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建
摘 要: 近年來,我國處于獨狼恐怖主義多發(fā)階段,備受其困擾。獨狼恐怖主義頻發(fā)的緣由可以從三方面進行闡述:社會實情多元化解機制不暢、公民利益表達機制不完善、部門責任追究制度形式化等。由此,應完善我國獨狼恐怖主義治理對策,堅持源頭治理,創(chuàng)新化解社會矛盾的多元化機制、完善公民利益表達機制、規(guī)范責任追究制度等。
關鍵詞: 恐怖主義;獨狼恐怖主義;對策
一、獨狼恐怖主義概念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很難再出現大規(guī)模的恐怖襲擊,恐怖分子轉而以獨狼恐怖襲擊為主進行恐怖破壞活動。獨狼恐怖主義在我國稱之為個人或個體恐怖犯罪。近些年,獨狼恐怖主義頻繁發(fā)生,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已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15年2月9日,北海市發(fā)生一起歹徒持刀砍傷過路群眾案件;2015年3月6日,廣州火車站發(fā)生一起不法分子持刀砍人事件;2015年3月11日,安徽六安發(fā)生一起歹徒持槍劫持人質事件等,危及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引發(fā)社會恐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我國學者對獨狼恐怖主義關注起始于21世紀初期,但對其概念界定一直存在爭議,由此筆者認為獨狼恐怖主義是指:個體恐怖分子基于社會、經濟或其他個人目的,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手段,侵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制造社會恐慌,危及社會公共安全的個人恐怖行為。
二、我國獨狼恐怖主義發(fā)生的原因
1.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不暢
自十八大后,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便成為當前社會發(fā)展的主題。但在實際工作中,政府下發(fā)政策文件,而相應的改革配套保障措施卻跟不上,導致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并有激化的趨勢,比如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失業(yè)再就業(yè)、征地拆遷等。對于呈現的種種矛盾糾紛,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規(guī),缺乏應有的政治敏感性、責任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駕馭復雜局面,不愿管,不敢管,把矛盾往上推,往外推,致使許多矛盾和糾紛處于無任何疏導的狀態(tài),甚至出現大面積蔓延和激化,無法有效化解和控制。
2.公民利益表達機制不完善
改革的深化開展與利益格局的相應調整,使某些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部門為“求發(fā)展、創(chuàng)政績”,在實際工作中,涉及到土地征用與拆遷安置事件時,不顧及群眾處境,侵犯群眾合法權益。很多情況下,由于民眾利益表達渠道狹窄,其利益訴求往往得不到及時回應,引不起有關部門重視,導致其利益訴求長期無法有效解決。最終,公民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越級上訪,集體上訪,集群鬧事等,并引發(fā)報復社會的極端獨狼恐怖襲擊。
3.責任追究形式化
作為政府,理應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群眾服務。對于不作為、亂作為行為,或是工作失誤等,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然而在獨狼恐怖主義治理過程中,一些領導干部對本職工作認識不到位,只做表面部署,不認真分析研究內在原理,缺乏危機意識與危機判斷能力,思想怠慢,敷衍了事,消極應對。并且,在獨狼恐怖主義治理中,某些領導干部政策觀念不強,缺乏民主和科學的決策理念,導致事態(tài)惡化,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完善我國獨狼恐怖主義治理的對策
1.堅持源頭治理,創(chuàng)新化解社會矛盾的多元化機制
政府為有效避免或減少獨狼恐怖主義事件的發(fā)生,應從兩方面對社會矛盾進行化解:首先,應完善改革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改革的深入開展,會觸及到某一行業(yè)或某一領域民眾的切身利益,應制定出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合理合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公民基本利益。再者,應提高領導干部處置社會矛盾的能力,獨狼恐怖主義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最終激化。因此,應提高領導干部的危機意識,建立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完善民眾參與機制,號召民眾更多的參與到社會各項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
2.完善公民利益表達機制
政府應完善公民利益表達機制,首先,應擴寬公民利益表達渠道,積極號召公民參政議政,暢通公民闡述想法的途徑。比如建立專門針對公民利益訴求與維護的網絡平臺,加強與政府溝通交流,將利益沖突化解在萌芽階段。再者,應保持暢通的公民來信來訪渠道,完善信訪制度,規(guī)范信訪接待,杜絕信訪打壓,切實提高信訪工作水平。
3.完善責任追究制度
責任追究能夠規(guī)范政府的領導行為,使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執(zhí)政責任觀。因此,應完善領導干部責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應提高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與危機意識,加強領導干部為維護社會安穩(wěn)而擁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瀆職干部以及其不作為或亂作為等行為,應加強督導,嚴以懲戒,明確其職責。另一方面,應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責任追究力度輕,不足以引起違規(guī)違法干部的重視與警戒,達不到領導反省的預期效果。因此,應加大問責力度,強化干部責任追究。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譚軍力,杜瑩.略論恐怖活動組織的特征與預防[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1).
[2] 王培祥.資源型城市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2007.
[3] 戴小明.論行政信訪[C].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