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惠
摘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部動因,它是能夠推動和促進學生去探求事物發(fā)展的內部規(guī)律,獲取個人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教學實踐能夠表明,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如果有信心能夠學好數學,那么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會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其盡情也是極愉悅,極好的。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教材中孕含的智力因素,把握尺度與力度,根據具體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數學的奇妙知識海洋里盡情的遨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教學 巧設疑問
一、做好開場
有一句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好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一堂課的導入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是能夠影響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教學的情況,學生的接受情況,合理合適的安排好開課導語,能否在開課的幾分鐘就激發(fā)學生的強烈學習、求知興趣,就是開好課的重點所在。在三角形內角和一課的講授中,我是這樣開場的,我讓學生們自己拿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然后,讓他們自己用量角器去量一下,不同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角度數,然后,一個一個的記錄下來,最后,讓大家安靜下來,挨個讓學生報各個角的角度,當他們報到第二個角的時候,我就會把第三個角的度數告訴他們。他們很好奇,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又沒有親自來測量,留一小會時間,讓他們自己討論,當他們討論無果的時候,就會特別想知道答案,這個時候,我知道,這節(jié)課的導入非常成功了,因為,孩子們急切的目光告訴我,他們的注意已經完全投入到接受這節(jié)課知識的學習上了。
二、講授中適時激發(fā)興趣
如果說開課成功了一半,那接下來的另一半也要精心設計,仍然是通過激發(fā)興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度,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180的概念,為了加深印象,我讓他們接下來做試驗,把手中的三角形的三個角都剪下來,鈍角、直角、銳角三個角都剪下來,然后,拼在一起,讓他們自己看看,能夠發(fā)現什么。通過討論,引導,他們就會發(fā)現,拼到一起會成為一條直線。這個時候,有的學生會把正方形折疊成完全相同的兩個三角形,然后,會幸喜的告訴我,正方形四個角是360度,分成兩份,就成了每份180度。這樣,學生們不但對三角形有了一個質的理解,對正方形,四邊形也有了一個相當清晰的認知。這樣學到的知識點,完全是理解到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所以,不用去背公式,背定義,不用記死數字,就完全可以掌握本課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
三、巧設疑問,激起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能夠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起點,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能力設置各種各樣的疑問,以期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了強烈的存疑心理,他們就會很急切的想知道答案,如果再能夠引導他們主動找到答案,那么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和學習效果肯定會是最好的。
例如,在三角形內角各的知識點講授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畫出一個大的三角形,然后問學生內角和是多少,然后,畫出一個小角形,再問他們,內角和是多少。學生肯定會回答,都是180。這個時候,如果把大三角形引一條對角線,分成兩個小三角形,然后,問他們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了不同的回答,有的說90。有的說180。然后,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問他們大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時候,他們也會有說180。也有說360的。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讓他們舉手回答。其中一個學生會發(fā)現問題,或者說可以引導他們發(fā)現,小三角形拼在一起的時候,會把其中的兩個角合并成一條線,角不存在了,一條線是180度,所以,只剩下了180度。這個時候,再適度的表揚一下,學生們就會完全理解了這個知識點。
四、練習中增加學習樂趣
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加深記憶,加強學習效果,所以,練習也是教學的一個延伸,一個相當有意義的部分,但是在實踐教學中,練習往往會變得相當呆板,相當無趣,學生們也會變得為了應付而應付。因此,練習題的設置也要加強趣味性,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記憶。
1.要注意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題的設計要分出層次性,要由簡到難,由難到趣,一開始的練習要經模仿為主,作為基礎練習,之后要加一些變式練習,加深印象,最后要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練習,達到延伸的效果,在練習題目的設置上也要兼顧到不同接受層次,和接受能力的問題上。比如:在用運三角形內角和解題規(guī)律的布置上,應該是先已知兩個角,求第三個角,然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銳角求另一個銳角度數,通過層次設計,一步一步掀起學生的認知高潮,帶著興趣做起練習題來就不會有枯燥的乏味的感覺。
2.要注意練習題的趣味性和科學性
對于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于所學材料的興趣,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可以編寫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實用的題目,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能夠溶入情節(jié),通過有趣的題目和多種形式的題目,讓學生由知之變?yōu)闃分?。例如,在完成本?jié)授課后,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要求畫出來三角形有兩個角必須是直角,孩子們左思右想,左畫右圈,也總是畫不出一個符合要求的三角形來,然后,老師告訴他們,這個不可能畫出來的,并且,為什么不可能。這個時候,他們才恍然大悟,加深了對三角形內角和這個基礎知識的理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前、課中、課后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高漲起來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到了這一點,課堂教學效果才能突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能夠特別深刻,很快的把新知識溶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