分結合專業(yè)設置和所面向行業(yè)企業(yè)的文化與職業(yè)要求,全員參與營造以德育人、以德行政和以德求學的校園和諧氛圍,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風、教風與學風。
第二,通過行為識別(BI)鞏固文化校園之本。首先,要進行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一是能夠充分傳達學校的理念,這是制度制定的出發(fā)點;二是貫穿以人為本的思想,要處處體現人本思想,用彈性的制度實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其次,進行行為規(guī)范的設計。在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行業(yè)企業(yè)對工作人員行為的要求,對教學相關者行為規(guī)范的設計要體現作為高職院校工作人員的職業(yè)規(guī)范。最后,進行校園文化活動的策劃。一是開展營造以學校理念為基礎的學術氛圍,包括舉辦專題講座、讀書研究等學術活動;二是將文化和職業(yè)素質滲透到形式多樣校園藝術活動之中,如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歌手大賽等;三是以社團組織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陣地,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能。四是以校園網和學校論壇為主開展網絡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網絡管理制度,搶占思想輿論陣地的制高點,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4]。
第三,通過視覺識別(VI)塑造文化校園之形。高職文化校園視覺識別設計。就是將學校抽象的理念、特色等轉化為形象的符號標志,如字體、顏色、圖標、服飾等。這是學校形象對內對外最直接的展示,所以要蘊含學校精神、使命,要具有獨特性和統(tǒng)一性。在完成表一的設計內容的同時,要注意辦公學習用品制作和學校建筑品味的營造。學校辦公學習用品、師生制服、環(huán)境展示、學校網站的制作和使用等,不僅有其實用功能,還能彰顯校園文化和宣傳大學形象[2]。建筑造型設計要突出校園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要講究整體美、和諧美,要能融功能性、藝術性于一體,使學校的每一空間都時時產生教育性,全體師生員工的身心素質在優(yōu)美、文明、和諧的環(huán)境中得到陶冶、發(fā)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衣俊卿.大學使命與文化啟蒙[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7.
[2]閆華飛,張文學.基于CIS戰(zhàn)略的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
[3]張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探析[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4]孫偉.運用CIS戰(zhàn)略構建高品位的大學校園文化[J].中國管理信息化(行業(yè)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