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農村教育中對學生視野開拓方面的研究仍舊存在著一些不足,也正是由于這些不足,導致農村學生各方面發(fā)展緩慢。本文從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學科學習、以及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寫作能力方面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及對策。
一、我國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及農村學生開拓視野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及國家整體教育機制的完善,農村教育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基礎設施逐漸完備,基本達到了城鄉(xiāng)均衡。但由于部分農村地處偏僻,消息閉塞,農村學生很少與外界接觸,學生的視野得不到開拓,這種現(xiàn)象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fā)散以及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尤其是在倡導合作學習的新形勢下,學生視野基本一樣,無法達到知識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筆者于2014年11月赴上海參加了為期10天的“國培”。在培訓期間就萌發(fā)了用照片記錄上海學習過程,返校后和學生一起分享的念頭。通過分享發(fā)現(xiàn),學生對外界明顯充滿了興趣,這說明開拓學生眼界是當前農村教師必須做的事情,并啟發(fā)我對學生“視野不開闊”導致的種種問題進行研究。
二、目前農村學生在視野開拓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見識不多,制約學生處事能力的發(fā)展。
我國古人是非常重視為人處世能力的。其實,為人處世的能力不僅在古代受到重視,當代人也非常重視,因為一個人的成功無論如何離不開為人處世的能力。在當今世界上,每天都會有人因為為人處世能力的欠缺而導致失敗。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專家阿爾伯特?愛德華?威根在他的研究報告《探索你的心理世界》一書中就曾指出:“在一年內失業(yè)的4000名職工當中,其實只有10%的人是因能力不夠、無法勝任工作而被解雇,其余90%的人全部是因為不能嫻熟地處理人際關系而被開除的?!毕鄬τ诔鞘袑W生來說,農村的孩子不可能及時的去實踐各種新生事物,不會經常參加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同時,受農村思想層面的影響,孩子在為人處事方面也不盡人意。有時候,我們會從德育的角度去評判一個孩子是不是優(yōu)秀,是不是懂禮貌,卻恰恰忽略了孩子的德育素養(yǎng)并不是單靠書本獲得的,而是要通過開拓眼界以及社會實踐來培養(yǎng)的。
2、學生見識不多,導致學科教學難以順利進行。
(1)教材的不斷更新,總是符合時代潮流的。課本中提到的一些在城市中覺得習以為常的事物,有時候恰恰是農村孩子沒有見過的,雖然可以通過書本了解,但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許多新上任的老師,初次接觸學生后,總會覺得學生為什么連基本的常識都不會,嚴重的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教學的進度,待和學生經過長期的磨合后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學生不認真學,而是因為學生接觸的太少,視野不夠開闊。
3、見識不多,寫作表達能力受限。
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有了作文寫作,雖然寫作要求字數(shù)不多,但每當交回文章時,學生的文章總是缺乏一些“光鮮亮麗”的東西,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文章沒有優(yōu)點,最起碼是樸實的,真切的。新時期對于語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警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但由于農村學生每天所處的環(huán)境都是固定的,閉塞的,很難讓學生通過實踐產生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富有個性的文章。
學生除了走到外面去開拓眼界外,還有就是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增長見識,在小學低年級寫作初期,我們常常會讓學生進行借鑒,通過閱讀書本中的范文從中找出可以借鑒的詞語、例句等等。但是當前農村圖書館的建立并不完善,即使完善,所存書籍也不能快速更新,學生仍然會產生視野受阻的現(xiàn)象。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教師應結合自身經歷,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2014年11月的“國培”計劃,讓我充分的認識到了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望向世界的“眼睛”。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成長、學習、培訓、生活經歷來拓展學生視野。通過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一些他們從未見過和接觸的“新鮮事物”。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很大幫助。
2、利用網絡優(yōu)勢,篩選優(yōu)質資源。
如今的學校已經實現(xiàn)了班班通、校校通,但學生只是在信息技術課上才能夠接觸網絡,所以說網絡的運用在農村學生中還是有局限性的。這時候,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篩選一些可以拓展視野的優(yōu)質資源。例如我們可以在網絡搜集旅游節(jié)目,讓“足不出戶”的學生,可以坐在教室里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我們可以搜集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名家講座,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3、多元解讀教材,拓展教學空間。
新課程理念的更新,帶來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種對話的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追求文本的多元解讀,追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追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課本已不是課堂的根本,教材不僅僅是知識,教材也不再是教學的主宰,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學習生活,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它是學生發(fā)展的“文化中介”,是師生對話的主題,因此,在與教材對話時,我們教師一定要深究教材,將教材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和拓展,幫助學生利用教材進行視野開拓。
4、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拓展實踐視野。
社會實踐活動本質上是基于實踐的學習,是將通過書本獲取知識的方式轉變?yōu)檫^程性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親身經歷和動手實踐,將課本中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拓展。自古以來許多教育家都十分強調直接經驗對個體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推動作用。在各種實踐活動的影響下,學生的處事能力和實踐視野會得到有效拓展,許多讓我們覺得不該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開拓農村學生視野是我們教師在當前教育形式下,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創(chuàng)設情境,尋求多元化拓展方法,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視野的開拓將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和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帶來非常巨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范杰.張帥.新課改下農村教育面臨的困惑和對策——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年S1期
[2]李劍.論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考試周刊,2009年48期
[3]朱從飛.探究新時期初中語文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