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李易,福建省東山二中海洋生物標本館負責人,海洋科技輔導員,“藍源”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在他和二中幾代生物老師的努力下,東山二中海洋生物標本館先后被福建省科協(xié)命名為“福建省青少年海洋生物標本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點示范點”,被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和國家海洋局列為“中國南部沿海生物多樣性管理”的小額資助單位。2013年6月,東山二中海洋生物標本館被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教育部確定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環(huán)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2015年,他當選2014年度全國海洋人物。本期,我們就請許老師來分享他的經(jīng)歷。
您從什么時候開始對海洋有了特殊的感情?這與您青少年時期的經(jīng)歷是否有關呢?
許李易:小時候我就對海很有感情,因為我生活在海邊,小時候在海邊玩耍,看漁民打漁、拉網(wǎng),父親也經(jīng)常帶我到有礁石的地方模螺,看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美麗的礁石,海邊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在培養(yǎng)我對海洋的感情。通過大學系統(tǒng)的學習,我對海洋更是充滿敬畏。
咱們學校海洋生物標本館的標本資源從何而來?在收集標本的過程中您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
許李易:剛開始是通過建立學生興趣小組,收集東山沿海的海洋標本,慢慢地影響大了,一些漁民會主動捐獻比較罕見的標本給標本館。2007年9月,學生陳藝坤的伯父陳文強在內海捕到一條約5千克重的槍烏賊(魷魚)。面對如此罕見的內海大魷魚,他謝絕餐館500元的高價收購,轉而將它送給學校做標本。不久,陳藝坤的父親陳文勇也將從海底撈到的,爺爺曾囑咐要作為傳家寶的一塊巨大的鯨魚脊椎骨頭送給學校做標本?!鞍l(fā)現(xiàn)奇特物種就送給二中做標本?!边@已成為東山的一種風氣。正是由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標本館的館藏才越來越豐富。
那現(xiàn)在海洋生物標本館有多少種標本呢?最特一別的或最稀有的標本是什么,這對海洋保護有怎樣的意義?
許李易:現(xiàn)在海洋生物標本館有1200多種海洋生物標本,幾乎涵蓋臺灣海峽的全部物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鸚鵡螺、硨磲、紅珊瑚和占全世界海龜種類的70%以上的棱皮龜、蝻龜、玳瑁、綠海龜和麗海龜?shù)?;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虎斑寶貝、法螺、唐冠螺、鯨、海豚等。
在我們制作標本的過程中,館里的許多標本現(xiàn)在是很難找到的,例如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末可以收集到68種藻類,而現(xiàn)在,只能收集到32種,這就足以警示我們人類,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迫在眉睫。
那您建立“藍源”協(xié)會的初衷是什么?“藍源”協(xié)會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您的學生們是否跟您說過他們?yōu)楹我獏⒓印八{源”協(xié)會?
許李易:當時,我們做的海洋保護活動很多都是在老師的組織下開展的。我們想如果有一個讓孩子感興趣又能自覺參與的海洋保護組織,那該有多好呀,于是“藍源”就誕生了。“藍源”協(xié)會成立于2010年8月21日,主要成員是由東山二中關心海洋環(huán)境保護的師生組成,每年大約有60到100名新老成員進行更新替換。協(xié)會舉辦的“走近東山島珊瑚海洋自然保護區(qū),關注珊瑚保護”“保護海龜,清潔沙灘”“鱟愛無疆——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等宣傳活動,讓成員們進一步增強了海洋意識?!八{源”這幾年很受歡迎,原因是現(xiàn)在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很多,他們更加關心東山島的美麗,擔心環(huán)境受到破壞。加入“藍源”,也是為保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最后,請您給我們《百科探秘·海底世界》的讀者說兩句吧。
許李易:通過閱讀《百科探秘·海底世界》,讓海洋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和海洋強國夢想的種子扎根于廣大青少年學生思想土壤之中,生根發(fā)芽,薪火相傳。同時,我祝愿這本雜志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