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卉
前不久,有一條微博火遍了網絡。它把人生比作一張A4紙,大致是說人生平均只有900個月,而你可以用一張A4紙畫一個30×30的表格,每過一個月你可以在小格子里打一個鉤,你的全部人生就會呈現在這一張白紙上。隨之你會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蹉跎的。
假如你的手邊現在放著一張A4紙,也可以在上面畫出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剛有了孩子,在孩子上幼兒園前,你把能和他朝夕相處的日子畫出來,你會發(fā)現,往后能陪伴他的歲月少之又少。
再假設我們的父母平均50歲的話,那么,他們的人生已過了一大半。假如你們一個月見兩次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不過是A4紙上很少的一部分;假如你們一年只能見一次的話,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會變得極少。當然,這里所指的是理想的情況,而且把一些意外排除在外,比如疾病、交流不順等等。
我突然感覺生命的脆弱,脆弱得就如同一張薄薄的A4紙,它被命運無謂地拿在手中,或折疊、或揉搓、或隨意拋棄,誰也不能預測。我們會遭遇怎樣的未來,有的人在A4紙上看人生,看出了悲觀,也看出了絕望,誰都想陪在朋友或者親人的身邊,問題是現實和生存環(huán)境是否允許。
但我又覺得,用一張A4紙記錄人生,不可全當回事兒。因為我們總得吃飯、睡覺、求學、成長吧?通過它,可以很現實地看出自己的時間是否被充分利用了,是否珍惜自己身邊的人,多花點兒時間來關心自己的家人,不做那些無聊的事。把它當作一面人生的鏡子,這或許是它真正的意義。
“有許多事,在你還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舊事;有許多人,在你還來不及用心之前已成舊人。不管你是否察覺,生命都一直在前進。人生不售往返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有。我們都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边@一句話說得很在理,其實,并不是說我們不知道自己在虛度時光,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珍惜,或者說當我們終于懂得珍惜的時候為時已晚。
生活是一種態(tài)度,是我們每個人內心對人對事的一種心態(tài),一種感恩,一種努力,一種幸福,一種進取的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我們每個人的未來,心態(tài)也決定人生的起伏,所以,我們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人生中的大起大落。
當你覺得虛度光陰的時候,當你最消沉的時候,不要忘了,人生不如意事雖然十之八九,可那剩余的一二,卻也能讓我們奮力活了百年而猶覺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