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井雙 趙欣
摘要:“孤獨,是上帝送給藝術家最好的禮物。”筆者有幸在二零一五年三月份受到著名導演周小倩老師的邀請到上海話劇中心觀看原創(chuàng)音樂劇《你是我的孤獨》,該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輕音樂團和上海音樂學院三方合作。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系主任趙光老師將劇中的旋律重新配器,加入了爵士、流行等元素,并由上海輕音樂團的樂隊來演繹。震撼心靈的同時,更是一次對靈魂的洗滌。我們哼著歌謠游蕩在他的故事當中,聽著那些源自于心靈深處的旋律。這是一位游吟歌者對于生活與命運的淺吟清唱。
關鍵詞:旋律 探究
這是一臺音樂戲劇,一場音樂背后故事的探尋亦是一次與靈魂的對話。該劇以音樂劇場的形式勾勒出王洛賓的音樂人生與豐富的情感世界,講述王洛賓創(chuàng)作歌曲靈光閃現的瞬間,尤其是他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以及他與第一任妻子洛姍、藏族少女卓瑪、第二任妻子黃玉蘭以及臺灣女作家三毛之間的情感糾葛,突出顯示出王洛賓對于愛情的信仰與追求。
王洛賓,家喻戶曉,《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這些歌曲,都是我們從小音樂課必學的。王洛賓出生于北京,卻用自己的一生的流浪,收集整理了這些動人的旋律。青海、甘肅、新疆的空氣和水,融入了這個游子身體里每一個細胞。戰(zhàn)亂、革命、運動又使他飽受了一個追求自由的靈魂的桎梏。他,有過夢想,有過希望,有過期盼,有過等待,也有過無奈和悲傷。這部戲呈現著王洛賓精彩而孤獨的一生。
主創(chuàng)們將歌曲的編年拆散,配合王洛賓的人生情感走向選擇曲目,同時通過配器曲風來解構音樂中原來的情感。導演找到了歌曲中的戲劇突破口,讓歌好聽、讓戲好看,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了解王洛賓,讓年長者擁有一個可供追憶的舞臺。 劇組摒棄那些刻板的條條框框,用現代音樂和戲劇語言重新包裝經典民歌,以期呈現一個不為人所熟知的王洛賓,這本身就是一次與觀眾反時空對話的冒險。但創(chuàng)作,歸根結底是一次自我探求的旅程。孤獨是藥,馬爾克斯曾經說過,人生不是活過的日子,而是被記住的日子,被記述的日子?!赌闶俏业墓陋殹酚猛趼遒e的音樂作品串起王洛賓活過的日子,我們記住了王洛賓的歌,也記住了王洛賓這個人。王洛賓一生命運多舛,但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他用音樂把時間和生命早已經融到了一起。
令我們不得不提的是,整部劇由王洛賓經典的歌曲串聯(lián)起來,巧妙地以創(chuàng)作歌曲的背景故事帶動了劇情的發(fā)展,由幾首代表性的歌曲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達坂城,坐落于新疆天山中部,位于烏魯木齊和吐魯番中間。它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城鎮(zhèn),然而,因一首王洛賓改編的《達坂城的姑娘》而馳名中外。《達坂城的姑娘》的誕生過程很有趣。1939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車隊運送蘇聯(lián)援助我國抗戰(zhàn)的物資路經蘭州,王洛賓所在的西北抗戰(zhàn)劇團,舉辦了兩次慰勞車隊工友的聯(lián)歡會,一次為歡迎會一次為歡送會。在歡迎會上,車隊一位維吾爾族司機為表示答謝,即興唱了幾句新疆民歌。因為他是用維語唱的,歌詞也不那么連貫,沒有引起人們多大注意。但是,那特殊的曲調和韻律,卻一下子震驚了音樂家王洛賓。他如獲至寶,歡迎會后專門去向那位司機求教,還請朋友幫忙翻譯,匆忙地記下了樂譜和唱詞。那天晚上,他興奮得不能入睡,連夜加工整理,一遍又一遍地填詞、改曲。只用了一夜的時間,由王洛賓搜集整理改編的全國第一首漢語譯配的維吾爾族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就誕生了。他先讓戀人洛珊試唱,聽了很感滿意。于是,第二天,在歡送新疆車隊的聯(lián)歡會上,王洛賓登臺演唱了自己再創(chuàng)作的《達坂城的姑娘》,并配以剛學來的維族舞蹈。觀眾被清新、悅耳的曲調和生動幽默的歌詞所打動,報以熱烈的歡呼聲、鼓掌聲、口哨聲,會場上出現了空前的演唱效果。歌曲立即傳遍了蘭州大街小巷?!斑_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呀大又甜呀……”那個年代的情景,許多健在的長者,至今記憶猶新。誰也想不到歌聲中的達坂城26年后卻冷漠無情地成為他的牢籠。
王洛賓一生中曾經兩次入獄,第一次入獄是1941年在蘭州。因為宣傳抗日,王洛賓被國民黨特務關押在沙溝監(jiān)獄四年。他在獄中及其艱苦的條件下,還堅持創(chuàng)作《蠶豆謠》,監(jiān)獄里的一名囚犯小麗麗只有不到5歲,出生后就一直在監(jiān)獄里,從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連那么普通的蠶豆都成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王洛賓胸中涌動著悲、憐、憤和愛!他拿起筆來,寫下為麗麗創(chuàng)作的歌曲《蠶豆謠》——“蠶豆桿,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牢房的麗麗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數一;小麗麗,笑瞇瞇,媽媽轉身淚如雨,街頭上叫賣糖板栗,牢房中大豆也稀奇;小麗麗,有志氣, 媽媽的哭聲莫忘記,長大沖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于你”。
音樂不僅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的力量。從夢想去法國學音樂到因戰(zhàn)亂與西部民歌結下不解之緣,從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到第一次入獄,從因第二任妻子幸福重生到又一次漫長的監(jiān)獄生涯,從古稀之年與好友的激動重逢到和三毛無望的愛,一首《等待》,一句“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足以成為答案。這里有他對愛情的信仰與追求,這里也有一段又一段源自于心靈深處的旋律。
因為王洛賓,我們更加明白,音樂要有溫度、音樂要有力量。古人云上音至藥,音樂可以治愈人們看不見的傷,可以替我們講出說不出的話。幾個女人先后離開王洛賓,但音樂不會。王洛賓人生經歷大起大落,而一直陪伴的只有音樂。音樂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音樂如紅袖添香,陪伴洛賓度過一個個凄冷而孤寂的夜晚。
作者簡介:趙欣,燕山大學教授。