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衛(wèi)平 班忠玉 黃佳瑜 馬驕 司俊男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結構、經濟成分、社會思潮的多樣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現多元化與多樣化的特色。就藝術院校而言,學生思維活躍、行為多元、不拘泥于形式,單純的課堂思想政治教學、班主任、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需要。藝術院校工作室模式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這種模式能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實訓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結構、經濟成分、社會思潮的多樣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現多元化與多樣化的特色,單純的課堂思想政治教學、班主任、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需要。就藝術類院校而言,學生思維活躍、行為多元、不拘泥于形式等特點,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當前我國處于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期,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物質成為了推動社會的主要力量,精神方面的要求相對削弱,整個現代化進程包括物質、精神、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各個層面,都在向現代社會轉型。這也存在思想多元、價值觀多元的現象。就藝術院校而言,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是有效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之一。
1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特點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不僅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程建設模式,而且也是一種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課程建設模式,同時由于具備了實踐的現實基礎,即具備了課程建設的主體、課程建設的硬件、課程建設的軟件等一些條件。藝術類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經濟社會和科技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新型高等教育的產物,是以培養(yǎng)面向設計、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
作為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模式,藝術院校工作室是教學過程的載體,通過這一載體,教學內容、教室以及實習實踐最后合而為一。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本身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第一課堂相比具有更為豐富和靈活的授課形式,這些形式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時代的各種平臺或載體,如果說第一課堂的教材是書本,那么第二課堂的教材便是與時俱進的社會,學生的時代感和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很大的激發(fā)。在第一課堂上,“一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課方式使得教與學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在第二課堂上,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組織角色、不同的個性表現、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們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發(fā)性,這與工作室管理模式下課程的設計思路和出發(fā)點是不謀而合的。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探討、交流與對話的過程,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角色,而僅僅是指導性角色,而“工作室”中的學生,也不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而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或者公司員工這樣的角色來參與整個的教學活動。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往往將學生視為“社會人”來培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專業(yè)人才,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學習。學生在工作室學習中可以是某個項目的執(zhí)行者,也可以是某個項目的組織者、管理者甚至創(chuàng)造者,這種角色的轉變與工作室管理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幾乎達到了統(tǒng)一。因此,第二課堂適應了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新的角色定位,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有機會與社會接觸,更好地向社會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與經驗,而這種知識與經驗對學生自我知識結構的完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會洞察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的作用,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2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課堂教學模式,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結合實踐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融入企業(yè),體驗在真實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中工作。學生從原來的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突然踏入社會,輕松自由的校園氛圍一下子讓位給緊張繁重的工作,書本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之間還存在一個逐步轉化的過程,使學生產生消極、倦怠、失落、焦慮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困惑。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觀念、心理及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重大調整。此外,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大學生有些素質如缺乏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的精神,不能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和企業(yè)社會利益的關系,以及在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中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等,可以通過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這些對大學生未來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會有良好的影響。
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當前藝術院校學生普遍存在以下思想問題:一是自我意識突出,集體觀念淡薄。二是思想困惑,缺乏整體目標。三是形象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能力差。四是意志力弱,克服困難能力差。五是個性強、行為散漫、紀律性差。由于藝術專業(yè)的特點與專業(yè)的塑造,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在意志力、組織能力、行為能力、組織紀律性、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與文理科學生有很大的差別。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喚起學生主體性意識,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擺脫理論灌輸教育,通過親自參加社會實習、實訓和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調動參與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形成自覺的執(zhí)行能力、約束能力、管理能力,具備自我教育的作用。通過親身的體驗式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建立對自我和社會的正確理解,使學生不斷提高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參與作用,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互動性提供了可能。
藝術院校工學結合模式能夠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工學結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了課堂和學校,進入社會更大的教育系統(tǒng)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拓展提供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企業(yè)、政府、社會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時空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和學生的就業(yè)、工作、生活、發(fā)展結合起來,更加貼近學生、貼近職業(yè)、貼近社會,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學校的小課堂,進入社會實踐的大課堂提供了一條可行之道。
3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
當前,第一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傳統(tǒng)的第一課堂的教學方式是以“一對多”的教師授課為主,教學內容則以理論知識為主,它所表現出來的特點非常明顯,即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內容比較固定。而在藝術院校的工作室管理模式下,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專業(yè)課程設計打破了以傳統(tǒng)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科學課程模式,而以“工作任務與職業(yè)能力”作為導向,把設定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使原本以書本知識的傳授變?yōu)閯邮帜芰Φ呐囵B(yǎng),通過開發(fā)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將實際的工作任務融入具體課程中去,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來構建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發(fā)展其專業(yè)崗位的技術能力。
面對課程設計思路改變所帶來的教師與學生新的角色定位以及近年來藝術院校工作室管理模式的深入發(fā)展,輔導員要想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和工作方法。學生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有形的教育與無形的教育之間的教育,它在時間上與空間上更加開闊,可以承載更為豐富的形式和內容。第二課堂設計的活動可以具有不同的目標導向,靈活的目標導向更適合藝術院校工作室管理模式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而更易于被廣大學生接受,是輔導員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伴隨工作室制模式人才培養(yǎng)方式的確立,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將不只限于純理論考核,學生在企業(yè)實習中完成的設計、實驗等的具體表現,包括實踐教學的態(tài)度以及企業(yè)調研報告的完成情況等應納入考核范圍,從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企業(yè)對畢業(yè)生做人方面的要求外化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這將對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極大的配合作用。
4 藝術院校工作室教學模式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實踐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也強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p>
為了使得工作室制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切實有效并且能夠長遠健康地發(fā)展,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企思政教育多元化互動機制。工作室專業(yè)教師的在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在工作室制模式培養(yǎng)模式中專業(yè)指導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思想政治導師制,能幫助學生從學校學習生活到單位工作生活的順利過渡。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的密切接觸,把實踐教學發(fā)展成為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持續(xù)性和常規(guī)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從而形成一種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長效機制。例如,針對藝術院校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失落感、焦慮感、挫折感等心理障礙,專業(yè)教師能應經常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引導學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指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等,從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陣地。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藝術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藝術院校在加強“兩課”教學,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還要依托相關的行業(yè)企業(yè),加強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使學生在具體真實的職業(yè)環(huán)境中不斷加深對相關職業(yè)道德知識和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理解和體驗,同時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生活道德、職業(yè)道德難題。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把職業(yè)倫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實習、實訓、實驗、畢業(yè)設計等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教育中實踐,在實踐中自我教育,從而不斷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
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了單純的“說教式”、“強制式”和“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個國家和社會富強文明進步的標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當前藝術院校有許多學生“三有三缺”的特點,即有朝氣、有才氣、有人氣,但缺大方向、缺集體觀念、缺腳踏實地的精神。藝術院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從而有效地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