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吳琳 李佼陽
【摘 要】 目的 對小劑量納洛酮、氯胺酮聯(lián)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應用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有20例。采用氯胺酮+利多卡因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麻醉,采用納絡酮+氯胺酮+利多卡因針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麻醉。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以及術后蘇醒、清醒時間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觀察組患者在蘇醒時間及清醒時間上明顯要短,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觀察組患者明顯要低,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劑量納洛酮能夠使術后老年患者的清醒和蘇醒時間明顯縮短,同時還能夠使氯胺酮的毒副作用得到有效降低。
【關鍵詞】 小劑量納洛酮;氯胺酮聯(lián)合利多卡因;老年患者麻醉
【中圖分類號】 R971+.2 【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氯胺酮與小劑量的納洛酮相結合可以使其鎮(zhèn)痛效果增加[1]。為了對小劑量納洛酮、氯胺酮聯(lián)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應用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本文選擇院收治的40例老年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凝血功能、肝腎功能正常以及神志清楚的4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的年齡在63歲-80歲之間,其中有14例女性,26例男性?;颊叩氖中g原因為四肢骨折、膽結石、前列腺增生,肺癌以及消化系統(tǒng)腫瘤。將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20例。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兩組患者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手術前,兩組患者禁飲4h、禁食8h。麻醉前半個小時針對患者肌肉注射10mg安定以及0.5mg阿托品。對照組采用氯胺酮+利多卡因進行麻醉,靜脈注射氯胺酮2mg/kg,5min后采用利多卡因2mg/kg進行靜脈注射;采觀察組用納絡酮+氯胺酮+利多卡因進行麻醉,首先采用納洛酮10ng/kg進行靜脈注射,5min后采用氯胺酮2mg/kg進行靜脈注射,再過5min之后采用利多卡因2mg/kg進行靜脈注射。在手術的過程中以患者肢體活動情況以及手術時間長短為根據(jù),采用利多卡因1-2mg/kg進行酌情注射。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2]。
1.3 觀察指標 在手術之后針對患者躁動、肌僵與寒戰(zhàn)、屏氣以及惡心與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還要對患者的清醒以及蘇醒時間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療效用X2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對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觀察組患者在蘇醒時間及清醒時間上明顯要短,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觀察組患者明顯要低,兩組患者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表2。
3 討論
在臨床上氯胺酮屬于一種常用的靜脈全麻藥,其具有較小的毒性、較輕的循環(huán)以及呼吸抑制作用、起效快以及非常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然而在采用氯氨酮實施麻醉之后,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興奮,加快患者的心率,導致患者的血壓升高,而且在蘇醒期間,患者還容易出現(xiàn)煩躁不安、惡心、分泌物增加等毒副作用,同時隨著氯胺酮劑量的不斷增加,這些毒副作用的發(fā)生率也不斷增加[3]。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氯胺酮與小劑量的納洛酮相結合可以使其鎮(zhèn)痛效果增加[4]。實驗證明,對麻醉患者使用低劑量的納洛酮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命體征,而且能夠使患者的清醒時間、蘇醒時間縮短,對氯氨酮的副作用進行有效的降低。阿片類受體會影響氯胺酮的外周鎮(zhèn)痛作用,而納洛酮癥是一種有效的阿片類受體阻斷劑。因此納洛酮能夠?qū)β劝蓖耐庵苕?zhèn)痛效應進行拮抗。有研究者認為,納洛酮具有鎮(zhèn)痛功能,這是由于阿片受體的雙向作用。興奮性阿片受體的抗鎮(zhèn)痛作用可以被低劑量的納洛酮所阻斷[5]。在本次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追加了麻醉藥,其原因是因為術中肢體活動。而觀察組患者均沒有出現(xiàn)術中肢體活動現(xiàn)象。這也充分說明納洛酮對氯胺酮的毒副作用進行了一定的緩解。此外,與小劑量的納洛酮聯(lián)合使用,可以起到抗驚厥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降低氯胺酮的毒副作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毒副作用發(fā)生率明顯較低。在躁動、肌僵、寒戰(zh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清醒和蘇醒時間都比對照組患者要短。這也充分說明小劑量的納洛酮可以有效降低氯胺酮的毒副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臨床麻醉方式。
綜上所述,低劑量納洛酮能夠使術后老年患者的清醒和蘇醒時間明顯縮短,同時還能夠使氯胺酮的毒副作用得到有效降低。
參考文獻
[1] 翟莉莉.氟烷、氯胺酮與利多卡因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3(3):53-54.
[2] 呂娟,周純,趙單,等.低劑量納洛酮對氯胺酮鎮(zhèn)痛效應的影響[J].世界臨床藥物,2013,6(5:)90-92.
[3] 卓九五,龐訓雷,張麗,等.小劑量納洛酮對氯胺酮鎮(zhèn)痛效應的影響[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 2013,6(12):145-147.
[4] 蔣銘,沈園園.小劑量納洛酮、氯胺酮聯(lián)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5):53-54.
[5] 韓雪萍.異丙酚伍用氯胺酮靜脈麻醉在老年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7(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