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的操場上,一個正在進行體能測試的大三男生,突然倒在了跑道上。雖然校醫(yī)院值班醫(yī)生進行了緊急搶救,120也及時趕來,但最終還是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此事并非個例。2014年9月15日位于寧波的浙江紡織服裝學院里,一名男生在參加1000米跑步測試中發(fā)生意外,最終倒在跑道上再也沒起來。2013年湖北一大二學生,在進行1600米測試時,突然暈厥甚至呼吸暫停險些猝死,最后通過搶救挽回了生命。2012年11月27日,上海東華大學一名大三男生參加1000米體質測試,在到達終點后突然暈倒,后因搶救無效死亡。……
事實上,近年來,全國每年都有大學生體測跑步猝死事件發(fā)生,不斷有年輕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運動負荷并不大的千米長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學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輿論的焦點,除了表達對年輕生命早逝的惋惜外,也不出所料地集中到了當前大學生體質太弱等問題上。正如前不久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體育發(fā)展報告(2015)》所顯示,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堪憂,尤其在耐力素質(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和抵抗疲勞的能力)方面,大學生竟不如中學生。
體能測試的初衷是通過將體能測試結果與畢業(yè)掛鉤,鼓勵大學生鍛煉身體。但對部分平時不鍛煉的學生而言,體能測試成了他們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不僅如此,當中亂象頻出,學生有明碼標價請人代跑的,學校也有為了政績作假的。
學者董玉福和張文星曾就2009年~2012年間我國高校發(fā)生的25例學生運動性猝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猝死的原因依次為心臟病變、曾有昏厥史、運動過量、飲酒、通宵熬夜、體質虛弱、高溫環(huán)境中運動等。直接的體質虛弱并不在前列。體質測試中的猝死,大多是學校和學生對自身身體狀況缺乏覺察,學校對體質測試緊急預案設置得不夠造成的。
解決學生的鍛煉問題,僅靠一個體能測試是達不到目的的,需要的是系統(tǒng)設計,讓學生平時就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而不是為了應對測試考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