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鑫
從2013年起,貴州省首次進入新課標高考,選用全國新課標Ⅱ卷,其中語文試卷突出新課改理念,設計合理,梯度適中,覆蓋面廣,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科素養(yǎng)、學習潛力及運用學科思維與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高三語文復習課中要注意體現(xiàn)、落實新課改理念,加強教法研究,運用“少教多學”策略來指導復習迎考工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復習效率,促進學生既全面又有個性的發(fā)展。
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好高三語文復習備考工作:
一、研透課標、考綱、考題,從考點入手,注重基礎,把握方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語文》(以下簡稱《考綱》)既是高考命題依據,也是高三師生復習指南,因而在復習迎考中教師必須研究鉆透這兩個文件。對《考綱》中規(guī)定的高考語文考查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等六種能力、六個層級”及“按照高中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爛熟于心,并通過研究近年高考真題,了解命題動向與趨勢,體會復習教學與命題專家在理解《考綱》上的差距,準確把握復習方向,有的放矢,進一步提高復習中選題組卷的針對性有效性,增加復習教學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二、完善知識體系,注重夯實基礎
在指導學生復習迎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知識結構,在新問題情境下快速提取信息,準確調用相關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知識遷移能力,在問題情境中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基礎知識是根本;離開基礎,能力就成為無本之木。不管命題如何,學生要考出好成績,就要具備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要把夯實基礎放在復習迎考首位,將主要精力用在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運用上。因為,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識,仍然是新課改高考成功的基礎。能力根植于知識,從知識中考能力;離開基礎,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只要在充分理解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以基礎知識為支撐點、以能力為再生點、以思維訓練為落腳點,在高考時以不變應萬變,充分掌握高考主動權。不過復習過程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圖快,要步步為營,決不盲目追趕進度。
三、講練同步優(yōu)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在傳統(tǒng)復習中,通常是教師利用板書或課件將某章節(jié)基礎內容進行歸納,然后不厭其煩地講授,而學生檢測成績卻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復習過程中“教多學少”,教師教得多講得全,而留給學生自主復習、自我訓練的時間很少,這樣即使教師口若懸河地講解,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然而獲得知識的只是教師、不是學生。因此,復習迎考中一定要大力實施“少教多學”理念,講求實效,針對學生實際,準確把握合適的難度與容量,降低教學要求,精心挑選練習,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力所能及”地能做敢做,有所側重地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留足時間讓學生強化訓練,才會實現(xiàn)復習效益最大化。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重點內容重點講,主要知識反復講,什么知識薄弱就強化,哪個版塊已經掌握就淡化,做到有的放矢、直奔“考點”;且優(yōu)化教學方式,注重典型問題剖析與解題方法提煉;教會學生建模,讓他們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并在解決同類問題基礎上學會規(guī)范的答題模式、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四、堅持精講精練,提高復習效率
在高三復習中,不少教師誤以為題目講得越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就越全面越透徹。毋庸諱言,完成一定數量的訓練、解答必要的題目,是高三復習迎考的重要手段,它對于鞏固基礎知識、熟悉解題方法、提高解題速度都很有必要。然而現(xiàn)實告訴我們,教師講得太多,不但笨拙耗時,且所講題目缺少典型性和針對性。所以,高三復習一定要“依綱據本”、回歸教材,不要被資料牽著“鼻子”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地選擇題目、簡明扼要地講解練習。那要怎樣做才恰當呢?自然只有在“精”字上下功夫。換言之,要求教師身體力行、跳進“題?!保艏氝x,選擇那些時代感、啟發(fā)性、思辨性俱佳的新題來訓練,既適應高考命題趨勢和題型變化,又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同時,教師講題也要求精求活,既不能對完答案就了事,也不能大包大攬、講得太透,要留點“包袱”給學生,讓他們產生探求知識的渴望與自主思考的動力。
還有,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時,一要明確訓練目的,教什么,練什么,同步檢測,堅決反對“教”“練”脫節(jié);二要注意反饋和跟蹤檢查,題目要精選,訓練要快捷,校正糾錯要及時;三要防止步入“難題得分少、易題丟分多”的怪圈。因為在高考時,命題者常常會巧設“陷阱”,讓考生心甘情愿地丟分。所以,一定要教育學生抓牢并正確解答中低檔試題,復習訓練時重點抓那些會做但未得分、沒做對的題目,舉一反三,注重實效。
五、培養(yǎng)審題能力,訓練答題準確性規(guī)范性
所謂審題,就是仔細閱讀題目、理清思路,按正確方法分析、推理和判斷。學生只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并認真審讀,就等于找到正確解題的“鑰匙”,往后的組織、擬寫答案就容易多了。因為,每個高考題都只允許一次閱讀,所以平時復習就要注意訓練學生閱讀能力,具體做法是講題時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然后復述該題是想讓自己做什么,接著教師再總結、歸納、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另外,語文高考中的主觀題中都要求學生用自我語言表述,于是少數學生因語言基礎、語言習慣較差,答題時就或多或少出現(xiàn)一些錯誤。因此平時訓練時,在文字表達方面要求學生做到表述清晰通順、連貫規(guī)范、準確簡明。如筆者就與同組的姚應順老師一起,從書刊、網絡中精選了“語文閱讀題答題規(guī)范”“作文開頭結尾范例”等內容,復印、分發(fā)給學生參考,收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