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好像一談到愛好,十有八九都會說旅游,那些曾經只能在書中、電視中有過一面之緣的遙遠境地,在日益密集的飛廳航路中變得可能。譬如我,在某一日加完班之后突然很想念泰北的陽光,于是迅速訂了機票、安排休假,在甜美果汁的陪伴下開啟優(yōu)哉游哉的度假模式。
比起上一次來清邁,唯一的感覺就是游人更多了,如果按照常規(guī)路線游覽各處景點,或者照著攻略上推薦的餐廳用餐,你會意外收獲國內游的親切感,大體感受應該跟在人民廣場步行街差不多,一樣的人山人海,一樣的高分貝交流,還有脫離當地經濟水平的高物價。追求那么一點點與眾不同的體驗,其實不是什么難事,往往只需要再多進一步,就能在轉角遇見驚喜。
身邊有不少大神級的旅游達人,每每交流旅行見聞,都會有不少新的體會。譬如深交十多年的小c姐姐,她的旅行準則是混成當地人!如何混?去當地人逛的地方,吃當地人吃的飯館……一到飯點,哪家餐廳當地人最多,那是物美價廉的標志,口味也一定是最具當地代表性的。若是只吃還嫌不夠,可以報一個cooking class,先從逛當地菜場開始,在老師細心的指導下認識常用食材、香料,了解功效作用,再依照步驟經過切菜、調配、下鍋、烹煮,不一會兒一份人見人愛的冬蔭功(泰式酸辣湯)就此誕生。課程的設置和選擇自由度很高,可以選擇半日或者一日,可以學做四至九道菜。課前老師會給學員一張表格,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菜品劃鉤選擇,湯、色拉、主食、點心,包羅萬象。當然,對于精通美食的中國人來說,一次簡單的異國烹調課程似乎過于簡單,論烹調步驟技法,簡直是小JL科??墒寝D念再想想,人生中又能有幾次機會,可以信步閑逛陌生的自由市場,即使語言不通也無妨,手腳并用地比畫,選購心儀的食材,或是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小伙伴們一起,邊學習邊閑聊,不同國家的民俗風情分外真實生動。作為美食愛好者,不忘時不時向外國小伙伴介紹中華飲食文化,“現在做的泰式春卷起源于中國,中式春卷有咸甜兩種,中國新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做”,“芒果糯米飯中的糯米,在中國可以做出很多不同樣式的點心,非常好吃”。
若是還嫌不夠,喜靜的可以去佛學院進廳冥想課程的學習,好動的可以去泰拳學校,有一天、三天或者五天的體驗課程。同樣的旅行,省略去若干景點,好好靜下心來學點東西,在身心放松的同時,又可以get不少新知識、新技能,真的超級捧。悄悄說一句,我已經打算好下次再去清邁,一定要去按摩學校學習,十天左右的時間,系統(tǒng)地學習人體經絡結構,調配精油,學做草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