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紅
【摘要】高中英語公開課需要豐富的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但更需要給學生以安靜的時機,進行有深度的探究和思考。本文從教學材料的讀、教學問題的回答、教學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教學方式、課堂結束等方面分析如何讓高中英語公開課鬧中取靜。
【關鍵詞】高中英語公開課 靜讀 靜思 靜悟 靜教 靜顧
作為公開的課堂,它當然需要熱鬧,它的熱鬧體現(xiàn)在教師的科學調(diào)動,學生的有效活動,以及師生的和諧互動。但是,它也需要適當?shù)陌察o,它的安靜體現(xiàn)在教師的適度留白,學生的深度思考,以及課后留給課堂參與者(授課老師和聽課學生)和課堂旁觀者(參與聽課的同行們)多角度的回味。所以,我認為公開課應鬧中取靜。以下是我對高中英語公開課的一些思考:
一、 教學材料需要學生靜讀
眾多的高中英語公開課,多以每個單元的Reading的新授課為主。既然是閱讀課,就少不了學生的“讀”,因此,授課教師多會設計“略讀”、“查讀”和“精讀”等不同層次的閱讀技能訓練環(huán)節(jié)。其中略讀和查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查找文中簡要信息的能力,因此適合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一旦讓學生出聲朗讀,必然影響學生的閱讀速度。
二、 回答問題需要學生靜思
高中英語公開課授課的老師,普遍不能容忍自己問題提出后課堂上一片靜默,這樣的冷場常常被認為是尷尬的。但事實上,年級越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越低,到了高中,學生能主動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更是鳳毛麟角。但是,公開課決不能這樣!于是,教師們便在問題的設置上做文章:增加“Yes or No”questions,減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回答問題自然不假思索,甚至爭先恐后起來。高明一點的老師則會借“啟發(fā)式教學”之名,不斷拋出問題,實則是將問題的答案分解后一點點告知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含量是很低的。在聽課者看來,師生一直在進行互動,且學生反應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了理想的課堂氛圍。
三、 討論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靜悟
“討論”幾乎成了所有Reading新授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英語公開課堂,這樣的場景非常常見:在教師一聲令下,學生便很自覺地圍成四人一組,熱鬧地討論教師給的某個話題。至于學生的討論是用英語還是中文進行、是否有同學游離于討論之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這些問題往往被授課老師忽略,他們更關心課堂是否足夠熱鬧,學生是否“看似很激烈地”在討論問題,哪些同學看起來可以在討論后發(fā)言……討論之后的觀點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往往包括對現(xiàn)象的觀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由生動的具體到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維加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悟,讓學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質(zhì),方能舉一反三。特別是高中英語討論設置的話題,思維難度大,更需要學生的靜悟。
四、 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安靜
華東師大鄭金洲教授在他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jié)》一書中對當今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泛濫”有這樣生動的描寫:
回憶我聽課的經(jīng)歷,好像沒有哪一節(jié)課老師不是用多媒體的,而且不少課堂上老師使用的多媒體手段常不是一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多媒體的“大規(guī)模入侵”,也常讓我有這樣的感覺:它有時蠶食了課堂的內(nèi)涵,在侵入課堂空間的同時,也侵占了課堂的精神空間,使課堂變得“空洞化”。
我們來反思一下:多媒體課件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念念不忘一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所上的一堂定語從句公開課。老先生氣定神閑,整堂課只是一塊黑板,幾支不同顏色的粉筆,一張16K的當堂鞏固練習講義,整堂課不乏生動的導入,不乏對定語從句中“先行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深入淺出的解釋,不乏“關系詞如何選擇”這一重難點的反復操練和鞏固,不乏師生間的互動所產(chǎn)生的智慧火花的碰撞,也不乏整堂課結束時學生的有效生成。沒有多媒體課件的幫助,老先生的課依然上得行云流水般順暢,不管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還是學生對該堂課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都達到了最優(yōu)化。黑板上規(guī)整有序的板書,讓學生在下課前對當堂所學一目了然;手頭的當堂鞏固練習講義,也成為課后訂正錯題、反思不足的依據(jù)。以上種種,都好過老師PPT課件中一張張幻燈片的一閃而過。讓課堂教學方式回歸安靜。
五、 課堂結束需要學生靜回顧
課堂教學要有精彩的開頭,更要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心理學的近因效應表明:最近的刺激對學生的印象最深。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需要把所學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通過對已有知識結構的調(diào)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以便于回憶、再現(xiàn)、提取。因此課堂教學不能草草結束,也不能由教師包辦歸納總結。教師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要安排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好好總結:本堂課我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靜水流深”,用此對比我們的英語公開課堂,尤其是高中的英語公開課堂,這段話再恰當不過了。少一些喧囂的表演,多一些沉靜的思考,英語公開課堂必然會少一些虛浮的表面作秀,多一些深刻的內(nèi)涵展示,從而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jié)——一個專業(yè)研究者的聽課雜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周勇,趙憲宇.說課、聽課與評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