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張希三
海綿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jié)水循環(huán);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把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它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它是城市建設的一種新思想、新理念。是將良好的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引入景觀化城市,使人們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環(huán)境。它是尊重自然水循環(huán),尊重生態(tài)過程的一種新的設計方法。
由于它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盡量縮小和避免開發(fā)和破壞之間的矛盾,所以稱之為“低影響開發(fā)”或“低沖擊開發(fā)”(美國)。由于它本身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功能,所以它是我國城市建設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和一項重大任務。
海綿城市的主要內容和構建原則
構建海綿城市的原則為:生態(tài)優(yōu)先,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qū)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統(tǒng)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tǒng)性、協(xié)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huán)利用的各環(huán)節(jié),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海綿城市的技術和措施
海綿城市的技術和措施按其功能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滲水工程措施
①透水鋪裝: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和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嵌草磚、園林鋪裝中的鵝卵石、碎石鋪裝等也屬于滲透鋪裝。
②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指低于周邊地面或道路200mm以內的綠地,一般應設置溢流口(雨水口),其頂部標高應高于綠地50mm以上。
③滲透塘:是一種用于雨水下滲補充地下水的洼地,有凈化和消峰作用。
④滲透管/渠:指具有滲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無砂砼管/渠和礫(碎)石材料組合而成。
(2)滯蓄水的工程措施
①濕塘:指具有雨水調節(jié)和凈化功能的景觀水體,雨水同時作為其補充水源,一般由進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護坡及駁岸、維護通道等構成。
②雨水濕地:與濕塘構造相似,是具有凈化作用的調蓄雨水的一種濕地,分表流和潛流兩種,常采用防滲以維持雨水的水量。
③路牙開槽。
④水泡景觀。
⑤景觀水池。
⑥雨水花園:是生物滯留措施的一種。
(3)凈水工程措施
①生物滯留設施:指地勢較低的地區(qū)通過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統(tǒng)蓄滲、凈化徑流雨水的措施。
②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有收集、輸送、排放徑流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凈化作用。可分為傳輸型、滲透型(干式)、有水型(濕式)等。
③植被緩沖帶:植被緩沖帶為坡度較緩的植被區(qū),經植被攔截及土壤下滲作用減緩地表徑流流速,并去除徑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緩沖帶坡度一般為2%-6%,寬度不宜小于2m。
(4)用水、排水工程措施
在滲、滯、蓄、凈水措施完成之后,海綿中已蓄滿了可用之水,如何用這些水呢?傳統(tǒng)的技術措施如抽水、提水、引水、輸水等均可與上述措施配套設置,從而達到用水的目的。
排水的方式、海綿城市與原有的傳統(tǒng)方式是不同的。原有城市的雨水、洪澇水總是盡快排掉,海綿城市則非如此,設計標準以內的雨水,要層層滲、蓄、滯、留,然后用過的水或多余的水再慢慢排掉,超標準的洪澇水,則啟動應急方案快速地排放,故應有兩套排放系統(tǒng)的設置。
當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狀況
2015年3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組成了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申報和審批,結果有16個城市被批準,將獲得大量的資金外助(4~6億元/年),一定三年。最終16個城市是:遷安(冀)、白城(吉)、鎮(zhèn)江(蘇)、嘉興(浙)、池州(徽)、廈門(閩)、萍鄉(xiāng)(贛)、濟南(魯)、鶴壁(豫)、武漢(鄂)、常德(湘)、奎寧(桂)、重慶、遂寧(川)、貴安新區(qū)(黔)、西城新區(qū)(陜)。
建設海綿城市是需要有條件的:試點面積要大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要大于400mm。所以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城市都可以提“海綿城市”。如果年降雨量只有80mm,哪來的雨水?又何能成海綿呢?例如甘肅嘉峪關市。
近日,全國第一部“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在廣西南寧市出臺,包括了滲水井、下沉式綠地、雨水利用、生物滯留措施、植草溝等10余種大樣圖或詳圖。為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所以說,海綿城市不僅僅只是這16個試點城市,符合營造條件的其他城市也都在躍躍欲試地進行著。為了知道海綿城市建設,住建部在2014年10月頒發(fā)了“海綿城市建設指南”。
2015年7月,住建部又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考核辦法”,擬定了六個方面的考核指標: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水資源、水安全、制度建設及執(zhí)行情況。并分“城市自查”“省級評價”及“部級抽查”三個階段進行考核,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和搞好海綿城市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