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河
說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重要任務。加強說法訓練,不僅能較快的發(fā)展兒童的語言,而且還能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講,兒童時期的可塑性最大,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期。兒童一入學就有計劃的進行說話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葉圣陶先生指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小學正是發(fā)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呢?
一、教給方法,使學生會說
1.利用拼音練習說話。初入學的兒童,識字不多,說話也常常不完整。因此,從教漢語拼音開始,就要有意識的進行訓練,使學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如學習“xǐ”要求結(jié)合畫面組詞“洗衣服”,再用“誰,干什么?”說一句完整話。最后用“誰是什么?”“誰怎么樣?”等句式練說話。學生有了句子的概念后,可根據(jù)拼音發(fā)音不同,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枯燥的拼音字母會變得內(nèi)容豐富,生動有趣。
2.有了初步的句子概念,還應鞏固和深化。如第一冊語文第三課,出現(xiàn)了較為復雜的長句:“晚上,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給他們送上水果。”我先范讀再指導學生讀出逗號的適當停頓,并結(jié)合看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熟讀后想一想:這句話講什么是時候?誰在干什么?待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后,我引導學生,“在”的字后面可加上什么詞?學生根據(jù)圖意,懂得了可以加上“家里”。這樣句子就更具體了。我告訴學生“晚上”是表示時間的詞,“爸爸、媽媽、我”是人物,“在家里”是地點,“看報、看電視、送上水果”是事情。這其中已潛移默化地進行句子的四個要素的學習。接著我設計一個較為簡單的句子:“小學生在掃地?!蔽覇枺骸啊W生前面可以加上什么詞?”學生有的說:“放學了?!庇械恼f:“早上?!蔽矣謫枺骸啊诘暮竺婵梢约由鲜裁丛~?”有的說加上“教室里”,有的說加上“家里”等等,這樣學生說出來的句子就較為具體。
二、多途徑訓練,使學生善說
(一)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善說
1.從觀察事物中引說。要求學生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做起。如學生大多有不少的玩具,讓他們找出一件最心愛的或最感興趣的玩具,認真觀察,在班級舉辦的“玩具展銷博覽會”上,充當解說員,介紹玩具的特點、性能或玩具的來歷,由于他們的觀察細致,有備而來,介紹時毫不費力。
2.從生活見聞中引說。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把一周來的所見所聞、奇聞軼事說給大家聽,不僅能提高說話的能力,而且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平時注意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如:讓學生表演老師家訪時,迎客、待客、送客三個步驟的語言、動作,學會待人時做到行為文明禮貌,語言親切得體。
3.從自我體驗中引說。體驗是一個人在參與實踐活動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發(fā)強烈的表達欲望。如:過生日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且大多經(jīng)歷過,讓學生以模擬打電話的形式互談過程、談感受,這樣就把學生的生活與說話訓練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學生不僅能說,而且還善于發(fā)揮。
(二)立足課堂,向課外延伸
把說話訓練的課堂“遷移”到廣闊的社會、美麗的大自然中,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自然的說話氛圍,使孩子們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盡情地觀察、想象和表達,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們樂起來。例如,春天到了,我便帶著小朋友去野外找春天,讓他們觀察春天的景物。走出教室,來到野外,孩子們看見了金燦燦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綠盈盈的小草和迎風飄舞的柳條上黃綠色的小嫩芽。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邊看邊說。有的孩子這樣說道:“春天到了,學校旁邊的桃樹開出了粉紅色的花兒,一朵朵花兒就像一張張孩子的笑臉?!庇械哪弥鴺渲Ω锏镍喿渔音[,邊玩邊說:“小河里的水清清的,鴨爸爸帶著兩只鴨寶寶在河里玩耍,一會兒游泳,一會兒抓小魚,可有趣啦!”有的說:“風兒在給柳樹梳頭。你看,柳樹姑娘有一頭綠色的長發(fā)呢!”……多么富有童趣的語言!陽光下、花叢中,孩子們盡情地想象著、歡笑著,美好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美麗的自然風光啟發(fā)了學生的心智,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句句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言,從孩子們的心底流露。他們完全解除了束縛,言語變得更絢麗,更逼真,也更自然。
(三)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樂說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币箤W生愿說、樂說,就要調(diào)動起學生說的興趣。
1.設疑導趣。如《小松鼠找花生》最后一句:“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為了拓展思路,可在此處設疑:“花生被人摘走了嗎 ?”投石激浪,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已見。有的說:“雨水過多,花生都爛掉了?!庇械恼f:“小松鼠回去問媽媽,媽媽告訴它,花生是長在土里,它急忙往回走,扒開土,終于摘到了花生?!庇械倪€說:“小松鼠沮喪地往回走,看到農(nóng)民伯伯正在拔花生、摘花生,它走上前一看,?。≡瓉砘ㄉ情L在土里,它高興地往回走,來到地里,用力一拔,終于摘到了花生?!蓖瑢W們踴躍發(fā)言,說法異彩紛呈。既進行了口語訓練,又增長了知識。
2.表演引趣。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根據(jù)這個特點,把說話訓練通過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妙趣橫生的課堂表演成為孩子們樂說的動力。如學完《小蝌蚪找媽媽》一課,讓孩子們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小蝌蚪、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孩子們詼諧的語言,夸張的動作,滑稽的表演,使得課堂氣氛變靜為動,在輕松愉快、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既豐富了口語,又增長的才干。
3.比賽激趣。開展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等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能激起學生極大的參與熱情。如語文課前三分鐘都安排3~5人進行比賽,內(nèi)容可以是背誦兒歌、朗讀課文、講述故事、誦讀佳作等。賽后由學生評出最好的一個由班長記錄下來,比賽結(jié)果一周張榜公布一次。比賽為孩子們搭建了鍛煉和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興致濃厚,參與積極性高,不僅鍛煉了口語能力,而且增強的奮發(fā)向上的競爭意識。
總之,只要創(chuàng)設各種說話的情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說話,小學生低年級的兒童就能夠暢所欲言,迅速發(fā)展連貫的口語能力,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持之以恒,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